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1+V+死+N2了”的解歧途径

2020-08-13赵雨婷

好日子(中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歧义途径

赵雨婷

【摘 要】为了降低“N1+V+死+N2了”因歧义所带来的使用错误和交际混乱,我们可以采用以下途径进行歧义的化解,以便促进整个交际过程更加流畅,准确地完成。

【关键词】“N1+V+死+N2了”;解歧;途径;歧义

前言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我们搜索到许多关于此类句式的探究和分析,沈家煊(1999)认为施受队里的模糊性是句式互换成立的条件,通过对部分心理动词充当VP部分地可逆句式进行分析,指出心理动词的双向性导致施受队里的模糊性,进而成为可逆句式产生的原因。除此之外好多学者对此类句式进行讨论研究,吴长安(1997)对口语句式“W 死了”的语义 、语法特点进行探讨,徐霞(2004)对心理动词“死”字句中的主宾互易现象进行研究,张松(2012)对“S+W+死+O+了”句式的特点与语义进行了探源,黄蕾(2015)对“S+X+死我了”句式的语义进行了探讨。本文侧重阐明歧义句式“N1+V+死+N2了”的解歧途径。

一、句法转换

我们可以通过“让”“使”等助词对其进行句法转换,例如歧义句“她羡慕死我了。”若想消解歧义,可以通过句法转换生成的途径。

当语义结构顺序为[感事,客事],表达“她羡慕我”的意思时,可以将句子转换生成为“我让她羡慕死了。”把客事“我”提前至主语位置,同时在“她羡慕死了”前加上一个助词“让”,使得整個句子的意义明确。或者把“让”替换为“使”变为“我使她羡慕死了。”同样可以明确意义,消解歧义。即歧义句式“N1+V+死+N2了”可转变成为“N2+让+N1+V死了”或“N2+使+N1+V死了”来消解歧义。

当语义结构顺序为[源事,感事],表达“我羡慕她”的意思时,可以将句子转换生成为“她让我羡慕死了。”把源事“她”提前至主语位置,把感事“我”移动到“羡慕死了”之前,进而在“我羡慕死了”前加上一个助词“让”,使得整个句子的意义明确。或者把“让”替换为“使”变为“她使我羡慕死了。”同样可以明确意义,消解歧义。即歧义句式“N1+V+死+N2了”可转变成为“N1+让+N2+V死了”或“N1+使+N2+V死了”来消解歧义。

但是在日常口语使用过程中,我们却依然选择用句式“N1+V+死+N2了”,因为此类句式短小精悍,相比“让”字句和“使”字句,语调丰富,能够表达出更为丰富浓厚的感情,且符合语言本身发展的经济原则,刘秋红(2010)认为语言经济原则就是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用尽量少的语言投入表达最大化的信息传递量,以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二、语境建构

歧义的消解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构建语境,通过语境的搭建可以让歧义句的语义精确化,具体化。在日常生活中句子格式是语言中无标记的自然格式,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而被固化。同一个句式表达多种意义的歧义现象十分常见,但是我们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并没有舍弃它们,而是一直在使用,而且使用频率在不断提高,这就说明该类句式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虽然本身具有多义的现象,但是歧义句式“N1+V+死+N2了”一直都处于动态使用的状态,交际双方在使用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建构出具体的语境,使得听话人在具体的语境下,明确了歧义句的具体内涵。例如:

A:这小孩怎么还不回来,他担心死我了。

B:得知我这次创业失败,他担心死我了。

在A语境下,“他”代指“小孩”,因为根据语境句可判断出小孩下落不明,所以“他”是客事,是让“我”产生担心心理状态的客体,基于语境句交际者在进行对话时可以明确判断“他担心死我了。”这句话的句义是“我担心他”,例句中的语义结构顺序为[感事,客事],该句是一个正向句。在B语境下,“他”在“得知我这次创业失败”之后产生担心心理状态,基于语境句交际者在进行对话时可以明确判断可以明确判断“他担心死我了。”这句话的句义是“他担心我”,例句中的语义结构顺序为[源事,感事],,该句是一个反向句。

三、语音表现

该歧义句式“N1+V+死+N2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其中一个原因,就体现在语音表现上,语调的高低变化,错落起伏,伴随着人类表达中源源不断的丰富情感,具有极强的语用效应,在不同语义下的歧义句式“N1+V+死+N2了”,有不同的语音表现形式。

当歧义句式“N1+V+死+N2了”为语义结构顺序为[感事,客事]的正向句时,“N2” 的音强加强,音长较长,整句的音高趋势呈下降走向,“N1”“N2”的停延率差值大于反向句,正向句“N1”后无稍许的语音间隔。

当歧义句式“N1+V+死+N2了”为语义结构顺序为[源事,感事]的反向句时,“V”的音强加强,音长较长,音高的变化幅度最大,“N1”“N2”的停延率差值小于正向句,反向句“N1”后有稍许的语音间隔,且“死+N2了”连接的紧凑短促。

结语

为了使句式“N1+V+死+N2了”的歧义度降低,语义明确,我们考察了消解歧义的途径,分别是句法转换,语境建构,语音表现,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让我们在使用过程降低交际混乱,同时也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歧义区分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2]吴长安.口语句式“W 死了”的语义、语法特点[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3]黄蕾.对“S+X+死我了”句式的语义探讨[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2015,8,(5)

[4]张松.“S+W+死+O+了”句式特点与语义探源[J].北方文学,2012

[5]徐霞.心理动词“死”字句中的主宾互易现象研究 [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猜你喜欢

歧义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几个途径
从句法学角度看英语歧义
浅谈歧义容忍度与二语习得
Syntactic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mbiguous sentences
语文教学及生活情境中的歧义现象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英语中的歧义浅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