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美原则”视角下《三国演义》罗慕士译本中的诗歌翻译研究

2020-08-10段雪晶

速读·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三国演义

段雪晶

◆摘  要:《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迄今为止,最受外国读者青睐的《三国演义》英译本由美国汉学家罗慕士翻译,研究罗慕士译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三国演义》罗慕士译本为研究对象,在许渊冲“三美原则”理论指导下,具体分析《三国演义》中的诗词翻译,探讨罗慕士的诗词翻译模式。

◆关键词:三美原则;诗词翻译;罗慕士

1引言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典型的行文特点是散韵结合。散韵结合即为散文中夹杂诗词歌赋,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诗化和诗体美(周雪霏,2006)。《三国演义》中的韵文有以下几种情况:每回的楔子、入话和回扣采取诗或词的形式;每回开始大都无诗或词,但结尾一般是两句七言诗;每回的正文中适当插入诗词。

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刻、感情丰富,诗歌翻译是公认的难度最大的翻译。翻译诗歌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做到内容、意义上的忠实,这是诗歌翻译的基本标准和最低要求。确保内容忠实后,还应考虑诗歌的韵律和形式特点。

2许渊冲的三美原则

20世纪下半叶,许渊冲根据鲁迅“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观点(陆钰明1991),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理论。“三美”指诗歌翻译不仅应忠于原文,还应做到“意美”“音美”和“行美”(许渊冲1984:18)。许渊冲认为“三美”的地位并非并列,而有轻重、主次之分。三美之中,意美最重要,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本文将以许渊冲的三美理论为标准分析《三国演义》中的古诗词翻译,探讨罗慕士对散韵结合语言特点的翻译模式。

3案例分析

3.1《三国演义》每回回扣处诗词的翻译分析

《三国演义》中每一回目回扣处多用诗词结尾,以承上启下。下面四句诗即为第一回结尾处对张飞的判词。

原文: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

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8)

译文:It was a case where, indeed:

Status is what counts and always has!

Who needs to honor heroes without rank?

Oh, let me have a Zhang Fei straight and true,

Wholl pay out every ingrate what hes due.(14)

罗慕士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呈现出饱满的诗歌内容和作者情绪。从“意美”上看,译文忠实传达出原文本蕴含的内容。罗慕士用“status”翻译四字词“人情势利”,是本首诗的点睛之笔,充分表现了中文重重复、英文偏简洁的语言特色。“英雄是白身”,译者灵活采用正说反译的翻译方法将其译为“heroes without rank”;译者将“负心人”译为“intgrate”体现其择词准确。

从“形美”上看,罗慕士保留原诗四句的形式,基本达到“形美”的标准。在罗慕士的译文中,他采用了翻译补偿的翻译方法,将整首诗处理为“倒三角形结构”,第一句以感叹句起述,接着以问句增强,寻求读者在阅读本首诗的认同感,引起共鸣。诗的后两句采取陈述句形式,看似情绪渐弱,实则不然。

从“音美”上看,由于原诗并非标准的格律诗,罗慕士在翻译时将重点放到如何保持原文的“意美”和“形美”上。总的来说,罗慕士的译本不失原文色彩,体现原诗的饱满情绪,引起读者共鸣,充分发挥了原诗置于第一回合结尾处的作用。

3.2《三国演义》正文中的韵文分析

《三国演义》散韵结合的语言特点除体现在每回入话、回扣外,正文中也会适当插入韵文。《三国演义》中的韵文包括诗歌和古典文学体裁中的骚体。骚体是抒情韵文的一种,句式灵活多变,以六言、七言为主,最显著的特点是语助词“兮”。其中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包括少帝和其妃作的两首骚体:

原文:唐妃亦作歌曰:

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恨不随。

生死异路兮从此别,奈何莹速兮心中悲!(p26)

译文:In turn the consort also sang:

Majestic Heaven falls; motherearth sinks down.

Given in marriage, I follow where he goes.

Two different paths-life and death-here part.

So swift the course, and sorrow-filled my heart.(p33)

从意美上看,罗慕士高度传达原文内容。在翻译具有中国特色词汇时,译者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将“皇天”译为“majestic Heaven”,“后土”译为“motherearth”,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国文化特征,又便于目的语读者接受和理解。“生死异路”译为“two different paths——life and death”,将原文的主谓结构处理为偏正结构短语,体现了译文句式的灵活变化。

从形美上看,骚体的形式特征明显,每句为八言,句句整齐,且句中以语助词“兮”为腰。由于英语中语助词的缺失,因此罗慕士译文中并未保留原文中“兮”。罗慕士译本中也并未按照原诗中四句八言的形式进行翻译,因此丧失了骚体的形式美。

从音美上看,原文中“颓”与“随”押尾韵,“别”与“悲”押头韵,富有节奏感。罗慕士译本中丧失前两句的押头韵,但在后两句的处理上,“part”与“heart”押尾韵,这体现了译者有意识保留原文句尾押韵。

罗慕士在翻译骚体类韵文时,由于英语中相应文体的缺失,不得已而为之,其在译文中并未刻意注重原文的形式。通过研究罗慕士的骚体翻译,可以得出与诗歌翻译相似,骚体翻译首先应考虑到“意美”,忠实、完整地传达原文意思。做到意美后,译者应有意识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节奏、音韵形式,以使译文郎朗上口,富有感染力。

4結语

在许渊冲“三美原则”的指导下,本文从“意美”“形美”“音美”对罗慕士的诗歌翻译进行评价分析,进而总结罗慕士的诗歌翻译模式。通过分析罗慕士对每回回扣处诗歌、正文中诗歌翻译,得出罗慕士在翻译《三国演义》中的诗歌时,首要目标为忠实、完整地传达原诗意思,再即尽量传达原诗的艺术美感,包括原诗的“形美”和“音美”。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译者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最大程度保留原文特点,以归化翻译策略为辅,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增强译本可读性。

参考文献

[1]陆钰明.中国诗歌翻译理论漫评[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01):19-24.

[2]王晓昀.中国的传统美学与现代小说[J].南开大学学报,1988:5.

[3]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4]赵梦琪.论许渊冲“三美”理论在古诗英译实践中的运用[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11(02):286-289+293.

[5]周雪霏.《三国演义》语言的民族特色[J].内蒙古:语文学刊,2006: 25-29.

猜你喜欢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硕宝成长语录(十九)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