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语文”教学理论的建构与实践

2020-08-09史世峰董一菲

中国教师 2020年8期

史世峰?董一菲

【摘 要】当下,语文教学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个性化景象,其中,“诗意语文”作为“当代十大名师特色语文”之一,主张诗意合一、知行诗意,以真、美、情为初心,其内涵包括诗心、诗情、诗教、诗性、诗美、诗理、诗境、诗象、诗品九个维度。

【关键词】诗意语文 语文与诗意 课堂与诗意 人生与诗意

董一菲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黑龙江省首批正高级教师,全国中语首届十大学术领军人物之一,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入选“百年中国语文人博物馆”。倡导的“诗意语文”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入选全国第四届、第五届教学成果公益博览会。兼任全国多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自由呼吸的课堂》等七部专著。主编《跟教育名家学做教师》等42部教育教学丛书。

“诗意语文”聚焦诗意,着眼人生,激扬生命,语文、课堂、人生,诗意汇融,静心观照。“诗意语文”是语文,亦如艺术,亦是人生。

一、初心:语文与诗意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神圣而崇高。肖川教授说:“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领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语文教学遵循这份神圣和崇高,更多了一份传承母语的使命与担当,尚真、尚美、尚情,是“诗意语文”的初心。

真—初心之本真自然。“诗意语文”首先是语文,因有诗意之真,更具语文味,是诗意之下的本真自然的语文。慧眼得之,诗意自足,这种“真”是对母语的自然传承与发掘,是对历史与当下的真切对照与关注,是对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本真解读,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开展生命对话的真实呈现。“诗意语文”是仰望星空,也是脚踏大地,是源于本真的守望与坚守。

美—初心之唯美追求。“诗意”给人以美感,“诗意语文”倡导“语文天生美丽,主张语文课应是美丽的集合体,美的语言、美的节奏、美的内涵、美的呈现,合于诗、合于画、合于乐”。在审美视角下,一个汉字、一首诗以及民族历史代代相传的文化记忆,无不充满岁月的美感。“诗意语文”以美为宗,师生一同走近文字、文学、文化、文脉、文明之美,彰显着“最美母语”课堂无穷无尽的魅力。

情—初心之深情浪漫。“诗意”带有强烈的抒情意味,“诗意语文”以诗情为教育底色,注重情感引导和抒发,强调以生命感动生命,回归语文教育的温情与浪漫。教育的本质在于“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语文天地里,融入生命精神感发,师生以文本为纽带,诗意汇融,致力于在情感课堂上做有温度的语文教育。

二、艺术:课堂与诗意

语文亦如艺术。语文教学是充满诗意的课堂艺术。“诗意语文”以真、美、情为初心,追求语文教学之道,去除功利与浮躁,聚焦诗意、原初、绵密、情智、共生之道,回归语文,回归课堂,回归生命,诗意呈现更唯美、更本色、更和谐的课堂,彰显生命活力与气息,丰盈心灵,滋养人生,促进学生的诗意化成长。

因为诗意,所以更唯美。2500多年前,万世师表的孔子,一个真正的仁者之师,与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席地而坐,他态度亲和、循循善诱,弟子各言其志、如沐春风,曾皙的“春日游”更是一个诗意理想的境界……这堂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课,昭示了诗意课堂的浪漫源头。语文原本诗意,诗意是语文的自然属性,从华夏民族的灿烂文化中来,千回百转,诗意流淌,融入诗意的理想与现实,构筑了中华民族美丽的汉语世界,我们要发现其中的本然诗意。“诗意语文”致力传承优秀文化,再現诗意、深邃而广阔的文化视野,以心灵唤醒心灵,融入生命,感发体悟,以生命成就生命,以诗意为课堂之魂,融唯美的追求、情智的对话、浪漫的表达、深情的叩问、机智的点拨、生命的体悟于“诗意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因为原初,所以更本色。“诗意语文”坚守“美丽的中文,是我们最美的母语”,注重语文教育的原初性、时代性和传承性,倡导读经典,诗意地发掘文本、解读文本,力求“原汁原味”,尤其是注重“诗教”传统,再现古典文化精神,无论是先秦之《诗经》《楚辞》,还是魏晋之乐府诗,抑或是唐、宋、元之诗、词、曲,教学中摒弃泛化、琐碎化、教条化、道德化的解读,尊重作者、尊重文本,强调生命体悟和感发,还原生命张力,在诗意氤氲的语文世界中,顺乎自然,顺乎本真,顺乎文理,唯其原初,更彰显本色。课堂上,教师借助一个个经典而又充满魅力的文本,发掘文学经典独特的美感和原初意味,透视民族悠久文化和绵长历史,感知思想内涵、人文精神和诗意情怀,领略中国文化精神的原初美、自然美和本色美。

因为绵密,所以更丰厚。“诗意语文”注重发现文本的诗意因子,拓展延伸,绵密细腻,语文教学容量密度大,给学生以丰厚的文化浸润与滋养。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笔者在1993年开始自编选修课教材,以古诗词切入,进行“诗意语文”的探索,以作家、流派、题材为专题开展诗歌教学,如“古今离别诗与古今离别观”“诗的色彩与民族审美”“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等专题教学,同时,引进经典文学名著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开设读书专题课和名著导读课。这些富有创造性的探索,体现了体系化、群文化、专题化课程的建构特点,现在看来,正是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

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18个学习任务群要求的超前探索和实践。“诗意语文”以文本为原点,横向关注文本、文体的对比关联,纵向关注文脉、文化的延续渗透,课堂因绵密而更加丰富、立体,一横一纵之间,建构了一个浩瀚无际、色彩斑斓的语文天地,教师用博大精深的文化去激荡学生的心灵,学生徜徉其中,可以开阔生命视野、丰富知识体系、提升文化修养,体现出语文课特有的生命厚度、宽度和广度。

