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区域经济-科技-金融耦合关系研究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比分析

2020-08-14吕屹云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珠三角粤港澳大湾

吕屹云,方 凯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广东广州 510225)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发展,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强调把“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部署。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如“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京津翼协同发展”、构建“长江沿线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措施,皆在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拉动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2019 年2 月1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方案,以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城市群(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约5.6 万km2,截止到2017 年年底,人口总数约7 000 万人,是我国开放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1]。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对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福祉,实现国家繁荣稳定具有重大意义,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2]。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是机遇也是挑战,虽然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大,但如何在两种体制、三个法律框架和不同文化差异下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困难重重,为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各自区域内部发展状况,从而为加强区域间协调发展打好坚实基础[3]。本文以2009—2017 年粤港澳大湾区内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耦合关系模型,对区域内部经济、科技及金融发展状况和系统间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并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增长、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和金融环境改善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1 文献回顾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金融环境的支持。良好的金融环境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的提升可有效提高地区生产效率,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跨越式发展。经济、科技与金融作为有机统一的生态系统,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在一个区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现有文献中关于经济、科技与金融三者关系的研究主要分三类:

一是理论分析派,西方学者关于此类论文研究较多。如Levine[5]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研究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金融体系可以通过储蓄、资产配置、风险防范等方式来影响并促进经济增长。新古典增长理论重点研究科技与经济相互关系,该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就金融与科技关系的研究,Perez[6]认为早期科技的爆发,会催生资本家在金融领域的投资,进而促进金融业的增长,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又会带来经济的繁荣。

二是实证分析派。如邹薇等[7]运用珠三角城市群和香港、澳门2001—2016 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从规模、效率和结构三个方面实证分析了金融支持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支持对粤港澳区域内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规模、效率和结构方面均有很大差异。黄红光等[8]运用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了三者之间相关关系,发现金融排斥不仅会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科技投入间接影响经济发展,研究还发现科技投入促进经济增长要受到金融排斥单重门槛效应影响。

三是耦合关系研究派,如张筱等[9]以2008—2016 年粤港澳23 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经济-土地-人口-社会"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发现区域内部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张红丽等[10]运用2006—2015 年30 个省域经济、科技、农业现代化和生态环境相关指标,评判各个省域各个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相关关系,得出东部沿海地区省份耦合度明显高于西部,且30 个省域耦合关系在逐渐改善,区域差距逐渐缩小。孙志红等[11]选取2000—2014 年各省相关数据,分别研究农村金融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间两两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农村财政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度不高,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而剩余两组耦合关系显著,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增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有文献关于经济、科技与金融三者关系的研究往往集中于理论和实证层面,对其耦合关系的研究较少。且研究过程中往往集中于某个区域或省份,而进行区域间对比分析的研究较少。本文将以香港、澳门、珠三角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3 个区域经济、科技、金融整体发展状况,然后运用熵值法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比分析3 个区域内部经济、科技与金融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其耦合协调变化状况,为我们更好的了解三者间关系,促进粤港澳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有效政策建议。

2 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发展状况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城市群,由表1 显示的2017 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经济、金融、科技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三区域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首先从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内生产总值来看,珠三角城市群在广州、深圳两大核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下,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量明显高于另外两座城市。从代表科技发展水平的专利受理量来看,珠三角城市群也拥有绝对优势,这里孕育着腾讯、华为、中兴等一大批优秀的科技龙头企业,使得科技创新水平在该区域迅速发展,而香港、澳门科技发展水平相差不大。最后从金融发展情况来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成熟的外汇市场、股票市场、黄金和期货市场等,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市场繁荣,以2017 年为例,香港金融业生产总值达3 869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3%,金融业作为香港重要的支柱产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反观珠三角和澳门,前者虽然经济体量大,但金融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到10%,澳门整体金融水平发展缓慢,有待进一步提高[12]。

表1 2017 年港澳大湾区内城市经济、金融、科技相关统计数据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就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来看,珠三角占据绝对优势,香港次之,澳门最后;就金融发展情况看,香港的金融业相对更加繁荣,珠三角次之,澳门最后。粤港澳大湾区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统筹解决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问题,做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3 数据说明及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在了解完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各自相对优势和整体发展状况后,接下来将重点研究各个区域内部经济、科技与金融的耦合关系及是否存在协调发展趋势。本文选取2009—2017 年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历年《中国区域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港澳统计年鉴,其中部分缺失值采取插值法补入。

