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资源研发岗位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2020-08-06张晓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20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教育

张晓华

摘  要 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为例,从选取适合岗位作为校企协同育人的切入点,校企双方共同建立集监督、研发、日常事务于一体的管理机构,依托企业课程资源研发中心和校内课程资源研发中心两大平台作为育人实践场所,探讨校—企—校三阶段双平台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 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课程资源研发;计算机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20-0095-03

Abstract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re constantly accelerating. The demand for technical and skilled personnel in all walks of lif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urgent.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the two main bodies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has becom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Taking the practice of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Dual Subject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the selection of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entry poin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the two platforms of the enterprise curriculum resource R & D center and the school internal curriculum resource R & D center.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R & D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1 引言

校企合作一直以來都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是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方向,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来自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但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今后需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2]。

2 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功利性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的出发点是能从中获得利益[3]。如果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只是完成高校的育人功能,企业方无利可获,那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就只能流于形式。如何找到校企双方的契合点是校企协同育人得以真正落实的关键所在。

学生参与意向淡薄  目前,很多进入企业参与实训的学生,由于技术经验问题,往往无法接触到较为专业的岗位,企业指导工程师往往只让学生做一些零碎的辅助工作,学生难以学到真本事[4],因此参与意向较为淡薄。为此,在企业中选择哪个岗位用于学徒的培养需要慎重。

学生在企期间的管理问题  学校有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一系列的文件保证学生学业的有序开展,配有班主任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安全和日常管理。学生离开学校进入企业参与实践活动后,如何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制订协同育人方案,保证学生的生活、生产活动安全而有序地开展,是学校非常关心的问题。

3 基于课程资源研发岗位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构建的基础  岗位的选取作为协同育人的切入点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作为初级学徒的加入,既不能削减企业方的盈利,又要能增强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满足校方人才培养的要求。

1)以课程资源开发作为切入点符合校企需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学校应当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在这一背景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行创(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课程资源建设,以此为契机,基于课程资源研发岗位,把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纳入其中,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同时,教师挂职企业能为企业带去教学设计的经验,学徒的加入有利于缓解企业人手不足的问题。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具备课程资源开发的技术基础。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了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WEB前端开发等相关课程,学生具备课程资源开发的技术基础。

3)以课程资源研发岗位为切入点符合认知规律。相较于其他技术岗位,课程资源研发岗通过项目任务的分割和再分配,能让掌握基本技能的学徒参与其中,在实践过程中随着各种技能的逐步提升,后期还能参与更复杂的开发。因此,以此岗位作为载体和切入点符合由浅入深的渐进认知规律,使学生能从课堂练习顺利过渡到生产性实践阶段。

构建的思路  校企双方联合构建三阶段双平台的协同育人模式:第一阶段以学生身份在校内学习基本技能知识;第二阶段以学徒身份到企业中去,以企业课程资源研发部门为平台,参加为期六个月生产性实训,完成真实项目,习得项目开发能力、岗位操作能力,逐步提升职业素养;第三阶段回到学校,以学院课程资源研发中心为平台,参与本校、外校以及企業课程的教学资源、培训资源的开发,进一步熟悉岗位操作能力,提升职业素养,成长为符合企业标准的课程开发人员。

建立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组织管理机构  为了解决学生在企期间的管理问题,保障校企双主体育人的顺利开展,校企双方联合成立组织管理机构,如图1所示。组织管理机构分为质量监督小组、课程研发团队、日常事务管理小组,对不同事务进行管理协调。校方包含四类人员:总负责人负责具体事务的协调和管理;挂职教师负责学徒指导和课程设计;学徒负责课程开发;质量督导对课程研发中心的运行质量进行监督。企业方也包含四类人员:项目经理作为企业方的总负责人负责具体资源、进度、质量、成本的总体协调和管理;技术导师为项目开发提供技术保障,指导学徒和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生活导师负责学徒安全及日常事务管理;飞行督导对团队的整体情况和项目运营情况进行质量监督,并定期向校企双主体的负责人提交督查报告。在此期间还需要学徒每日作早会报告,每周提交《工作跟踪表》,每月在汇报会上作一次学习、工作总结,以此锻炼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制订三阶段双平台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方案  校企双方共同商讨制订三阶段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方案。

