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中瓜果食疗应用特点简析

2020-08-07陶诗怡张兰鑫刘果

环球中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瓜果食疗山楂

陶诗怡 张兰鑫 刘果

中医食疗自周代“食医”始,至清代,从理论到实践渐趋成熟,大批名医及理论著作涌现[1],多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2]。温病学派的诞生为清代的食疗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因地处气候温暖湿润的江南地区,医家多惯用鲜药,其中多有瓜果之品,温病四大家中王孟英尤其重视食疗,有专书问世,倡导药食同源理论,认为以食代药“处处皆有,人人可服,物异功优,久服无弊”,临证时以辨证为要,重调枢机,顾护阴津,倡轻质平淡之法,每收奇效。王孟英一生历经艰苦,至晚年不禁有“世味深尝有饮水思源”之惑及“食而不知其味则近于禽兽”之叹,故著《随息居饮食谱》[3]191-248以省后人。该书内容分为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七大类,共详列食物331种。《果食类》一篇对61种瓜果(涵盖同一瓜果的干鲜状况、不同食用部位以及食用方法等)的性味、功能主治和相关的单味成方、食食复方、食药配方、食汤煎药、药酒合方等应用方式,以及其不良反应与禁忌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既引经据典又详抒己见。本文主要总结了《果食类》篇中所载瓜果在疾病防治方面的特点,并结合王孟英其余著作进行探究,以期更恰当地将瓜果食疗应用于临床。

1 瓜果性味归纳

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性及酸苦甘辛咸五味之不同,食物亦然。笔者对该篇所载瓜果的性味进行统计,得到24种组合。详见表1。

表1 《随息居饮食谱·果食类》篇瓜果性味归纳

其中以性味含有甘、或平、或甘平的瓜果数量为多,而甘平者能补能和能缓且寒热偏性不明显,不仅在日常食用中不会对身体有较强烈的不良反应,而且在治疗疾病时对机体作用温和且疗效肯定。当时社会战乱动荡,疾疫流行而民生萧条,百病丛生之际急需护中州以固后天之本,卫中焦而健生化之源,王孟英以食之性纠病之偏,善用瓜果之甘平济人之性命,可谓良策,不仅突出了甘平类瓜果在当时食疗应用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这也正与王孟英所认为的“药极简易,性最平和,味不恶劣,易辨易服[3]275”简捷温和的食疗特点相契合。

2 瓜果功能主治分类及总结

该篇瓜果所防治疾病的主要相关脏腑和系统可分为10类,详见表2。在这10类系统疾病中,以治疗脾胃系统疾病的瓜果数量最多,总计25种,且多以滋养脾胃之阴,醒脾养胃为主。脾应五味为甘,与该篇目中大多数瓜果为甘平之性相呼应,再次表明王孟英重视瓜果食疗对脾胃的作用,尤其是对枇杷叶、凫茈(荸荠)及龙眼肉三物的使用较为频繁且屡试不爽,在传统本草记述上又有自己的发挥。

表2 《随息居饮食谱·果食类》篇瓜果防治疾病脏腑及系统归属

枇杷叶在本草中多归属于肃降肺气之药,而王孟英承袭叶天士“天气郁勃泛潮,宜以枇杷叶拭去毛,净锅炒香,泡汤常饮。清香不燥,能辟秽浊,可免夏秋时令之病”的临证经验,认为此物“香而不燥,凡湿温、疫疠、秽毒之邪在胃者,皆可用以澄浊气而廓中州”,有化中焦秽浊之气的功效,拓展了本品在临床的运用。王孟英认为调气重在脾胃和肺,故常以枇杷叶加紫菀、石菖蒲等药斡旋脾肺之气滞[4],如治疗“沈俊扬令妹,体素瘦弱,不能寐者数夜[3]386”之证,以紫菀、白前、兜铃、射干、菖蒲、枇杷叶、丝瓜络、白豆蔻等宣布肺气,化痰行气,方中枇杷叶取其降肺气,化肺胃痰浊之功。

凫茈甘寒清热,消食析酲,疗膈杀疳而具有除黄泄胀之功,常为末以辟蛊,酒调以治血。王孟英常用本品配海蜇(即雪羹汤)以调脾胃之气,《归砚录》:“海蜇,妙药也。宣气化瘀,消痰行食而不伤正气。以经盐、矾所制,入煎剂虽须漂净,而软坚开结之勋则固在也。故哮喘、胸痞、腹痛、癥瘕、胀满、便秘、滞下、疳、疸等病,皆可量用。”[3]435本方首见于《绛雪园古方选注》,谓海蜇味咸,荸荠味甘酸咸,皆性寒而质滑,有清凉内沁之妙。凡肝经热厥,少腹攻冲作痛,诸药不效者,用以泻热止痛,捷如影响。孟英继承此说,治钱塘姚欧亭大令宰崇明夫人之不寐证“夜不成寐,补药频投,渐不起榻,头重如覆,善悸便难,肢汗而心内如焚,多言,溺畅畏烦”[3]453。王孟英认为此为无形之气秘乃非腑实,不过胃降无权,肝无疏泻,借本方此以助肝疏泻,外泄郁火。然又独出心裁,在其医案中,凫茈与海蜇组合广泛治疗各类痰证,可清肺经热痰,化脾胃伏痰,消顽痰,祛厥阴风痰,并常常配合枳实、厚朴、川楝子之品来旋转气机,丝瓜络疏通经络,半夏、瓜蒌、竹茹、芦根等药增加其化痰作用等,灵活多变,化裁巧妙,往往能以清淡平实之药而尽愈诸棘手之病。