因为情智,所以更语文。阅读丰盈心灵,情智充盈人生。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要喜爱阅读,并坚持阅读,更要有诗意情怀和教育智慧,唯有如此,才能带领学生打开阅读的那扇窗,才能以自己的诗意情怀去感染学生,才能以教育智慧启迪学生的心灵。“诗意语文”课堂注重以阅读铸就人生底色,倡导以诗意情怀和教育智慧,涵养学生的气质,主张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诗意汇融的语文天地,用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智慧滋养学生的灵魂,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素养,彰显语文学科育人的人文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是让语文教学复归语文的表现。“诗意语文”始终坚持以阅读引领教学,引领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注重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审美体验和人文熏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智慧碰撞。发乎心,止乎情,感知诗情,开启智慧,这就是回归语文的“诗意语文”课堂,坚持以情智对话唤醒文本、生命和生活,由衷敬畏语文阅读的仪式感,课堂、师生、文本因诗意而汇融,因情智而充实。

因为共生,所以更和谐。“诗意语文”以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标准,亦“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课堂上,不止于师与生的和谐、生与生的和谐,更为重要的是呈现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和谐。在“诗意语文”课堂上,教师以教材为纽带,将“生活”引入课堂,将课堂延伸至生活,将学生引入“诗意语文”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教师、学生和文本,平等对话,诗意汇融。语文教学的外延是文化,是历史,是生活,是审美,只有教师、教材、学生诗意地汇融,才会构筑共生、共赢、和谐的诗意天地。

“诗意语文”课堂建构着眼于学生个性化成长,通过教师、学生、文本的三位一体,诗意汇融,达成教师诗意化的教与学生诗意化的学共赢共生,师生民主对话、诗意对话、和谐对话,追求语文教学中的真、善、美,丰盈诗意化的生命。

三、旨归:人生与诗意

“诗意语文”以语文的名义,主张诗意即我、我即语文,诗意合一、知行诗意,发现诗意、课堂和生活,以诗心、诗意为课堂灵魂,以文化、文脉为课堂底色,以情感、智慧为课堂主线,着力聚焦诗心、诗情、诗教、诗性、诗美、诗理、诗境、诗象、诗品九个维度,打造活力、张力、魅力弥漫的诗意课堂,建构正大崇高、共同发展、诗意成长的生命场。

诗心—“诗意语文”的精神内核。诗意源心,诗心为核,内生外化,诗意自然弥漫于课堂上下、文本内外和人生表里。作为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发现美、发现诗意、发现生活,让学生有一颗诗意善感的心。

诗情—“诗意语文”的教育底色。“语文天生美丽,而美和诗意是我语文的宗教……”这是诗意与文人的赤诚与至爱,更是生命的笃定与守望。诗情是“诗意语文”的底色,奠定语文教学的温情与诗意。

诗教—“诗意语文”的文化传承。“诗意语文”将诗意语言、诗性思维、诗教传统一脉传承,以诗化人,以文育人。“诗意语文”坚守“美丽的中文,是我们最美的母语”,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民族灵魂的语言,发掘其独特的美感和丰富的诗意,感知先贤代代相传的逻辑记忆。

诗性—“诗意语文”的诗化本性。“诗意语文”认为诗歌专题是美的天地,是情感的“火山”,诗歌教学,更能让学生“享受”语文天地中诗意的“光芒”。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发掘诗性、感知诗意,以诗性、诗意的解读和感悟,進入诗性呈现、诗意圆融的妙境。

诗美—“诗意语文”的唯美追求。“诗意语文”追求诗意与唯美,认为语文是美丽的集合体。走进美丽的汉语世界,寻美、思索、审美、提升,中国文字、文学、文化、文脉、文明之魅力自然传承,这便是“诗意语文”课堂无穷无尽的魅力。

诗理—“诗意语文”的理性思维。语文教育的佳境在于诗意之中不乏理性,理性之中流淌诗意。“诗意语文”更需要理性思考,让学生“诗意的存在”,同时又“理性的存在”。“诗意语文”追求真、善、美的诗意汇融,正因为有理性的支撑,才能有诗意的感悟、诗意的解读、诗意的表达。

诗境—“诗意语文”的课堂造境。以诗意课堂造境,聚焦师生教学相长,进行知、情、意多向交流的课堂互动,营造真、善、美和谐统一的氛围。这里的课堂造境,发乎诗意,源于语文,注重师生的合作交流与动态生成,还原教材、文本真实鲜活的文化生命,呈现语文课的文字之境、文本之境、文学之境、文化之境、文雅之境。

诗象—“诗意语文”的教学举象。“追求唯美与诗意,寻找创造与感动,弘扬浪漫与理想”是“诗意语文”的教学追求。诗意无处不在,唯美的语言和诗意的意象张弛于课堂内外,生成课堂的诗意之美。

诗品—“诗意语文”的阅读品位。阅读丰盈生命成长,书香成就诗意品位。以阅读为命,因阅读而美,“让孩子们读书去吧”是“诗意语文”课堂的座右铭。坚持带动师生共同读书,主张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的快乐,享受生命因书香的注入而充实,而精彩达成一名语文教师“自利,利人”的责任与使命。

语文亦是人生。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诗意语文”聚焦育人之道,着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语文课程标准四大素养的建构,呈现的是一种新的、更广阔的教育视野。这也昭示着“诗意语文”以“诗意课堂”走向“诗意生活”“诗意人生”,在发现和丰富真、美、情的过程中,师生共同诗意地栖居,感受文本与生活的唯美与诗意,达到对诗意人生的追求,形成一种人生信仰、追求。

(作者单位: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教育局;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