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超重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

2020-08-12李莉赵瑞兰段军伟赵芳芳

介入医学杂志(英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超重肥胖症青少年

李莉 赵瑞兰 段军伟 赵芳芳

摘要  我国青少年超重甚至肥胖症的高发生率是当前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并给出我国青少年儿童超重的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提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超重发生随着时代和地域的不同存在变化,城市青少年儿童的超重检出率高于农村,男生的超重检出率高于女生。学校卫生监管系统应加强干预力度,尤其注意城市中男生的超重情况给予指导和有效防控。

关键词  青少年;超重;肥胖症

我国青少年超重的发生率自上世纪80年代起呈显著上升态势。在2010年前的25年之间,7-18岁人群中的超重发生率从最开始的1.11%上升至9.62%[1],超重乃至肥胖症可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急慢性疾病[2],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个人、家庭、社会问题是当前急需干预控制的研究重点。

1 超重的流行趋势研究

1.1 年代

在我国,青少年超重发生率与年代和各省市地区存在密切关联。我国青少年超重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起重视。1991年到1995年,我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青少年超重发生率呈现明显上升态势;2000年之后的5年青少年超重乃至肥胖的检出率增长趋势渐趋平稳,但仍旧流行;研究显示,从2005年到2010年,中国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与前期持平,时至今日,我国青少年肥胖超重仍旧是学校卫生和国家公共卫生系统亟需关注的问题[3,4,5]。

1.2 地域

各省市地区及自治区也是影响我国青少年超重发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以环渤海地区为代表,华北、华东地区是全国儿童超重检出率最高的区域。大城市的超重发生及检出率明显高于边远地区[6]。近10年来从天津、上海、吉林、广西等地区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青少年男生和女生的超重检出有所下降;7-10岁为其超重检出发生率最高的年龄段[7,8]。

2 主要影响因素

研究显示,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的发生与遗传、代谢、备孕情况、出生体重和膳食结构等因素明显相关[9]。引起的肥胖症直接原因为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不对等,主要与遗传基因、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关。

2.1 基因因素

FTO基因、黑皮素4受体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2基因等均是引起肥胖症发生的关键性基因,在基因为主导青少年肥胖症发生中发挥重要影响。

2.2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因素方面,调查研究显示,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或双方有超重肥胖问题,青少年儿童发生超重或肥胖的可能性则明显上升,当中母亲超重对儿童的影响更为明显。

2.3 備孕情况

备孕情况和出生体重对将来青少年时期发生超重具有影响,调查研究显示,在我国,出生体重大于4千克的儿童发生超重的风险是出生体重在正常值范围内儿童的1.615倍;在备孕过程中,母亲具有与肥胖症相关的病史和(或)其他代谢性疾病对儿童在将来青少年时期发生肥胖超重具有影响[10]。

2.4 膳食结构

此外,膳食营养的结构模式是影响当前我国青少年超重的最主要因素,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加上快餐文化的普及,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结构已逐渐从传统模式向西方膳食结构方向转换[11]。以肉类和精制谷物为主食的西方膳食结构模式使得能量摄入大大增加,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主要采用传统膳食结构模式的家庭儿童超重占比约9.2%,而以国外西方膳食为主的家庭儿童发现超重者占比为17.1%,蔬菜和粗制谷物在每餐中的摄入不足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对此,我国营养学家提出,青少年儿童的学校、家长及监护人应负起责任,调节饮食中蔬菜、谷物食用油、各种肉类的占比,以减少超重乃至肥胖的发生率[12]。

总结

在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超重发生随着时代和地域的不同存在显著变化,一般情况下,城市青少年儿童的超重检出率高于农村,男生的超重检出率高于女生。对于学校卫生监管体制而言,应尤其注意城市中男生的超重情况,并给予有效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郭强,汪晓赞.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的国际发展趋势与热点解析——基于流行病学的视角[J]. 体育科学,2015,35(07):58-73.

[2]陈贻珊,张一民,孔振兴,于晶晶,孙婷婷,张瀚月.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状调查[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09):866-869+878.

[3]张洋,何玲.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基于2000—2014年四次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J]. 中国青年研究,2016,(06):5-12.

[4]孟祥坤,邹志勇,尚晓瑞,周佳,马蕊,马军. 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05):648-650.

[5]马军. 中国儿童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J].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06):801-804.

[6]单浩洋,吕雪,谢莎丽. 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03):476-478.

[7]王向军,杨漾,吴艳强,彭宁宁. 上海市7~18岁学生1985至2014年的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7,12(02):126-130.

[8]李晓卉,郭红侠,黄艳丽,马军,王海俊. 父母超重肥胖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J].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02):239-242.

[9]马军. 我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03):337-342.

[10]周婷,王婉宜,孙晓蒙,刘元元. 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危险因素meta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0):1444-1448.

[11]付连国,王海俊,阳益德,李晓卉,王烁,孟祥坤,王政和,马军. 儿童青少年对肥胖危险因素知晓的现状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7(03):410-413.

[12]谭亚菲,辛秀红,蚁金瑶,姚树桥. 我国中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05):919-922.

猜你喜欢

超重肥胖症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运动减肥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澳大利亚医生呼吁征税含糖饮料对抗肥胖症
澳大利亚医生呼吁征税含糖饮料对抗肥胖症
以学校为基础儿童超重肥胖干预研究进展
脂肪分解和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对超重和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及代谢的影响
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上升的警示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