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成长理念观照下的语文课堂追求

2020-08-10华丽杨筱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开放度生长点个性化

华丽 杨筱艳

[摘要]促進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是语文课堂的价值取向。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认知风格、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征,相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发展水平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异。直面差异的存在,找准发展生长点,让课堂向着开放的学堂转型,让每一个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差异发展。

[关键词]自然成长 教学策略 生长点 个性化 开放度

语文教学,承载着中华民族母语传承推广的重任。向课堂要效率,已经成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们的共识。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情感熏陶、行为导向都追求高效,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母语教学,从专家的呼吁声里,到基层的呼应认同中,提升到了擎起民族文化自信旗帜的高度。特别是到了各级各类公开课上,往往可以看到行云流水般设计精妙的环节,学生的表达个个出口成章、精彩纷呈,给人以语文核心素养已经在学生群体中普遍生根发芽开花的错觉。

然而,走进日常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下”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水平依然不可避免地参差不齐。因此,语文课堂依然要高度重视学生生命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每一个生命在课堂上得到理想化的一致提高很难实现,但可以聚焦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上得到相应的发展。以此为出发点,设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收获实实在在的成长。

一、对标原点寻找生长点,激发主动

对学习对象怀有浓厚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挑战,通过努力能不断体验到习得的快乐,不断强化“我能行”的信心,是儿童学习能主动且持久的奥秘所在。

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只是研读教材设计教学,缺乏对学情细致清晰的把握,出现设计要求过低或过高的错位,实际操作时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备课,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学生,走进语文课堂时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认知、经验和储备。只有找到了学生进入学习的原点在哪里,才能为他们设定不同的最近发展目标,实现课堂生长。

1.翻转课堂,重视起点

先教后学,是一贯以来语文教学采用的顺序,经验老到、技艺高超的教师可以凭借对学生发展水平的大体判断,结合课堂表现进行综合估测,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巧妙地做到顺学而教。

在新兴的教学改革思潮中,融合过往语文教学注重预习的传统,尝试翻转课堂——先学后教,更容易发现学生的学习起点、知识空白点,有利于广大教师“目中有人”进课堂,将教学目标从整齐划一状态细化为层级式。对学情有基本的了解后,教学导入更为贴近学生实际,能缩短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激发参与学习的兴趣。

2.集错用错,定位支点

深度的语文学习,是在阅读与理解双重作用力推动下进行的。积累与运用,是学语文的不二法门。与此同时,语文思维的品质培养不容忽视。

思维的训练点可以从学生的错误中来,关注学生课堂发言、练习反馈中的错误,分析错误背后语文知识、能力的缺失,从一题走向一群、从具体走向抽象、从课文走向语文、从知识走向能力,指向核心素养的提升,激活学生的思维,打通积累与运用之间的壁垒,进而参与课堂的讨论,进行不同层级的训练。以错误为支点,可以撬动学习真实发生在课堂,存在于学生。

3.课堂留白,追寻极点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艺术有种高超的表现手法叫留白。许多的语文课堂,过于追求语言的训练、表达的频率,整个设计从头至尾满满当当,看上去一堂课是热热闹闹,却不值得回味。静下心来想想,这堂课学生有了哪些收获与成长,似乎不多,更多的只是基于原点的阅读与理解,不过是在原地踏步,缺少提升。

课堂留白,给学生的探索欲望留一点生长空间,给学生的言语表达留一点思考空间,其实可以让学生不断发现、扩展自己可以达成的界限。

二、关注参与尊重个性化,丰富体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相同的文本,不同的人来读,自然有迥然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个人读同一篇文,环境的不同、状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读到悟到的东西也不同。语文学习,很难苛求整齐划一的正确性,内涵的多样性为解读的独特性提供了无数种可能。阅读和理解合二为一,从读景读物读事读人,最终是要走向找寻到自己、读懂自己。

1.倾听表达,养成习惯

现在的学生与时俱进,眼界宽、知识面广、自信心足,在课堂上争着抢着表达观点、表现自我的比较多。积极主动的表达让课堂热闹起来,然而此起彼伏的声音里最缺思维碰撞的声音,就沦为“作秀式”的假参与,表达缺少深度,难以打开提升的空间。

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内核要“硬”,学会倾听是关键。听教师的点拨,听同学的观点,打开思路,有的放矢针对性钻研探究,才可能展开深度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有高质量的“输入”,真正的学习才能启动,我思故我在,静心才能“观自在”。

2.合作学习,科学分工

课堂,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多维互动的过程。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能给予学生更多参与课堂、表达交流的机会。合作的有效性,与组内分工息息相关。