3.2 熵值法标准化处理及指标体系构建

我们知道,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金融环境的因素有很多,为更加准确了解区域间整体发展状况,本文采用熵值法,构建综合指标体系来进行对比研究,为消除各指标单位量纲性,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公式(1)和公式(2)分别代表正向指标与负向指标计算方式,表示i 地区j 指标的标准化值,0 <<1。Xij表示该指标原始数值,MaxXij和Min Xij分别代表着j 指标最大值的1.01 倍和最小值的0.99 倍,此处理可有效消除量纲化过程中0、1数值的存在,使其更具经济解释意义[13]。

由于不同指标的权重反映了对该对象的贡献度,指标权重越大,说明衡量该对象时该指标越重要,为科学、客观衡量各指标所占比重,具体步骤如下:

(1)由于本文中所选指标数值皆为正值,首先运用公式(1)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矩阵然后进一步计算其功能效用函数:

(2)计算j 项指标的熵值:

(3)效用值越大,该指标所占比重越高,其计算公式为:

(4)进一步计算得出指标最终权重:

本文选取地区GDP、人均生产总值、公共预算支出、进出口总额和年末就业人数指标来衡量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由表2 中三区域各经济指标所占权重来看,除地方公共预算支出所占权重相对较小外,其他指标权重系数相差不大。

一个地区经济是否具有活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专利受理量是重要衡量指标。在本文中,选取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区域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受理量来衡量地区科技创新水平[14]。由表2 可以看出,不同专利申请受理量在各个区域中所占的权重系数有所差异,说明不同区域对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侧重不同。本文选取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和金融业生产总值来衡量地区金融实力。由表2 数据可知,两者所占的权重相近,说明两者在金融发展中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表2 三大区域各指标权重系数

表2(续)

4 实证分析

4.1 发展度模型实证分析

为求得2009—2017 年3 个区域对应年份经济、科技、金融综合发展水平,用对应年份指标权重与标准值乘积的合计值计为该对象综合发展水平,其综合得分越高,说明其系统发展程度越好,具体公式如下:

由表3 和图1 中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就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近9 年来,香港和珠三角区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而澳门在最开始的几年飞速发展,2014 年达到顶点,此后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明显下滑,且增长量慢慢趋于平稳。

表3 2009—2017 年三大区域经济、科技、金融综合发展水平

图1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科技、金融综合发展水平

就科技发展水平来看,除珠三角区域科技发展水平逐年上升外,另外两地区均呈现出波动中增长状态。之所以珠三角成为科技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得益于其早期的政策支持和开放的市场环境,通过对区域内科技的不断投入,使得该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迅速提升,进而产生集聚经济,科技公司如云,出现像腾讯、华为、大疆、格力等科技龙头企业,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高新技术生产基地[15]。

从金融发展水平来看,三大区域整体排序为香港>珠三角>澳门,香港成为三大区域中金融发展水平最高、效益最好的区域。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图1 中(d)可以看出,近9 年来三大区域均呈现出飞速发展状态,早期香港、澳门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珠三角区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珠三角依托自身科技优势,逐渐超过另外两城市成为三大区域中综合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

4.2 耦合度模型实证分析

耦合度是描述系统内部各要素间彼此相互影响程度的指标,它通常描述了一种静态系统,记号CD。耦合协调度用来衡量不同系统或要素间和谐发展程度,强调各个系统间动态协作发展水平。

本文中由于存在经济、科技、金融三个系统,借鉴倪维秋[16]中相应模型基础,建立本文耦合测度模型:

其中CD 反映了各个系统间的耦合度,0 ≤CD ≤1,其数值越接近1,说明系统间耦合程度越好,当CD=0 时,表示系统间无关联。

为进一步研究3 个系统间动态发展变化,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

CD 代表系统间耦合协调度,T 代表综合水平发展协调系数,T 的值为对应年份,对应区域三系统总的综合评价得分,α、β、γ 分别代表各个系统所占的权重,由于本文中认为经济、科技与金融环境三系统同样重要,故α=β=γ=1/3,此时:

参照杨义武等[17]中关于农业技术创新、空间关联与农民增收关系研究的数据基础,制定本文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判断标准,如表4 所示。

表4 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判断标准

由表5 可以看出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区域经济、科技和金融三大系统耦合度系数全部超过0.8,呈现出高度耦合关系,即在3 个区域中,经济、科技与金融发展均呈现出高度相关性,这与覃成林等[18]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产业结构具有趋同性研究结果一致。

