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运用的问题教学法

2020-08-07文选

卷宗 2020年18期
关键词:应用能力逻辑思维问题情境

文选

摘 要:受新课改等要求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教学环境下物理学科教学工作开展的要求。因此,教师应提取传统教学方式可取之处,主动创新、应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可引入问题教学法进行运用,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等能力,调动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改善物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情境;教学立场;应用能力;逻辑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及积极性。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物理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及学生物理基础、学习能力等合理引入、运用问题教学法,以此满足现代高中物理教学需求,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意识,为学生培养问题思考及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物理知识的水平。

1 创设课堂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学科涉及的知识往往抽象难懂,各知识点间存在紧密联系。所以,学生在听讲时常出现溜号、厌学、困惑、迷茫等现象,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并且一些学生认为所学知识缺乏实际用处,所以学习时粗心大意,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创设问题情境,协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时候学习、掌握、理解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物理教师对“反冲运动”一课知识进行讲解时,可预先设计、抛出问题,即“为什么火箭能够飞上天空?”诸多同学经过思考后,纷纷答道“因为火药产生了强大的冲力。”此时,教师可顺势提出新问题,如“为何点燃火药会让火箭升空?”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规定时间内进行思考,接着结合学生答案,按部就班的引出所要讲解的反冲运动课程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动量与冲量的关系。教师利用巧设问题的方式,能调动学生好奇心及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有助于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借助问题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意识、探究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为学生培养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1]。

2 激励、支持学生主动提问

高中物理教师通过问题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时,除了应主动提出问题外,还要激励、支持学生结合自我学习需求主动提问。教师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吸引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经自主思考发现、提出问题,然后利用阅览课本、辅导教材等形式将问题解决。该方式可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探索物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教师可借助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改善课堂气氛活跃度,赋予课堂教学活动更多活力。另外,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学习知识,可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对全面改善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综合素质能力等具有积极帮助。

比如,教师在对“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点的讲解期间,可支持学生对“为什么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轉化为另一种形式”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这样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意识,并帮助学生深刻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同时,在学生探究问题期间,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并适时为学生解难答疑、提供指引,才能帮助学生提高问题探究效果。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不仅要坚持“以生为本”原则进行教学,更要激活学生主动探索、质疑、解答问题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彻底融入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2]。

3 打牢学习技能,调整教学立场

教师通过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学,将传统的“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为学生在课堂中树立了“主人翁”地位,有效激发了学生物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通过结合新课改要求展开教学,不仅帮助学生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等,还使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综合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特别突出的学科,教师在组织物理教学期间,需要帮助学生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讲授法+实验操作法等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法展开教学,以此帮助学生改善运用物理知识参加实践活动的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解“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可预先准备好白纸、木板、橡皮筋、细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三角板、图钉等实验所需器材,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如“在木板上钉好一张白纸;接着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另一端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的把橡皮筋拉到某个位置,并在节点处标记O,再记下两个弹簧秤的方向和读数F1、F2。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结点拉到O点,记下这时候的力F的大小和方向。取下白纸,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画出对角线F。比较F和F是否重合,即可验证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该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力的合成法则、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4 结合现实生活问题,改善学生应用能力

物理学科涉及的知识往往与现实生活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应结合现实生活与物理问题,帮助学生改善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物理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应结合学生物理知识掌握状况,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抛出实际生活物理现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处理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物理知识、改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另外,此类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探索物理问题答案的兴趣。

比如,教师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教学中,教师教学时可要求学生回忆生活中存在的手摩擦纸片、穿衣服等时出现的静电反应,并结合反应现象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讨论等形式探究答案。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主动分享遇到的静电现象,帮助学生发掘现实生活中潜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改善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课堂训练中教师应加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才能帮助学生改善综合素质能力。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所以教师要合理运用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科学设计生活问题,帮助学生认同物理知识,进而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夯实物理学习基础。

5 利用问题教学法为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保证物理习题解答、实验方案设计及操作的准确性。因此,教师可采取问题教学法,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解“摩擦力”一课知识期间,可先举例分析,然后提出问题,即“除老师提出的摩擦力案例,现实生活中你们还知道那些地方存在摩擦力呢?请举例说明。”此时,为学生提供短暂的思考时间,然后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积极发言。另外,教师还可以搭配实验教学法,事先准备实验工具、材料,引领学生做演示实验,为学生发放准备好的长方形木条、绳子、光滑玻璃、粗糙木板,并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总结结论。然后由教师提问,即“摩擦力的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接着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探究答案,以此为学生培养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独立思考、实践动手等能力[3]。

6 结语

总之,高中物理教师通过结合问题教学法组织物理教学活动,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学习目光、改善物理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主动引导学生提出、探究、解决问题,还能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等能力,对改善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运用效果也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立志.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J].学周刊,2020(02):54.

[2]闫华枝.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20(03):33.

[3]景爱兵.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03):34.

猜你喜欢

应用能力逻辑思维问题情境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