第一阶段的育人场所是学校课堂,这一阶段企业负责为学校提供案例,教师对案例进行优化整合,使之可用于课堂教学,主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阶段的育人场所是企业,以企业的课程资源研发中心为平台,由学院提供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学院挂职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开发,依据课程资源研发典型岗位需求将人才培养划分为四条主线:摄影、视频剪辑、视频特效、动画制作。根据学徒在四个方向上的能力、表现实行侧重培养。这一阶段的项目化实践,让学徒在完成一个个真实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地回忆、检索、巩固核心知识和技能,有利于长期记忆的形成,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学徒在企业生产性实践过程中直接面向客户需求,而不是教师给出的分数,更加直观地了解职场需求,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每月一次的总结会议上,项目经理分享项目开发经验,并引导学徒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徒更好地适应职场,以便于就业后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第三阶段,挂职教师与学徒从企业回到学院,以校企共建的校内课程资源研发中心为平台,承接本校、外校及企业课程资源的开发任务,进一步提高学徒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和职业素养。这一阶段主要由挂职教师和专业教师作为校内导师指导学徒的工作,企业导师提供远程指导。

4 基于课程资源研发岗位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带来校企生三方共赢

目前,由学院和企业共同遴选的第一批学徒已完成第二阶段的培养,即将进入第三阶段;同时,第二批学徒也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的培养。第一批学徒在企业实习实践期间参与完成两所学校的国家资源库开发项目,三所学校的微课资源开发项目,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都得到长足进步,获得公司颁发的课程资源开发资格认证证书。只有投身到企业的实习实践过程中,学生才有机会切身体验企业项目的实施流程,感受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重要性,体会客户对产品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精神很有帮助。

对于学校来说,一方面,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提升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内涵建设,提升了挂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改善了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借助校内课程资源研发中心,以机电与信息工程相关专业的课程资源建设为起点,逐步拓展到其他专业,使学院各专业的教学资源开发更高效高质,促进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快速开发迭代,与产业协同更新。

对于企业,由于挂职教师的进驻,通过与挂职教师的交流,更加了解客户(学校)对于课程资源开发以及课程建设的需求,及时发现客户需求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企业调整和制订计划。教师还能把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传递给企业课程开发人员,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由于学徒的加入,企业把一部分开发任务交给学徒完成,企业一线的开发人员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技术问题,提升技术水平,有利于企业员工的自我发展。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行创(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基于课程资源研发项目协同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以机电与信息工程相关专业的课程资源建设为导入,选派学生到企业参与生产性实习,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落实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以课程资源开发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促进学院各专业的教学资源开发更高效高质,帮助企业及员工更好地成长,达成校企生三方共赢。

5 结论与建议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基于课程资源研发岗位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是校企融合育人的一次有益实践,结合此实践,提出建议。

岗位的选取作为校企协同育人的切入点显得尤为重要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优势之一是,学生有更多机会以学徒身份进入企业参与生产性实践,企业也能由此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为了达到校企生三方共赢,选取岗位时应该考虑:岗位之于校方是能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岗位之于企业是有真真切切的人手需求的;岗位之于学生是能增强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的。

建立集监督、研发、日常事务于一体的管理机构,能有效解决学生在企期间的管理问题  一直以来,学生在企期间的管理问题都是校企协同育人的痛点,主要涉及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两个方面。集监督、研发、日常事务于一体的管理机构的建立把责任落实到人,安全管理由日常事务组负责,质量管理由研发组负责,监督组负责校企双方的协调和沟通,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在企期间的管理问题。

三阶段双平台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有利于达成校企生三方共赢  三阶段的学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都得到长足进步。双平台的构建,让从企业实践回来的学生继续延续学徒的实践活动,接收企业发布的任务,更长时间为企业服务,符合企业需求。对于学校来说,三阶段双平台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有利于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提升挂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改善了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荣胜.校企协同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7):62-65.

[2]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9-01-2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3]张汝根,王莉,籍丹宁,等.国贸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构建[J].经济师,2019(8):213-214.

[4]陈平生,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科技通报,2019(9),223-227.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育人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教育
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校企协同育人的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植物保护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讨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的工作综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企业信息化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项目课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校企协同背景下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