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青年观的基本内涵、理论特色及现实应用

2020-08-11刘妍罗会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内涵特色习近平

刘妍 罗会德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关心青年成长,通过座谈、演讲、回信等多种形式寄语青年、勉励青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当代青年的特点、地位和作用、青年教育、青年成才、党的青年工作等问题做了很多重要的讲话和指示。文章在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系列论述的基础上,从历史思维、政治考量、民族情怀、国际眼光、辩证方法以及创新精神六个角度来梳理习近平青年观的特色。通过分析习近平青年观的应用探讨今后党的青年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观;内涵;特色;应用

DOI:10.15938/j.enki.iper.2020.03.002

中图分类号:134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0)03-0010-05

一、习近平青年观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青年观是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在对时代主题精准把握的深度上,在对国际国内形势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在总结青年成长成才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进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科学回答了如何认识和评价青年、如何教育与培养青年、如何引领和服务青年等重大问题。

1.关于青年的特点

习近平认为,青年时代是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增进本领的黄金时代,是人生的积累阶段。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谈到:“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2014年,他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欧洲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2017年五四青年节,他在中国政法大学调研时谈到“每次与青年在一起,我都能深深体会到青春勃发的力量”,强调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并勉励青年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

2.关于青年的使命

习近平高度认可当代青年的地位和作用,他在国内国外、党内党外不同场合多次提到“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是“大有希望、大有作为的一代”。他认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关于青年的教育

习近平高度重视对广大青年的教育工作,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其一,培养什么样的人?习近平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二,如何培养人?他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的核心点,马克思主义是办好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高校的根本保证,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还指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其三,为谁培养人?习近平指出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关于青年的成才论

习近平十分重视青年的成长成才,通过座谈、回信等方式寄语广大青年,提出殷切希望和谆谆教导。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给青年提出了“五点希望”: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2014年五四青年节,他号召广大青年要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八字真经”:勤学、修德、明辨、笃实2015年,他在向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次代表大会发来的贺信中提出青年成长的“十六字诀”: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2016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他提出“三个自觉,一个保持”的要求: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加强学习、自觉奉献青春、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2018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他寄语青年要“忠于祖国,终于人民;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5.关于党的青年工作

习近平曾多次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积极引导青年,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为青年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习近平还对共青团的工作做出了新指示:共青团工作关键是要抓住3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

二、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特色

习近平从历史思维、政治考量、民族情怀、国际眼光、辩证方法以及创新精神六个角度深刻诠释了他的青年观,既有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也有对新时代青年工作经验的新提炼,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观照,既有战略高度,又有精准指导,是新时代推进和改善党的青年工作的行動指南。

1.习近平青年观着眼于中国共产党与青年历史关系的深刻体认

习近平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与青年代表座谈时谈到,“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在最近的芦山抗震救灾中,大批青年临危不惧、顽强拼搏,广大青年心系灾区、无私奉献,为抗震救灾作出了重要贡献。”

6.习近平青年观着力于激发青年创新精神,为青年的人生选择指明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青年人是否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强大的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进而影响我国的综合国力。

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新驱动。无论是稳中求进推动转型发展,还是激发活力构筑文化强国,无论是完善制度机制提升治理能力,还是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中国,无不需要发扬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习近平强调,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

三、习近平青年观的现实应用

2017年4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的格外关心和爱护。这个规划旨在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的教育青年、引领青年、发展青年、服务青年,努力形成青年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动局面。

1.确立党管青年的原则。

《规划》首次鲜明提出“党管青年”的原则。

坚持党管青年的原则,确保当代青年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党管青年,就是要把青年的聪明才智引导到党的中心任务上来。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教育青年,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引领青年,用“四个自信”来凝聚青年,把广大青年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坚持党管青年的原则,切实为当代青年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青年在心理上、生理上、社会角色转型上面临着巨大的现实压力,而相对成人而言青年人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又相对有限。因此,青年更需要党的关注、关心和关爱。为了把党对青年一代的关心实实在在地传递给青年,《规划》在10个领域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措施,目的正是为了从青年发展的方方面面维护好青年的核心利益,为青年发展提供物质保证、政策支持和各种成长成才服务,让青年有更多获得感。

2.树立青年优先发展理念。

《规划》鲜明提出了“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的理念,向全社会发出青年工作单独规划、青年发展优先保障的明确信号。

确立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是对青年特殊需求的回应。当代青年面临着社会转型期和人生过渡期的双重考验,而青年的发展又是无法阻挡的生命张力。如果一个社会把青年群体的发展放在优先地位,那么这种生命张力就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如果一個社会的政策安排限制了青年群体的发展,那么这种生命张力将无处释放,必然会产生各种社会矛盾。当代青年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积极争取话语权。因此,公共政策制定者必须要深刻理解青年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不仅要为青年优先分配资源,而且要打破限制青年发展的体制机制。

确立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是对青年特殊作用的确认。新一代的青年是互联网的深度使用者和建构者,他们比以往的各代人拥有更敏锐的互联网思维和更强的信息应用技术。当互联网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的时候,青年在技术革新、产业变革上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以滴滴、摩拜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正在深刻的影响供给侧改革,以沪江网校、VIP-KID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正在重塑教育生态,以美团、饿了么为代表的OTO模式正在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很多新产业、新业态其实是青年人在主导。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下,青年人对新事物、新技术的天然敏感赋予他们在整个社会变革中的特殊作用。除此之外,在社会领域,当代青年人的文化素质比以往各代人都高,他们肩上承担着服务社会、稳定社会、引领社会的责任。因此,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需要向青年人倾斜,让他们在更为宽松的环境中激发出更大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3.推进青年政策整体制度安排。

青年群体既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任务的生力军,也是“实现第二个一百年”任务的主力军。为了从战略高度推进青年工作,《规划》从大局出发,在宏观层面上进行了顶层设计,对整体推进青年工作进行了制度设计。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从少年儿童转变为成年人的时期,是逐步完成社会化的过渡阶段。在此过程中,青年面临着健康、教育、就业、创业、社交、婚恋、生育、住房等非常广泛的阶段性任务,由此产生了非常多元的现实需求以及基于这种需求的某种特殊性群体利益。《规划》聚焦当前中国青年成长发展迫切需要关注的10个领域,又从对国家发展、青年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角度提出了10个重点项目,几乎涵盖了青年发展的所有方面,这充分回应了当代青年的普遍关切,体现青年发展的新特征、新规律和新需求。

青年发展面临的很多问题,大多带有综合性、全局性的特点,没有整合统筹和协同推进就无法得到妥善解决。《规划》首次将分散于不同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中的青年政策,纳入一个整体性的政策框架中,形成了青年发展政策的顶层设计。从横向上,《规划》打破了部门壁垒,形成了共青团负责协调、50多家部门共同参与的部际联席会议。从纵向上,《规划》总结了各地方在青年发展规划制定工作上的经验,并从全局高度进行了升级和深化。

猜你喜欢

内涵特色习近平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标题党
木木相册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