龙眼味甘性温,归脾、心经,具有补益心脾之功,《神农本草经》[5]言其“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魄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王孟英认为龙眼具有补心气,定志安神,益脾阴,滋营充液,为果中神品,老弱宜之,可用于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心脾气血两亏之证,如由龙眼肉与白洋糖蒸制而得的“玉灵膏”可大补气血,且力胜参芪,尤适用于产妇临盆之际。但本品性温,素体有火者可加西洋参片同蒸。

3 瓜果的临证应用

王孟英对瓜果的临证运用十分灵活,除有生啖、蒸露、浸酒、熬膏、烧灰存性、捣烂外敷等多种应用方式外,亦有单味成方、食食复方、食药配方、食汤煎药、药酒合方等多种组方形式,并对食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进行了记载,体系完整[6]。

3.1 单味成方

3.1.1 单一使用 单一使用的例子较多,如青梅擦牙可用于中风痰厥,牙关不开;杏叶煎汤外洗以治眼癣;木瓜煎汤疗霍乱转筋等。此外,王孟英于本篇提出了三个“天生之汤”较为经典:(1)天生白虎汤——西瓜汁:其性甘寒,清肺胃亦解暑热,可用于治疗暑火引起的霍乱、泻痢。于临证时常令病家大口肆饮,如七旬陈妪[3]366患霍乱转筋甚危,王孟英即取西瓜汁“先与恣饮”以急清其气分之热,覆杯即安。同时王孟英强调凡阳气遏抑在内之候,虽热证亦无汗,当慎用西瓜汁,盖白虎禁忌之义。(2)天生甘露饮——梨汁:其性甘凉,养阴濡燥,外可散风内可除热涤烦,可治中风不语,痰热惊狂,温暑等热证、痰证。但以之充养阴液时,常需大剂使用,如治邵可亭[3]290之孤阳喘逆,壮水充火之外再灌梨汁二百余斤;治王柄华子[3]314患感误服大剂温补之证,令其“日啖北梨数十枚”,总食梨共三百余斤等。(3)天生复脉汤——甘蔗汁:其性甘凉,利咽喉、强筋骨、息风养血,亦因大补脾阴而享有“脾之果”之名,主治瘅疟暑痢、止热嗽虚呕,如治翁嘉顺室[3]291风温即以蔗汁频灌清肺滋胃。在赞赏本品滋养肺胃阴液的同时,王孟英指出蔗浆甘性重而凉性微,善救液生津而不长于清热,适用于津虚而热不甚炽者,如赵秋舲进士令郎子循案[3]321,阴虚火旺之证,每啖蔗则鼻衄,盖蔗性从其气化热而全失清凉本气故也。

3.1.2 一种多用 梅肉疗刀箭伤出血,梅叶解水毒、洗葛衣,梅花疏肝解郁、清火稀痘;干柹治胃反、已肠风,鲜柹治中气虚寒、湿盛、产后,柹霜疗吐血、咳血、劳嗽等,柹蒂治咳逆、噎哕、气冲不纳;莲花治天泡疮,莲须治遗精失血,莲叶治便泻不运,莲房破血亦止血,莲心收涩,清热养神,莲杆通气舒筋,升津止渴等。其余如石榴皮与石榴花;橄榄核与橄榄仁;橘皮、橘叶、橘核等诸多不同食用部位的功效亦各有差异。了解不同部位的功效,知其特性方能灵活运用,拓展临床诊疗新思路。

3.2 食食复方

山楂和砂糖:“山楂煎汤,调砂糖服,治疗恶露不行,腹痛。”笔者认为此处的砂糖当指赤砂糖,其味甘性温,用之能暖胃缓肝,散寒活血,舒筋止痛,吴人产后用以行瘀;山楂酸甘温,能醒脾气,破瘀血,散结消胀。而恶露出于胞宫,为血所化,以酸甘相合以行之,化瘀而不伤正。张锡纯在治疗血臌[7]454及女子癥瘕[7]472时曾以此复方送服化瘀通经之药,其《医学衷中参西录·山楂解》[7]276-277中亦有类似记载,对于女子月信至期不来者,便用山楂煎汤后冲化红蔗糖,屡试屡效。

