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忻城县壮族文化资源现状问题及保护对策

2020-08-07朱日东

卷宗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文化资源问题

朱日东

摘 要:忻城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所辖的一个县。忻城县原属柳州地区管辖的县份,忻城这片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壮族民间文化资源。这些壮族文化是忻城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生产和生活经验、技能以及习俗的总结,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壮族宝贵的文化资源,是忻城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对丰富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资源;问题;保护政策

1 忻城壮族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取得的成绩

1)认真抓好普查工作。2006年--2008年,全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工作,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创新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普查:共收集了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28项;拍摄录像资料近450分钟,制作VCD光碟23盘;拍摄照片500多张,撰写调查报告23篇。

2)积极做好项目名录申报。在普查的同时,县文化体育旅游局指定专人负责完成申报市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工作。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价值而面临濒危消亡的“壮族悲歌”、“壮锦技艺”等两个项目,采取了拍摄音像资料、收集实物、落实专人负责等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我县申报市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工作的顺利进行。“壮族悲歌”、“忻城壮族织锦技艺”和“忻城壮族歌圩”三个项目已经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壮族土司故事”和“土司建筑艺术”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3)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民族文化研究。忻城县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利用力度,组建了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小组,建立了非遗陈列展厅,以文字、图片和实物相结合的展览形式,展出了60余件有关非遗项目的实物,使文化阵地成为我县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乡土文化的教育基地,同时成立了“土司文化研究工作办公室”。

4)组织开展民族文化传承和宣传活动。为加强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2013年,我县组织开展区级保护名录“壮族织锦技艺”培训班,培训学员10多名,培训时间1个月。组织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本地民俗专家进校园进课堂就我县民族文化进行授课。通过举办民族文化宣传山歌会、宣传晚会、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进行民族文化宣传,扩大群众对民族文化的知晓率。

2 忻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存在的问题

1)对民间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乡镇认识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当前条件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加速消亡的现实,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没有提上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措施。

2)缺乏政策法规和经费支持。长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政策上还是空白,无法可依,加上地方经济发展缓慢等原因,地方财政无法安排更多经费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致使“非保”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研究和开发,需要大量的后续经费支持,这是这一项利惠子孙后代的宏大工程的瓶颈问题。

3)民族文化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冲击下,忻城民间文化遗产的状况不容乐观。总的来看,忻城民间文化遗产存在着消失、濒危、衰退等情况。

区级名录“壮族悲歌”就是如此,由于生活的压力,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就是留在家里,由于当地没有传承氛围,加上现代文化的冲击和自身时代的不同,也没人愿学;忻城壮族民间舞蹈的莲花舞和破狱舞属于宗教舞蹈,一般都在白事上表演,表演人员也仅仅局限在师公道公,其传播范围相对比较小。忻城山歌的新圩欢、果遂欢、城关欢、马泗欢、“表同”欢等都很盛行,山歌手众多,但山歌手年纪也偏老,大多都在40岁以上,青年人鲜有接触,也有青黄不接的危险。还有一些民族文化与现代生活已经相去甚远,没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已经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逐步自然淘汰。

3 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对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高对传承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忻城壮族文化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保护和发展忻城壮族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文化的冲击,很多人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缺乏关注和了解,更别说保护和传承,所以提高人民群眾民族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非常重要。

第二,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进一步摸清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底,充分挖掘、搜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实物、文字和音像资料,通过出版图书、数字化等手段进行有效地记录保存和保护,为以后更为深入有保护传承打下基础。

第三,培养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目前,“壮族悲歌”和 “壮族织锦技艺”两个项目已经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已确定传承人;文化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传承人定期开展相关传承培训活动,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传承人开展传承培训活动,充分发挥传承人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时机成熟,还应该建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中心),培养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才。

第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文化和旅游部门与学校共同组织力量编写民族民间文化乡土教材,把壮锦技艺、土司故事、山歌等纳入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各种校园活动渗透融入壮族文化的内容,力求体现民族特色。逐步培训学生从小了解和热爱民族文化,逐步培训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第五,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保证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必要的专门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专业性比较强,需要有一批素质高、业务精,对民族民间文化有浓厚感情和热情的专业队伍。文化管理部要门召开动员会议和开展集中培训工作,培养出一支比较专业的普查人才队伍。

第六,加入对民族文化保护经费的投入。要加大投入,保证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必要的经费,把传承保护经费纳入政府财政年度预算,并确保专款专用。

第七,结合旅游进行生产性保护传承。以我县打造广西行色旅游名县为契机,一并将民族文化“壮族织锦技艺、山歌、土司故事”等名录和旅游开发融合起来,以旅游为依托,用民族文化给旅游注入民族元素,提升旅游品牌,实现双赢双提升双飞跃,实现生产性保护,让忻城民族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第八,大力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共识 。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要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必须要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布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工作思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传承的各项工作。通过舆论的广泛宣传,逐步培养广大群众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自觉性。

4 结论

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从事多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及保护工作收集的丰富的田野调查材料,对忻城县壮族文化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主要从忻城壮族文化的资源现状、保护成绩、存在问题三部分展开论述,从中总结出解决忻城壮族文化保护传承的对策建议;期望这些分析和建议对相关部门对忻城壮族文化保护传承有些帮助。

参考文献

[1]政协忻城文史委员会编.忻城土司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会,2005.

[2]樊圣林,曾永丰等译.壮族世传悲歌[C].广西民族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

[3]曾艳.土恒文化探究—全国土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

[4]韦业奠编.忻城土司文化探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文化资源问题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