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各国对中国抗击疫情的积极话语分析

2020-08-10陈先红陈可馨

对外传播 2020年7期
关键词:语料抗击话语

陈先红 陈可馨

与批评话语分析不同,积极话语分析以积极友好的态度,强调通过话语分析构建一个宽松、和解、共处的人类社会。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中,中国临危不惧,快速应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少国家对中国抗击疫情的决策和行动表示高度赞赏并且支持同中国合作展开抗疫工作。结合这一全球合作抗疫的友好社会语境和各国对中国表示肯定的积极文本语境,本文从评价理论出发,以态度系统搭建分析框架,以各国对中国抗击疫情的评价话语为研究语料,围绕“积极话语是什么”“话语传递的态度意义是什么”“话语建构的中国形象是什么”三个问题展开积极话语分析。

一、积极话语分析的语料来源与分析框架

在1999年召开的一次批评话语分析国际研讨会上,澳大利亚学者詹姆斯·马丁(James R. Martin)分享了《积极话语分析:团结与变革》(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solidarity and change)一文,针对批评话语分析的不足提出“积极话语分析”一词。在马丁看来,批评话语分析通过研究大量客观语料,重在向人们揭示话语、符号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但话语分析不应只从批判视角展开,还应采取一种积极友好的态度并朝着“和平语言学”的目标努力,通过积极话语分析,构建一个宽松、和解、共处的人类社会。因此,积极话语分析可以看作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驳和补充,二者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虽然积极话语分析对批评话语分析进行了反驳,但它并非彻底推翻或取代后者。马丁认为积极话语分析也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部分,他将批评话语分析分为现实的批评话语分析和非现实的批评话语分析两个方面,后者即积极话语分析,但它是非现实的,有待人民或社团在一个共同目标指引下共同争取并实现。积极话语分析聚焦如何使人们团结起来,不通过对抗就能完成权利再分配,进而获得社会生存空间。因此,积极话语分析倡导以平等、积极的态度解决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和谐生活。

自我国学者朱永生在《英语研究》发表《积极话语分析: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一文以来,国内围绕积极话语分析展开了一些研究。通过知网检索后发现,2006年至2019年,积极话语分析中文相关期刊文献合计124篇。从学科分布来看,相关文献主要涉及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三大学科领域。从具体研究主题来看,相关文献主要围绕两大方面展开:第一,理论研究。重在介绍和剖析积极话语分析理论,与批判话语分析进行比较或对相关研究进行述评。第二,对不同类型语篇进行积极话语分析,包括新闻报道、演讲发言、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网络话语等等。

研究表明,虽然积极话语分析自2006年已引起国内学者关注,但相关研究还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就新闻传播领域而言,积极话语分析同样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视角,研究者不应只从批判的角度分析“坏新闻”,更要以积极的态度研究“好新闻”,以发现并论证积极话语对构建良好形象、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另外,学者们进行积极话语分析时,主要以评价理论为分析框架,尤其基于态度系统展开研究,这对本文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搜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重要领导人同世界各国政要通电话、通信的相关内容,获取各国对中国抗击疫情的评价话语(截至2020年4月30日),自建13737个字符的小型语料库,涉及全球56个国家及组织。基于对已有文献的阅读,本文以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搭建分析框架,研究语料的态度资源分布以展开积极话语分析。