此外,尚有胡桃肉、葱白、细茶、生姜共杵烂,水煎热服,可用治风寒感冒、头痛、身热;荔枝肉和白梅肉捣饼外用以疗疔疮;乌梅肉与鱼鲜捣敷可用于指头肿痛等。

3.3 食药配方

食药配方的组合在王孟英临证医案中可见大量记载,在本篇中较有特色的如山楂和紫草:“痘疹干黑危困,山楂为末,紫草煎,酒调服一钱。”章虚谷言:“热闭营中,故多成斑疹。”[3]50然而机体的邪正虚实状态与痘疹的色泽有密切联系,其中色黑而晦暗干燥多属元气衰败而热毒固结之象。王孟英以酸甘温之山楂醒脾气、破瘀血而散结肿,加之甘咸寒之紫草凉血解毒、透疹消斑,共奏活血散结、解毒透疹之效。

梅和明矾、桔梗、白芷、防风、牙皂:“喉痹乳蛾青梅二十枚盐十二两腌五日,取梅汁,入明矾三两,桔梗、白芷、防风各三两,牙皂三十条,俱研细末拌汁,和梅入瓶收之,每用一枚噙咽。”喉痹乳蛾多为风痰郁火、热毒搏结于咽喉所致,《脉因证治·喉痹》言:“气热则内结,结甚则肿胀,肿胀甚则痹甚,痹甚则不通。”[8]梅酸温可化痰生津,配以桔梗、白芷、防风和牙皂祛风消肿,散结排脓,合用则热去肿消而痹通。

此外,诸如橘皮合甘草而治乳吹;胡桃与槐花同研以疗背痈、附骨疽未成脓者;荷叶与浮萍、蛇床煎汤日洗以治阴肿痛痒等。

3.4 食汤合药

以果食煎汤代水煎药或送服药末,或药物煎汤合果食同服,总以辨证使用为总纲。如山楂合艾汤治疗肠风下血,盖因山楂酸甘温,能破瘀化痰疗泻痢,而艾苦辛温,止下痢疏肝脾,合用以清肠止血。柹、青黛合薄荷用治痰嗽带血,以干柿健脾补胃,润肺涩肠,青黛凉血解毒清郁热,薄荷轻清凉散,合用则痰热得去,肺脾得固。又如杏叶煎汤洗眼,利用其归肝经、祛风利湿明目的特点以治眼癣;杨梅树皮煎汤洗恶疮疥癣,漱牙痛,借其甘酸凉之性以奏清热解毒止痛之功;用南金散治疗风寒外袭,窍闭血凝所致痘疮倒陷,以霜后荷叶贴水紫背者炙干,白直僵蚕炒去丝为末,温酒或芫荽汤调下,盖荷叶能升发阳气,散瘀血留好血,僵蚕能解结滞之气故也。

3.5 药酒合方

酒亦不乏食疗价值,味辛甘性温,芳香走窜,其行血通脉,驱寒温阳及宣导药势之功尤著。此外,如米酒又可温养脾胃,同黄酒等类均有一定的补益作用。王孟英将药与酒合,本篇中主要可概括为两种方式,一是以酒送服,如卧时嚼胡桃肉,以温酒送下,可用治小便频数;醇酒送服桑椹膏可长精神,健步履,息虚风,靖虚火,兼治水肿胀满、瘰疬结核;以酒和荸荠汁空心温服可用治便血等。二是以酒浸瓜果,如荔枝肉浸酒,食肉饮酒,可用治痘疮不发;烧酒浸荸荠,嚼服酒送可用治赤白痢;余如木瓜、杨梅亦可浸酒。

此外,王孟英于《随息居饮食谱·水饮类》所载之愈风酒方、喇嘛酒方、健步酒方、熙春酒方、定风酒方等亦含有果食类食材。其中,如愈风酒方、喇嘛酒方、熙春酒方中含有龙眼,固春酒方中含有木瓜,定风酒方中含赤沙糖等。药酒合方中食、酒、药共同成方,若辨证施治,合理用方,则有健筋骨、养心肾和延年寿的作用。

3.6 食物不良反应及禁忌

果食类一篇中对食物不良反应及禁忌的记载丰富,有42条之多,如多食枣能助热生痰,凡小儿、产后及温热、暑湿诸病前后忌之;樱桃不宜多食,诸病皆忌,小儿远之,酸者尤甚;多食荔枝发热动血,凡上焦有火者忌之;多食山楂耗气易饥,空腹及羸弱人或虚病后忌之。“爽口味多终作疾”,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亦曾提到因过食紫樱发病而亡[9]的案例,王孟英于本篇强调瓜果不良反应及禁忌,意或提醒后人药食皆有偏性,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4 小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使得食疗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几千年来无数中医医家在临床中反复实践与探索,传承与创新。王孟英推崇食疗,十分重视瓜果在临证中的应用,以瓜果斡旋脾胃,顾护津液而起沉疴之例众多。探究王孟英瓜果食疗运用经验,既适应了大健康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有利于继承中医名家学术经验,促进现代中医临床发展,意义深远,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瓜果食疗山楂
La acerola: el fruto de un amor romántico
山楂花
闻喜植保站:查治山楂叶螨
春季养生食疗七要点
藤儿长,瓜果旺
你家的瓜果蔬菜都成精啦
瓜果蔬菜:成精了!
小猴吃瓜果
食疗养生祛湿气
山楂复合果醋发酵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