从耦合协调度来看,2009—2017 年以来,三区域均经历了从经济、科技、金融的超级严重失调发展状态,最终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状态。为更加直观对比三区域近年来经济、科技、金融协调发展状况,根据表5 绘制图2,可以看出三区域系统间协调发展状况呈现出交替上升状态,珠三角区域凭借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表5 2009—2017 年粤港澳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状况

具体来看:2009—2010 年为三系统严重衰退阶段,此时除2010 年香港的协调度系数大于0.2 外,另外两区域协调度系数较低,经济、科技与金融相互独立发展;2011—2013 年为由严重失调状态向轻度失调状态转化的萌芽阶段,此时,香港、澳门三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迅速改善,而珠三角区域系统内部协调性发展缓慢。2013—2015 为系统内部协调发展的高速成长阶段,此时,经济、科技与金融可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但影响效果还较小,协调发展度不高,香港、澳门地区依托自身经济实力基础,已步入中级发展阶段,而珠三角区域系统内部协调发展状况仍处于落后状态;2016—2017 年为高耦合优质协调发展阶段,此时三区域协调度系数均大于0.8,珠三角区域内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已超香港、澳门,经济、科技与金融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即经济发展可以促进科技水平提高和金融环境的改善,而科技水平提高和金融环境改善又会带动经济繁荣,同时,科技发展能带动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而金融行业的改善又会为科技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促进科技水平进步,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态势[19]。

图2 2009—2017 年三大区域经济、科技与金融耦合协调发展状况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为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内经济、科技与金融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本文采用熵值法,以2009—2017 年香港、澳门、珠三角区域相关数据为基础,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并对区域内系统间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如下。

香港、澳门、珠三角区域在经济、科技和金融领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从经济体量看,珠三角>香港>澳门;从金融业发展水平看,香港要明显高于另外两区域;从科技创新能力看,珠三角区域占据绝对优势,且后期发展势头强劲。之所以呈现此现状,首先,珠三角紧邻港澳、在改革开放初期,正逢港澳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很多工业制成品和加工品转向珠三角区域,以此为契机,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其次作为改革开放窗口,在政府政策支持引领下,大量的劳动、资本、技术流入该区域,使得区域经济和科技水平迅速发展。香港做为亚太中心,长期实施自由贸易政策,加之经济稳定繁荣,促进了香港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发展,使得香港成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而另外两区域金融业发展相对缓慢[20]。

从区域发展速度和成长规模来讲,粤港湾区域内城市均经历了从经济、科技与金融的低水平到高水平发展阶段,且随着珠三角区域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该区域越来越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具体分领域来看:经济领域,近年来,香港、珠三角区域一直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而澳门在早期经济发展迅速,步入2014 年后经济增长放缓并呈现出小幅下降趋势;科技领域,除珠三角区域科技发展水平逐年递增外,另外两区域科技呈现出波动中增长状态;金融领域,香港金融业一直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且近年来一直呈现出飞速上涨趋势,而珠三角和澳门金融业发展相对缓慢且呈现交替上升趋势。

从区域内系统间耦合协调度来看,三大区域耦合度系数均超过0.8,说明香港、澳门、珠三角城市群内经济、科技与金融业发展均呈现出高度相关性。通过对区域内系统间耦合协调度分析,得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区域内经济、科技与金融间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越来越好,最终呈现出优质协调发展状态。香港、澳门、珠三角城市群作为沿海城市,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接近,且粤港澳三地在经贸、技术和金融等领域也早有合作,港珠澳大桥的建立对于区域间互联互通也起到进一步推动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提出,是珠三角城市融合的升级版,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大意义。

由本文研究可知,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在实施相关政策措施时,一定要同时兼顾到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金融体系的综合协调发展。如政府可以不断优化金融体系,出台相关财政政策,为科技创新提供相应资金支持,科技水平提升又会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为经济增长增添新的动力,只有有机的把握三者之间关系,发挥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机理,才能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21]。

其次,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好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科技、金融、文化、旅游等多领域合作。继续优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发挥港珠澳大桥畅通互联的交通运输作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体系,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香港、澳门在科技创新领域可以向广州、深圳看齐,而澳门、珠三角可借鉴香港金融业发展经验,通过区域间相互学习交流,有序推进区域间互联互通,以达到共同发展。

最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思想的新实践,需不断拓宽思想,创新合作机制,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推动专业服务和创新及科技事业新发展,力求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充满活力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猜你喜欢

珠三角粤港澳大湾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