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时代通识教育信息化改革探究
——评《智慧教育:物联网之教育应用》

2020-08-14罗宁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通识联网智慧

书名:

《智慧教育:物联网之教育应用》

作者:杨红云、雷体南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1439-9

出版时间:2016年5月

定价:35元

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深入应用极大促进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形成新的教学形态与教育系统。在物联网、云计算背景下,如何通过技术构造教学环境、建设教学系统,是当代高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智慧教育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是高校教育创新改革的方向标。智慧教育在信息化教育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秩序和教育形态。因此,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智慧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当前高校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通识教育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独立人格的塑造、完整价值观的建立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FJB180681)项目支持下,就通识教育信息化做了进一步探讨。

由杨红云、雷体南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智慧教育:物联网之教育应用》一书能够帮助高等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理解当代智慧教育的内涵、发展情况和它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该书内容涉及智慧教育发展历程和特点,物联网基础上的感知层、网络层和管理服务层的相关技术。并以智慧教育环境和资源建设为出发点,介绍当前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图书馆和智慧教学平台、实验室及智慧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情况。通过上述内容的阐述和解析,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通过物联网技术构建智慧教育环境。该书可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教材。

物联网智能时代的到来,改变并丰富传统教育教学系统的管理方式与教学模式,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但多数高校通识教育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带有传统教育专业化和实用性的特点,师资力量薄弱等突出问题。物联网智能环境下,高校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通识教育信息化的改革探究。

第一,设置专业通识教育管理机构,明确教学目标。目前国内没有专业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出现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模式不完整等突出问题。部分高校的通识教育以政治素质教育或相关实用课程为主,不符合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因此,高校应当设立专业的通识教育管理系统,充分理解通识教育内涵和教育目的,设立明确教学目标,设置合理教学课程,建立合适评价标准,改善传统通识教育教学模式。在物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基础上创造合适的高校通识教育环境,为培养新时代高综合素质人才带下坚实基础。

第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建设通识教育隐性课程。教师应当正确理解通识教育内涵和教育意义,并根据教学目标开设科学、合理、具有时代特点的通识教育课程。另一方面,教师要提升自身知识储备,及时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学习新知识,了解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与帮助,为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完整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发和建设通识教育隐性课程,创建新教学模式,为实现高校通识教育信息化教学目标,构建智慧教育环境奠定基础。

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人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追求独立的人格魅力。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化的教育,是一种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人性教育,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培养;是物联网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发展方向,对培养我国优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通识联网智慧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下的智控萌宠屋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