评价理论属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范畴。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的詹姆斯·马丁(James R. Martin)和怀特(Peter R.R. White)教授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建立了一整套用于语篇分析的评价资源,提出了评价系统的理论框架。评价系统不仅关注“作者/说话者如何表达赞成或反对、热情或厌恶、表扬或批评,以及他们如何影响读者/听话者的感受”,还关注“通过文本构建具有共同感受和价值的社区以及用于共享情感、鉴赏和规范评估的语言机制”。评价系统的中心是系统,焦点是评价,手段是语言,透过对语言的分析去评价语言使用者对事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评价系统有三大子系统:介入(Engagement)、态度(Attitude)和级差(Graduation),其中态度系统是主体部分,又可次系统化为情感(Affect)、判断(Judg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情感资源用以表达人的情感、传递情感意义,判断资源是依据伦理道德标准对人的品质和行为进行评价,鉴赏资源则是对某一物体、某一事件或某一事件过程的评价。就本文的社会语境(新冠肺炎疫情)和研究语料(各国对中国抗击疫情的评价话语)而言,情感资源关注语料中各国对中国的情感表达,判断资源关注对中华民族品德和价值观以及中国国家形象的评价,鉴赏资源关注对新冠肺炎疫情本身、中国抗击疫情的行为过程以及行动结果的评价。本文将对三类态度资源进行分类统计,在对语料进行积极话语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新冠肺炎疫情语境下,各国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态度倾向以及这些话语呈现了怎样的中国形象。

二、各国对中国抗击疫情的积极话语分析

经过统计,本文共获取态度资源833条,其中情感资源占595条,判断资源占22条,鉴赏资源占216条。

(一)情感资源

情感资源体现出各国在新冠肺炎疫情语境下对中国的情感表达,这些话语主要传递了积极情感意义,占态度系统比例最高。通过对595条情感资源的具体分析,本文将其划分为强调合作与交流、表示支持与帮助、表达情感与态度和展现两国关系四类。

“合作与交流”主题下的情感资源占比最高(共计232条,占比39%),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词组有合作(111次)、共同(41次)、团结(19)和交流(13次),传递出各国就疫情危机与中国建立团结合作关系的期望以及保持长期密切交流的愿景。例如,习近平主席2020年2月18日应邀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时,马克龙指出:“法方愿同中方一起抗击疫情,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卫生合作。”又如,西班牙首相桑切斯2020年3月17日在电话中表示:“西班牙赞赏中方秉持开放态度促进國际合作,愿同中方加强各领域交流合作。”再如,俄罗斯总统普京2020年4月16同习近平主席通电话时说:“疫情发生以来,俄中两国始终团结合作,相互支持,体现了俄中关系的战略性和高水平。”从统计数据来看,在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下,合作与交流的积极情感占主流地位。疫情并非中国一国之事,全球应团结合作,共同抗击疫情,这反映出各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

“支持与帮助”主题下的情感资源主要传递各国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支持以及提供帮助的意愿,共计52条,占比9%,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词组有支持(23次)、同……站在一起(15次)和帮助(9次)。例如,2020年2月5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柬埔寨首相洪森时,洪森指出:“我临时决定在此特殊时候来华,就是为了展示柬埔寨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抗击疫情的大力支持。”又如,沙特国王萨勒曼2020年2月6日与习近平主席通电话时表示:“在当前中国面临困难之际,沙方愿全力以赴,向中方抗击疫情提供支持和帮助。”再如,韩国总统文在寅表示:“韩方将坚定同中方站在一起,愿继续为中方抗击疫情提供援助,同中方开展防疫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双方卫生健康领域合作。”

“情感与态度”主题下的情感资源(共计189条,占比32%)反映出各国对中国的情感认知与态度立场,可分为正面和负面两个层面。正面情感主要包括对中国提供援助的感谢(58次)、对中国为全世界作出贡献的赞赏(36次)以及对中国成功战胜疫情的信心(29次)。例如,英国首相约翰逊2020年3月23日向习近平主席说道:“英方感谢中方提供的宝贵支持和帮助,将尽力照顾好在英中国公民特别是留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又如,2020年3月17日栗战书会见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时,阿尔维指出:“巴方高度赞赏中国人民在习近平主席坚强领导下,抗击疫情取得的重大成效和对全球抗疫合作的杰出贡献,感谢中方的无私援助,将始终与中国共同应对挑战。”再如,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2020年2月25日在同习近平主席通电话时表示:“相信在习近平主席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这些话语既从正面展现了各国对中国持有的积极情感和肯定态度,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在国际社会展现出了令人钦佩和信赖的强大综合实力。