围绕任务,首先要明确谁负责做什么,不能依然存在以语文能力强的人为主力,弱一些的沦为旁观者的偏颇,要人人参与,不同任务轮流执行,取长补短,无论强弱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其次组内要形成规矩,比如别人发言的时候先认真倾听,再进行补充或者反驳,确保有序。这样,有了科学的任务分解,有了明确的目标驱动,合作才能形成默契,让课堂精彩纷呈。而合作过程本身,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3.课堂评价,指向多元

评价,对学习者具有导向作用,积极正面的评价能够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保持钻研的兴趣。课堂评价比较常见的是教师对学生、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其实还需要引导学生逐步进行自我评价,学会将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有机融合成相生相长的整体,形成辩证理性的推动力量。

特别要注意,无论哪种形式的评价,都不能一味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可以相互横向比对,更需要与个体以往水平做纵向比较。在多元价值观的导向下,实现课堂评价从单一走向综合,从“纠错式”走向“发现式”直至“悦纳式”,切实成为学生学习语文信心的“加油站”,调整学习方式方法的“动力源”,语文学习才能鲜活、生动地存在。

三、设计活动递增开放度,学会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长期被视作“高投入低产出”,量的积累是课堂提质的前提,这是极其耗费时间、精力的,功夫在课堂之外。而且,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内,总有那么多的问题需要去追问,有那么多的角度去进行文本解析,有那么多的语文知识点、能力训练点需要去抓……看似万紫千红皆语文,满心期待四面开花,却往往只能一声叹息:无可奈何花落去,语文,要说爱你真不容易!低年级时,教师带着学生迈入语文的园子,课堂上往往因着一份新奇、浓浓兴趣而小手林立、童声清脆,从模仿开始起步,打开学习的大门。然而,入得此门来,乱花渐欲迷人眼:从模仿到习得之间究竟有多远?从听、说到读、写、书有什么奥秘?从课堂到学堂要越过哪些山丘?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去思考。

1.聚焦核心素养,明教材作用

课堂教学,究竟要教什么学什么?目标定位,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层次与效率。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首先要发挥好教材的作用。每一堂课,如果仅仅定位为教学教材中的文本,很容易迷失方向。每一篇文本,都可以进行多维度的解读。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这篇文本有着怎样独特的价值呢?这就需要跳出文本,站在语文学习的高度来审视:课本不过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的媒介,课堂应该是通过课文来教语文,从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提升与发展、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按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结合学生学习的起点,来设定教学目标,合理定位教学任务,从而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在本堂课的渗透、养成。

2.厘清师生角色,还学习空间

课堂,唯有成为“学堂”才能见高效。任何人不能替代学生学习,而学习必须在学习场中才能完成。师生在课堂上主导与主体的角色定位,能有效遏制一味灌输式的教学误区。学生在语境中交流与发现、思考与批判,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对有疑难的地方实施辅导。教师的引导、点拨是为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服务的,是学生的学习教练、成长伙伴。

课堂要倡导主问题,杜绝教师“千万次的问”而導致学习碎片化、浅表化。小的切入口,牵一发而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质疑、讨论、合作、探究,运用原有知识、方法在发现问题、分析解决的过程中,完成思维与表达的融合,将学习所需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促进学生深度学语文,感知语文与生活是一体的。

3.丰富习得方式,择最佳路径

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方式再单一枯燥,就真的会让小学生望而却步了。在起点与目标之间,总会有不同的路径,选择不同的方式,寻找到最适切的方式,就是找到了最佳路径。

语文课堂,读是使用频次最多的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不但能用声音表情达意,而且能以读促解,融感悟于不言中;默读则是静心与文本对话,体悟作者的喜怒哀乐、写作意图,与批注相结合能让思维的流淌成为课堂最美的声音。读,是信息的吸收,是富有实效的语言输入方式,舍得让学生花时间读,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这种基础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地与倾听、表达、练笔相结合,融入小组合作探究、汇报展示的过程中,能立体建构积累与运用的双通道。丰富习得方式,也能丰富学习体验,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成长也只有依靠学生主动完成。在语文课堂上,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分析成长的可能性,“给予自由”的同时提供“适切帮助”,能让每个学生活泼泼地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猜你喜欢

开放度生长点个性化
混合:教学模式的生长点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服务业开放度视角下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研究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Ⅱ)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Ⅰ)
研发团队创新开放度、吸收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基于环渤海地区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安徽省区域经济开放度的多维度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