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剧伴奏原则述评

2020-08-13牛治安

神州·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伴奏豫剧原则

牛治安

摘要:豫剧作为河南地方戏主要剧种,特色鲜明,独具魅力,广受大众喜爱。本文从豫剧伴奏原则入手,探究豫剧伴奏乐器、规模、场景等方面的变化与创新,对现阶段豫剧伴奏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与归纳。

关键词:豫剧;伴奏;原则

豫剧自诞生发展至今,由小到大,其传播范围、影响区域、流行程度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豫剧伴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其伴奏乐器不断品类化,伴奏队伍不断规模化,伴奏场面不断丰富多样化,为整个豫剧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豫剧伴奏的表现形式

豫剧伴奏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有一般的普遍适用技法,也有特定场面下的独特技巧,这主要取决于豫剧的伴奏乐器、伴奏规模、戏曲情节和场景等诸多因素。豫剧伴奏符合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各种表演艺术因素而形成。

(一)豫剧伴奏的乐器

豫剧伴奏的乐器一般分为四类,分别是弦乐器、管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周自来在《刍议豫剧伴奏功能发展》中指出:豫剧的每一种伴奏乐器均可代表一组乐器,而每一组或每一种乐器在具体的伴奏过程中,有着各自不同的伴奏办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一是豫剧的每一种伴奏乐器可以组合成一组伴奏乐器;二是每一种伴奏乐器具有多种形式多种表现的技法,其自由灵活伴奏的程度比较高,可以同豫剧演唱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板胡”为例,其演奏技巧和伴奏手法主要突出在“打、滑、揉”和“托、包、衬、垫、对比、加花”等多种伴奏技术中,充分发挥了板胡的功能和演奏员的伴奏水平,大大提高了它在塑造作品形象上的积极作用。

(二)豫剧伴奏的场面

俗话说“三分唱腔、七分场面”。场面即是戏剧唱曲中对伴奏乐队的一种统称。以乐队适用场景为标准,可以将豫剧场面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指的是民族管弦乐,以丝竹乐为主,伴奏乐器主要为胡琴;武场指的是民族打击乐,以打击乐为主,主要用于舞蹈、武打或技巧性场面,也用于烘托情绪、渲染气氛,制造戏剧效果。器乐不仅用于唱腔的伴奏,还要配合演员的身段表演,烘托舞台气氛,起到场次、段落以及唱、念、做、打之间的转换和衔接作用。换言之,乐器在发挥伴奏配乐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情节不同场景不同人物进行变化和调整,以更好地烘托出整个戏曲场面的感染力和视听感,从而与人物刻画、舞台场景、故事情节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美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进而达到心灵情感的共通共融共鸣。

(三)豫剧伴奏的规模

“一鼓二锣三弦手”精简地描述出了豫剧伴奏规模的发展变化。起初豫剧伴奏的规模比较小,一般的小乐队人数不过四五人,往往是一人身兼几种乐器的伴奏任务,后来随着豫剧的发展壮大,以及西洋乐器、和声的引入,乐队的规模逐渐增大,一些省级或市级的豫剧团伴奏人数多达四五十人。大规模的豫剧伴奏为戏曲复杂场景和人物细节刻画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郑爽在《豫剧伴奏乐器的演变与功能浅析》中指出和声学的引入,对豫剧音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旋、电子琴、低音乐器组的搭配,丰富了豫剧伴奏中音乐的层次性,也让豫剧音乐伴奏有了新的方向。由此可见,豫剧伴奏规模的发展为豫剧的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豫剧伴奏原则的发展趋势

随着新乐器的产生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豫剧伴奏乐器也在及时调整,以便更好地展现戏剧所独具的艺术魅力。在探索实践中,豫剧伴奏不断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豫剧伴奏大规模化发展

豫剧伴奏大规模化发展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一方面,随着更多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的青年从事伴奏工作,为豫剧伴奏大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人才队伍建设基础;另一方面,豫剧创作迎来了新剧目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从省级到市级再到县级,建立健全了豫剧剧团三级体系,形成了不同层次规模的伴奏乐队,为豫剧乐队培养人才、调配人才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乐队的人员编制,乐器的选用和编配,逐步走向了有序发展阶段。

(二)豫剧伴奏中西融合化发展

豫剧伴奏中西融合化发展,是指豫剧伴奏在发展创新中不断引入符合豫剧伴奏需求的西洋乐器,主要引入了西洋管乐和电声乐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豫剧伴奏引入了电子琴、架子鼓、电吉他等,在与传统伴奏配乐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又能互补融合,使豫剧伴奏给人的整体听觉更加有力饱满。现今有一些豫剧剧团组建了电子琴和传统民乐结合的伴奏乐队,使电子琴成为豫剧伴奏的常用乐器,并发挥着重要的配乐作用。

(三)豫剧伴奏多样创新化发展

豫劇伴奏多样创新化发展,是时代发展的主流,也是时代客观的产物。多样创新化,体现在豫剧伴奏的表现形式上,也表现在豫剧伴奏的乐器种类上,还展现在豫剧伴奏的创作场景上,其形式多样化,其种类品类化,其场景丰富化。以豫剧伴奏的创作场景为例,传统的豫剧演奏场景多是在剧院或露天舞台等固定的场合,受天气、地点、时间、地域等条件的限制,而今“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为豫剧伴奏提供了新的方向,加快了豫剧的传播速度,降低了豫剧的创作门槛,为豫剧伴奏场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综上所述,豫剧伴奏原则在发展变化中不断创新融合,始终保有中国传统戏曲所独有的特性不动摇,并根据时代变化,结合伴奏配乐需求,不断尝试新乐器,创新伴奏表现形式,为豫剧伴奏发展创新探索新方向。因此,要使豫剧更加发扬光大,就要加大对豫剧的关注力度和投入力度,加强对豫剧伴奏的探索与研究,为豫剧的稳健发展打好理论基础,做好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王俊生.浅谈豫剧唱腔板式及其伴奏[J].大众文艺生活,2014(06).

[2]范丹鹏.论豫剧的乐队建设及常用伴奏手法[J].文艺生活,2013(04).

[3]周自来.刍议豫剧伴奏功能发展[J].文史艺术,2014(05).

[4]郑爽.豫剧伴奏乐器的演变与功能浅析[J].文史艺术. 2015(10).

猜你喜欢

伴奏豫剧原则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论瓦格纳《魏森东克歌曲》的艺术价值
简论戏曲锣鼓经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论豫剧电影的“影”、“戏”关系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