负面情感占比较少,仅17条,其中“污名化”一词出现频率最高(共7次)。例如,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方完全赞同不应将病毒标签化,反对将特定国家污名化的企图。”新加坡外长维文指出:“新方从不认同将特定国家污名化的做法。”荷兰外交大臣布洛克谈道:“个别国家政客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指责是完全错误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语料中存在表达“负面”情感的态度资源,但这些话语反映的是各国对部分国家抹黑和污蔑中国的行为及言语的否定态度,而非对中国抗击疫情行动的负面情感,这些话语反而表达了各国对中国的支持。

“两国关系”主题下的情感资源以关系(52次)为核心词,通过系列相近词汇展现两国亲密友好关系,共计122条,占情感资源的20%,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还有伙伴(19次)、友好(15次)、友谊(14次)和朋友(11次)。例如,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表示“蒙中是全面战略伙伴”,时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表示马方为“中国的真诚朋友”,柬埔寨首相洪森表示柬中为真正的“铁杆朋友”……长期以来,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的外交关系,展现关系的情感资源便充分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成功以及世界对友好的中国及中国人民的认可。

(二)判断资源

判断资源是各国对中华民族品德和价值观以及中国国家形象作出的评价,共计22条,占态度系统的3%。例如,伊朗外长扎里夫感谢中国的“无私帮助”,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称赞“中方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高度赞扬“中国人民的勤勉奉献”,时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认为中国是“负责任大国”,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指出中国抗击疫情行动充分展现了“大国的担当”。这些判断资源体现出各国对中华民族美好品德的肯定和赞赏,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向世界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三)鉴赏资源

鉴赏资源是对某一物体、某一事件或某一事件过程的评价。本文结合具体语境,将鉴赏资源分为对新冠肺炎疫情本身的鉴赏、对中国抗击疫情行为过程的鉴赏和对中国抗击疫情行动结果的鉴赏三类,共计216条,占态度系统的26%。

对新冠肺炎疫情本身的鑒赏资源涉及对其性质和形势的描述与评价,共计62条,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词组包括蔓延(17次)、挑战(14次)、严峻(10次)、公共卫生(8次)、扩散(7次)等等。

对中国抗击疫情行为过程的鉴赏资源(共计87条)主要传达了各国对中国抗击疫情行为的赞赏,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和中国能力。常见的词汇/词组包括及时(16次)、有力(15次)、努力(15次)和有效(14次)等等。例如,波兰总统杜达表示:“中方采取及时果断有力措施,有效遏制住疫情蔓延,我对中国人民和抗击疫情的中国医护人员表示敬佩。”又如,阿尔及利亚总理杰拉德表示:“阿方赞赏中方为抗击疫情付出的努力,感谢中方给予的真诚帮助……”从这些语料来看,世界各国对中国在疫情面前展现出的强大决策能力、动员能力和应对能力持有肯定和认可态度并对此表示敬佩。

对中国抗击疫情行动结果的鉴赏资源共有67条,体现出中国措施的有效性以及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这些鉴赏资源反映出中国“经验”(27次)值得借鉴,中国“成效”(15次)和“成果”(9次)值得赞赏以及中国“榜样”(5次)和“典范”(3次)值得学习。

综合三个层面的鉴赏资源来看,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且迅速蔓延全球,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但中国临危不惧,向世界展现出了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和中国能力,并为全球抗击疫情树立了榜样和典范,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

