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酸氟替卡松鼻雾剂联合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

2020-08-12赵树波李爱林宁金梅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变应性丙酸鼻炎

赵树波,李爱林,梁 武,宁金梅

(1)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急诊外科,云南曲靖 655000)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临床上也称之为变态反应性(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全球高发的鼻腔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是临床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1-2]。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为20%~30%,呈逐年上升趋势[3-4]。变应性鼻炎好发于过敏体质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打喷嚏、鼻痒、清涕等,该疾病病情迁延不愈,病情发展较快,对患者肺功能损伤较为严重,部分患者可能导致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病情严重患者可威胁到生命安全[5]。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疾病多采用药物治疗,主要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组胺药物治疗、抗白三烯药物治疗等。相关研究指出,大部分变应性鼻炎患者IgE 阳性,患者处于过敏状态,临床上也多采用免疫治疗,临床效果得到改善[6]。丙酸氟替卡松鼻雾剂作为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够有效发挥抗过敏、抗炎作用,临床效果显著[7]。但是,临床上对于丙酸氟替卡松鼻雾剂联合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甚少。为进一步探讨丙酸氟替卡松鼻雾剂联合皮下免疫的应用效果及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影响,本次研究选取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 年4 月至2019 年10 月变应性鼻炎患者120 例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 年4 月至2019年10 月120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及对照组(n=60)。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符合伦理学要求。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n,()]Tab.1 Clinical data analysi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n,()]Tab.1 Clinical data analysi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1.2 纳入标准[8]

(1)患者符合变应性鼻炎临床诊断标准;(2)龄20~62 岁;(3)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打喷嚏、清涕、鼻痒、鼻塞等,病程4 个月~9 a;(4)精神正常且无严重脏器功能损伤;(5)患者近2 周内未进行激素或相关治疗,无药物过敏史;(6)患者者依从性好,能够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随访配合度高;(7)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

(1)精神异常患者,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患者;(2)合并鼻息肉、化脓性鼻炎或是其他鼻部疾病患者;(3)合并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合并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患者;(5)长期应用激素或是相关免疫治疗患者;(6)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方法如下: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1 次/d。第1 周,采用总蛋白浓度为1 μg/mL 滴剂(1 号),第2 周采用10 μg/mL 滴剂(2 号),第3 周采用100 μg/mL 滴剂(3d),1、2、3 号滴剂每周剂量分别为1、2、3、4、6、8、10 滴。第4 周、第5 周采用总蛋白浓度为333 μg/mL(4 号),3 滴/d。第6~25 周采用总蛋白浓度1 000 μg/mL(5 号),2滴/d。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雾剂(葛兰素史克惠康公司,H20130189,50 μg/喷,每鼻孔各2 喷,200 μg/次,1 次/d,患者在清晨使用。根据患者病情情况每天增加2 次,早晚各进行1 次,最大剂量不超过4 喷/鼻孔。12周为一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2 组患者临床效果、临床症状评分、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12(IL-12)、免疫球蛋白E(IgE)、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9]评分。

临床效果评价:痊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停药半年之后未复发现象;有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明显达到改善,停药半年后偶尔出现复发现象;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

临床症状评分[10]:主要临床症状4 项:鼻痒、鼻塞、喷嚏、流涕,次要临床症状2 项:流泪、眼痒。采用视觉模拟法(VAS)[11]对临床症状程度进行评估,评分范围未0-10 分,得分越高表示该项症状越严重.

免疫相关因子[12]: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12(IL-12)、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均采用ELISA 测定。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鼻粘膜出血、关节疼痛、鼻腔干燥感。

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包括七个维度,分别为日常生活、睡眠、非鼻症状、实际问题、鼻部症状、眼部症状、情感。分数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统计软件包.服从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其中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应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全部计量结果都以()表示。全部统计数据都采取双侧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5.00%(P<0.05),见表2。

2.2 2 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在临床症状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P<0.05),见表4。

2.4 2 组患者IL-4、IL-12、IgE 水平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IL-4、IL-12、IgE 水平,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IL-4、IL-12、IgE 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IL-4、IgE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IL-12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2.5 2 组患者各项RQLQ 评分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各项RQLQ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两组患者各项RQLQ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各项RQLQ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3 2 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Tab.3 A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s]

表3 2 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Tab.3 A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4 A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表5 2 组患者IL-4、IL-12、IgE 水平比较()Tab.5 The levels of il-4,il-12 and Ig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表5 2 组患者IL-4、IL-12、IgE 水平比较()Tab.5 The levels of il-4,il-12 and Ig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6 2 组患者各项RQLQ 评分比较[(),分]Tab.6 Comparisons of RQLQ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scores]

表6 2 组患者各项RQLQ 评分比较[(),分]Tab.6 Comparisons of RQLQ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score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相关数据显示,该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变应性鼻炎未鼻黏膜变态反应所导致的慢性炎症病变,主要有常年性、季节性两种。变应性鼻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与环境、遗传、免疫以及变应原增加等因素关系密切[13]。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疾病治疗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免疫治疗[14]。避免接触变应原治疗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在于变应原往往不能够彻底避免,药物治疗是目前较为普遍治疗方法,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一种高效、快捷的根治性方法[15]。

舌下特异性免疫是一种新型免疫治疗方法,这一种治疗方法操作相对较为简单,但是,临床实践证实[16-17],单纯采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其临床效果达不到预期,且该治疗方法用时较长,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鼻喷雾制剂使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鼻黏膜,患者通过鼻吸入激素大约30%的药物能够滞留在患者鼻腔黏膜进而有效发挥药理作用,价值鼻黏膜的血管相对丰富,在药物吸入之后,能够快速进入患者血液循环系统,其余药物则可以在鼻腔粘液纤毛系统的作用下,运送到患者鼻咽部[18-19]。丙酸氟替卡松鼻腔喷雾剂属第二代鼻用皮质类固醇,是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强效激动剂,能够强效发挥局部抗感染、抗过敏的功效[2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5.00%(P<0.05),说明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雾剂联合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评分方面,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显著(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雾剂联合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进而促进患者恢复;治疗前,两组患者IL-4、IL-12、IgE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4、IL-12、IgE水平均显著改善(P< 0.05),其中,实验组患者IL-4、IgE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IL-12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免疫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丙酸氟替卡松鼻雾剂,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未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一氧化氮合酶的产生,减少鼻黏膜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合成,进而大大缓解患者鼻腔黏膜血管扩张、腺体高分泌效应,进而大大控制患者炎症程度;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雾剂治疗,其中70%的药物通过鼻腔粘液纤毛系统的作用,运送至患者鼻咽部,从而大大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RQL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RQLQ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各项RQLQ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雾剂联合皮下免疫临床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从而有利于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丙酸氟替卡松鼻雾剂联合皮下免疫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IL-4、IgE 水平,提高IL-12 水平,控制患者炎症程度,能够缩短患者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变应性丙酸鼻炎
自拟苍玉君子汤结合针刺治疗肺脾气虚兼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经验分享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地氯雷他定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正丁醇/丙酸与腐殖酸相互作用的NMR研究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丙酸盐对厌氧氨氧化除氮性能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饲料中丙酸、丙酸盐的测定方法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