APP下载

活塞杆硬度降低原因探讨

2020-08-14张喆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0年8期
关键词:棒料活塞杆淬火

张喆

新东北电气集团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1 序言

活塞杆是液压机构中的关键零部件,材质为铝青铜,牌号为QAl10-3-1.5,需要进行淬火、回火处理,目的在于提高活塞杆的力学性能(主要为硬度)。在生产过程中,活塞杆的硬度变化很大,开始生产时硬度≥200HBW,而后硬度值处在160~180HBW之间。硬度的降低,会造成活塞杆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磨损,从而影响产品使用寿命。

2 原因分析

2.1 原材料

根据国家材料标准(GB/T 5231—2012)中规定的QAl10-3-1.5的化学成分,见表1。据有关资料,QAl10-3-1.5铝青铜热处理后的硬度主要是由材料中的铝含量决定的,当wAl在8.5%~9.0%时,铝青铜淬火、回火强化效果不明显,当wAl在9.0%以上时,强化效果明显[1]。如图1所示,随着铝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提高,当wAl≈10%时,抗拉强度达到峰值。实际生产中也证明了这一点:一般当材料中的wAl在8.5%~9.0%时,QAl10-3-1.5铝青铜淬火、回火后的硬度均在200HBW以下;当wAl在9.0%以上时,热处理后的硬度才能达到200HBW以上。根据此规律,分别抽取两次生产时段的零部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硬度在160~180HBW的材料中wAl为8.53%,而硬度在≥200HBW的材料中wAl为9.03%,这说明原材料确实对硬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图1 铝含量对铝青铜性能的影响

2.2 机械加工

在之前的活塞杆生产中,经下料后直接进行淬火、回火处理,没有进行粗加工,通过试验发现,对于φ75mm的棒料,淬火、回火处理后,表面硬度在180HBW左右,而沿直径向内5~8mm位置,硬度为160HBW左右,再向心部,硬度只略微降低。这样就使零件在机械加工后硬度的变化比较大,硬度范围变化无法控制。因此,工艺修改为在热处理前工作面先粗车(见图2),只留3mm的加工余量,确保加工后的工作面硬度不受太大影响。

表1 QAl10-3-1.5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图2 粗加工示意

2.3 热处理时的摆放位置

在之前的活塞杆生产中,棒料平放在料筐中,容易受热不均,造成硬度差异,还容易变形。根据相关资料说明,棒料进行热处理时,竖直摆放更为合理[2]。竖直摆放使零件能够受热均匀,在冷却过程中也能够快速散热,确保硬度均匀,无软点出现,各零件之间的硬度差异减小。

2.4 淬火温度

根据公司工艺文件“铝青铜热处理工艺守则”中要求淬火温度为830~860℃,从出炉到入水冷却时间间隔应≤10s。但是由于生产设备(高温密封生产线见图3)的原因,无法保证10s间隔,故提高淬火温度,以保证零件冷却时不受影响,现热处理工艺为淬火860℃×100min,回火340℃×3h[3]。鉴于铝青铜中铝含量对硬度的影响,因此提高了淬火温度,增加淬火程度。新的热处理工艺为淬火900℃×2h,回火350℃×3h。

图3 高温密封生产线

2.5 淬火冷却介质

在分析原因的同时,发现水淬炉水箱外侧管道弯头开裂,致使盐水流失,造成盐水浓度降低,工件冷却过程中与工件接触的水瞬时沸腾,极易形成稳定的蒸汽膜,致使工件冷却不均,产生软点,影响冷却能力。发现问题后,及时修理生产设备,加盐以保证盐水浓度(见图4)在5%~10%。

图4 淬火冷却介质盐水的浓度测量

3 改进措施

根据上述原因分析,改进生产工艺。生产前确保活塞杆原材料铝青铜中wAl在9.0%以上。淬火、回火之前进行粗车加工。淬火900℃×2h,回火350℃×3h,淬火冷却介质盐水浓度在5%~10%,活塞杆竖直摆放。随后生产294件,硬度检测全部大于200HBW,符合图样要求。抽取2件不同硬度的活塞杆加工成拉伸试样进行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的测定,试验结果见表2,符合相关企业要求标准。

表2 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4 结束语

从以上的原因分析及试验数据,可见铝青铜的化学成分对硬度产生本质的影响。对于铝青铜QAl10-3-1.5,wAl在9.0%以上时,淬火、回火后的硬度才能达到200HBW以上,因此在原材料入厂时,一定要严格控制材料的化学成分。淬火冷却介质盐水浓度在5%~10%,才能保证淬火质量,这就要求车间相关人员定期对设备及仪表进行相关检查。淬火温度的提高使铝青铜的硬度也有很大的增加。同时热处理前的粗加工、热处理时的摆放状态也对零件硬度的提高与均匀性有很大的影响。

猜你喜欢

棒料活塞杆淬火
BOG压缩机活塞杆的优化
实战“淬火”
连杆脱碳原因分析及预防
车床自动送料机构的棒料振动变形分析
氢气压缩机活塞杆断裂原因分析及对策
淬火的目的
淬火
易损棒料高速柔和交接关键技术参数分析与优化
基于ADINA的大型隔膜泵活塞杆的优化设计
氢压缩机活塞杆断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