三、积极话语分析下各国对中国的态度倾向

从本文研究语料的态度资源分布来看,各国对中国的态度意义主要通过情感资源和鉴赏资源传递,判断资源占比最少,而这些态度资源绝大部分为正面话语,表达了积极的态度倾向。首先,在全球抗击疫情语境下,各国对中国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一方面,语料的鉴赏资源表明,各国肯定中国在疫情暴发后采取措施的速度和效率,认为中国在危机面前展现出了及时且高效的应对能力;另一方面,语料的情感资源体现出各国支持和帮助中国的意愿,各国认为尊重世卫组织提出的专业意见、全球合作抗击疫情才是明智之举,而污名化、标签化等行为和言语是不合理且不被接受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些国家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其次,各国在评价话语中表达了对中国的感谢并表示应以中国为榜样,向其学习抗击疫情经验。在中国本国面临疫情的严重威胁之际,中国仍然心系全球,为各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且及时向世界分享信息和经验,各国对此表示感谢并认为中国为全球抗击疫情树立了典范,中国经验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再次,语料中的判断资源表明各国对有大国担当的中国以及有美好品德的中华民族的赞赏和钦佩。在疫情危机面前,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每个个体的生命,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抗击疫情贡献绵薄之力。从各国的评价话语中可以读出,中国此番负责任的行为体现出了大国的担当,是为人所钦佩的。总的来看,语料的态度资源通过大量正面评价话语传递出各国对中国抗击疫情的积极情感意义和肯定的态度倾向。

四、积极话语分析下评价话语对中国形象的建构

韩礼德(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 Halliday)等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话语权理论以及诺曼·费尔克拉夫(Norman Fairclough)的话语实践论都表明,话语是一个社会符号,是一种社会实践,对现实和社会具有建构意义。也就是说,话语不仅是现实的镜子和表述的工具,而且具备表现力(Performance)。因此,就本研究而言,积极话语分析除研究语料的态度资源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话语传递的态度意义外,还应关注话语资源所构建的国家形象。

本文研究语料(即各国对中国抗击疫情的评价话语)通过大量正面、积极的情感、判断和鉴赏资源构建了一个有能力、肯担当、负责任、可信赖的中国形象。首先,有能力的中国形象通过及时、有力、努力、有效、经验、成效、成果等鉴赏资源呈现。这些话语展现了中国抗击疫情的强大决策能力、应对能力和动员能力,中国的能力和努力助推中国取得抗击疫情的成果,为各国提供了可借鉴的抗疫经验,中国向世界展现出强大的综合国力。其次,肯担当、负责任的中国形象通过无私、(负)责任、担当等判断资源呈现。这些话语表明,中国在举全国之力对抗新冠肺炎的同时,无私地向世界各国提供信息、物资和经济援助,这是负责任的体现,是具有大国担当的体现。再次,可信赖的中国形象通过相信、坚信、信任、信赖、伙伴、朋友、兄弟、合作等情感资源呈现。多国在评价话语中表示相信中国能够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并指出中国是值得信任的伙伴和朋友,他們通过话语表达的同中国加强双边合作、深化两国关系的美好愿景构建了可信赖的中国形象。

五、结语

本文以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搭建分析框架,就各国对中国抗击疫情的评价话语进行了积极话语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在语料的833条态度资源中,情感资源占比最大,其次为鉴赏资源,判断资源占比最少。第二,各国对中国的态度意义主要通过情感资源和鉴赏资源传递,而三类态度资源以正面话语为主,体现了各国对中国抗击疫情的积极情感意义和肯定的态度倾向,即肯定和支持、感谢与学习、赞赏与钦佩。第三,语料的态度资源对国家形象具有建构功能,各国对中国抗击疫情的评价话语通过大量正面、积极的情感、判断和鉴赏资源构建了一个有能力、肯担当、负责任、可信赖的中国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研究视角仅仅是积极话语分析,获取的语料以各国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正面话语为主,但国际社会对此还存有不少批判的声音,也值得我们从批判视角进行话语研究。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讲好中国故事与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与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17JZD038)

猜你喜欢

语料抗击话语
画与理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众志成城 抗击肺炎》
抗击疫情·共迎青山绿水
抗击新冠肺炎专题报道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月赛优秀作品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中古汉语分期研究所涉及的语料问题
雷人话语
如何使用第二外语学习者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