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祛痰通窍方治疗脑卒中偏瘫痰瘀阻络证43例

2020-08-07张安山姜玉国马丽

环球中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阻络通窍痉挛

张安山 姜玉国 马丽

偏瘫是指同侧上下肢、舌肌、面肌出现运动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后遗症,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西医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尚缺乏根治手段,通常采用康复运动训练治疗,临床疗效个体差异较大,整体疗效不理想[2]。脑卒中偏瘫的中医病机复杂多变,包括外虚、火、风、痰、气、瘀等六邪,内风旋动,风痰瘀血横窜静脉,上逆于脑窍,蒙蔽清窍,发为半身不遂、口眼斜等,其根本病机为痰瘀阻络[3]。故本研究对43例脑卒中偏瘫痰瘀阻络证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祛痰通窍方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85例脑卒中偏瘫痰瘀阻络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3例,年龄45~73岁,平均(59.76±8.09)岁,病程16~49天,平均(33.87±4.09)天,偏瘫部位分为左侧23例、右侧20例。对照组4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46~74岁,平均(59.29±8.30)岁,病程17~47天,平均(33.54±4.23)天,偏瘫部位分为左侧24例、右侧18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相关诊断标准[4];(2)符合《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中痰瘀阻络证的诊断标准[5],包括口舌斜、失语、舌强语謇、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舌黯苔腻,脉弦滑;(3)患者病情稳定;(4)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临床资料不完整;(2)伴有脑卒中其他并发症者;(3)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者;(4)心、肝、肾、肺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5)对本研究中选用的药物过敏;(6)其他因素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包括降脂、降糖、降压、抗凝、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运动训练,包括床上被动训练、床上主动训练、床边平衡训练、日常生活训练,每日3次,每次30分钟。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祛痰通窍方治疗,处方:法半夏15 g、川芎15 g、远志10 g、橘红10 g、红花10 g、石菖蒲10 g、枳壳10 g、党参15 g、丹参15 g、茯神15 g、甘草6 g;随症加减,体质偏寒者加制附片10 g;脾胃虚弱者加白术15 g、黄芪15 g;肝阳亢奋者,加钩藤15 g、羚羊角10 g;头痛者加白芷15 g、茺蔚子10 g;眩晕者加菊花15 g、钩藤15 g。水煎服,每日1剂,取汁300 mL分为早晚2次温服。两组在连续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疗效对比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6],对主要症状(口舌斜、失语、舌强语謇、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进行量化评分,按照无、轻、中、重四级记为0、1、2、3分,各症状评分的总和为证候积分,包括:(1)临床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证候积分降低≥95%;(2)显效,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降低≥70%,但<95%;(3)有效,症状改善,证候积分降低≥30%,但<70%;(4)无效,证候积分降低<30%。总有效率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百分率。

1.5.2 痉挛状态对比 运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痉挛状态,包括:0级,肌张力未增加;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患侧被动屈伸时,ROM末时卡住,表现为最小阻力;2级,肌张力轻度增加,患者被动屈伸时ROM在一半时卡住,表现为最小阻力;3级,肌张力中度增加,患侧在被动活动时ROM内肌张力明显提高,活动较容易;4级,肌张力重度增加,患侧在被动时ROM内均有阻力,活动困难;5级,僵直,患侧被动屈伸时呈僵直状态,无法活动。

1.5.3 颅内血流动力学对比 运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测定颅内血流动力学的水平,包括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

1.5.4 肢体功能对比 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7],分为上肢(总分66分)、下肢(总分34分),分值越高则肢体功能越好。

1.5.5 生活能力对比 运用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8],包括进食、洗澡、大便、小便、穿衣、上下楼、用厕、步行等10项内容,总分100分,分值越大则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脑卒中偏瘫痰瘀阻络证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脑卒中偏瘫痰瘀阻络证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偏瘫痰瘀阻络证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脑卒中偏瘫痰瘀阻络证患者痉挛状态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痉挛状态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痉挛状态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卒中偏瘫痰瘀阻络证患者的痉挛状态比较

2.3 两组脑卒中偏瘫痰瘀阻络证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比较

两组治疗后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的Vm、PI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的Vm、P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卒中偏瘫痰瘀阻络证患者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的Vm、PI比较

2.4 两组脑卒中偏瘫痰瘀阻络证患者ADL评分及各项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ADL评分及各项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DL评分及各项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脑卒中偏瘫痰瘀阻络证患者的ADL评分及各项评分比较

2.5 两组脑卒中偏瘫痰瘀阻络证患者Fugl-Meyer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上肢、下肢)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脑卒中偏瘫痰瘀阻络证患者Fugl-Meyer评分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经积极治疗后虽可避免生命危险,但治疗后多伴有偏瘫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9]。目前西医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以恢复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目的[10]。

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偏瘫归为“中风”“偏枯”等范畴,其主要病机为正邪虚中,痰瘀阻络、气机不畅、神不导气、窍闭神逆,内风旋动,发为此症[11]。本研究选用祛痰通窍方治疗,方中半夏能燥湿化痰,适用于头痛痰厥、眩晕风痰等症;橘红能宽中理气,燥湿化痰,散结下气;枳壳能宽中理气,豁痰开窍;石菖蒲能开窍豁痰,益智醒神;川芎能行气活血,止痛祛风;远志能消肿祛痰,益智安神;红花能通经活血,止痛散瘀;丹参能通经止痛,活血化瘀,消痈凉血,清心除烦;党参能补中益气,健脾补肺;茯神能宁心安神;甘草能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同发挥燥湿化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补中益气等功效[12]。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川芎能提高心肌收缩力,提高脑组织血液灌注量[13];橘红能抗氧化应激反应,有助于降低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14];枳壳能提高血管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15];红花能增强纤维蛋白的活性,抗血栓的形成[16]。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痉挛状态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祛痰通窍方治疗脑卒中偏瘫痰瘀阻络证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痉挛状态。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检测颅内血流动力学的手段,通过量化颅内血流的变化,对临床评估病情和疗效具有积极意义[17]。脑卒中后造成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症状,导致神经细胞损伤,诱发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时恢复脑组织的的血液灌注水平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18]。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治疗后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的Vm、PI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祛痰通窍方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痰瘀阻络证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水平,有助于改善脑组织的血液灌注水平,促进神经组织和功能恢复,减轻偏瘫的症状,发挥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ADL评分比对照组高,说明祛痰通窍方能提高脑卒中偏瘫痰瘀阻络证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祛痰通窍方可提高脑卒中偏瘫痰瘀阻络证的疗效,减轻患者的痉挛状态,提高颅内的血流动力学,改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阻络通窍痉挛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变异性鼻炎应用通窍鼻炎片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疏风通窍汤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黏膜恢复的影响分析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