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信息技术背景下声像档案编研的创新方法

2020-08-06陈健惠

兰台世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声像档案编研

陈健惠

摘 要 声像档案编研是提高声像档案利用率的重要手段,是推进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必由之路[1],文章简析了声像档案编研的价值、现状及问题,并结合工作实践,探讨在声像档案收集整理阶段中利用数据化信息系统整合素材,到以档案影像化的方式生产声像档案的编研产品,以现代数字化技术和新材料创新方法,为声像档案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声像档案 数字化信息系统 编研

Abstract Audio-visual archives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udio-visual archives, and it is the only way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archive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valu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udio-visual archives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work practice, explores how to use 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 to integrate materials in the collection and organization stage, and how to produce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products of audio-video archives in the form of visualization. The modern digital technology and new materials are used to innovate methods, thus providing new ideas for audio-visual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Keyword audio-visual archives; 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当前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化、网络化等信息化科技的发展趋向成熟,5G时代即将到来,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声屏阅读”的快节奏时代,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微视频等新媒体成为我们主要的阅读平台,在《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谈到档案事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初步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全面推进档案资源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利用网络化,创新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加快与信息社会融合,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2],档案馆应赶上潮流步伐,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带来的机遇,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满足社会大众需求,加快从传统档案馆向数字档案馆转型,进而升级为智慧档案馆。声像档案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档案形式,相较于传统纸质档案,它能够直接提供所记录的场景和画面,不需要通过文字产生联想,更加直观、立体、鲜活,能够很好地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准确再现和还原,声像档案编研是现代科技进步的产物之一,是数字档案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声像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中的一种高级形式,加强声像档案的开发利用,最终促进声像档案信息资源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是开发利用声像档案的最终目的[3]。

通过对声像档案的编研,可以使声像档案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满足社会各层面对声像档案的需求,声像档案编研的方法也应从传统的、静态的、纸质化的向数字化、动态的、立体的形态转变,不断创新和突破,在弘扬民族文化和主流思想的同时以大众易获取、易接受的方式拉近距离,推动档案文化的传播。本文阐述了声像档案编研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特点,利用广州市音像资料馆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以馆藏的广州城市建设的声像档案为例,通过档案影像化的方式,创新声像档案的编研工作方法,为声像档案编研工作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向。

一、声像档案编研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声像档案编研成果的現状。国内外关于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学术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但对声像档案编研方法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以“声像档案+编研”来进行组合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共28篇,再以“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声像档案”进行检索,与之相关的有邓秀珍的《基层广播电视台声像档案的保存、管理与利用》、潘燕萍的《广电部门声像档案媒资管理系统应用问题探析》、侯桂云的《县级电视台音像档案的管理与开发》、马妍的《电视台声像档案管理问题与强化途径之研究》,基本都是与广电系统相关的文献资料,提及媒体资源系统应用到声像档案编研的文献几乎没有。

同时笔者搜索了我国部分档案局(馆)的官方网站,选取了档案馆中内容较丰富的声像档案编研成果进行简单汇总,具体如表1。

如表1所示,我国档案馆的声像档案编研成果一般以图录、图册为主,举办线上线下专题图片展览和讲座,近些年来有少数档案馆与电视台联合制作档案类型的专题片和纪录片,其中国家档案局对声像档案编研成片居于首位,数量最多,质量最好,制作的往往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档案纪录片,但大多数档案馆尚未开展此类编研内容,声像档案编研成果与文献书籍类的档案编研成果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相差较远,这与声像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息息相关。

2.声像档案编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1)声像档案管理的意识薄弱,编研工作难以开展。一是声像记录技术是19世纪才出现的技术,真正用声像技术来记录人类活动才180多年的历史,能够做到具有同步声音的影片这种最接近真实的还原只有不到90年时间,而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将这些声像资料作为档案进行收藏的历史也是近百年来的事[4]。从新中国成立后声像档案管理情况来看,理论研究在整体上比较滞后,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导致收集、整理、保管、查询、利用等工作难以落实;二是领导不重视声像档案的管理工作,编研人员大多都是兼职,没有设立专门的编研部门,且档案工作人员的年纪偏大,思想仍较为保守,难以及时更新观念,对现代的信息技术接受能力相对也较差。

(2)声像档案资源相对匮乏,编研“无米下锅”。从现存的档案资源体系来看,我国声像档案资源相对匮乏,传统的文书档案资源浩如烟海,且理论研究已自成体系,而声像档案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出生较晚,仍处于成长阶段,由于大部分档案馆条件及经费的限制等原因,较少档案馆能拥有拍摄采集声像档案的专业人员和设备,大数量的声像档案集中于专业性部门如广州珠江影厂、上海音像资料馆、广播电视系统、城建部门等,档案馆大多是被动地接收声像档案。

(3)编研成果精品少,形式单一。一直以来,大多数的档案馆编研成果主要以文件汇编、大事记、书籍、画册等纸质平面的形态呈现给大众,以反映日常工作情况为主,缺少深入挖掘和钻研,具备学术价值的精品较少,有编无研的现象比较严重;再者,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代人的阅读模式早已发生变化,即使是阅读文献,在载体上大多会优先选择电子的、网络化的、便携的阅读工具,且冗长的文字已经难以让人产生刺激的感觉,形式单一,容易使人厌倦。

二、声像档案编研的创新手段和方法

传统的声像档案编研成果依然停留在“文字+图片”的模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已处于从语言文化主导的一元化时代进入视觉影像文化主导的多元时代,为紧跟时代的步伐,声像档案的编研方式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广州市档案发展中心是广州市国家档案馆的下属单位,以广州城市建设的声像档案为例,馆内与之相关的声像档案已超过3800小时,基本涵盖了广州近百年来城市建设发展的历程,如20世纪20年代石室圣心大教堂及周边的航拍,30年代的爱群大厦、海珠桥及珠江两岸风光,五六十年代的广州街巷,70年代的广州火车站、海珠广场、广州宾馆、中山纪念堂,以及改革开放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的建设与形成(广州火车东站—中信广场—天河体育中心—天環广场—珠江新城—广州塔),广州横跨珠江的桥梁改造和建设(洛溪大桥、海珠桥、丫髻沙大桥、番禺大桥、江湾大桥、解放桥、猎德大桥等)、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内环路、新白云机场、亚运场馆建设、广州地铁、琶洲会展、66个三旧改造项目、广州南站)、羊城街巷(200多条)等。广州市档案发展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用声像的方式记录着广州城市建设历程,拥有专业的记录拍摄设备和专业精干且经验丰富的拍摄团队,同时也广泛征集社会上其他组织或个人保存有关广州城市建设的声像档案,馆藏声像档案资源丰富,为创新声像档案编研方式提供有力保障,在此分两个阶段阐述声像档案的创新方式:一是声像档案编研阶段,二是声像档案收集整理阶段,这两个阶段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

1.声像档案编研阶段。首先要前期策划编研选题,根据客观需要,充分考虑声像档案利用者的需求,确定编研主题,如制作广州百年来城市建设发展历程系列专题片中,其中可以选择以珠江为轴线,百年来珠江两岸的建筑和桥梁之大变局为主题,呈现出由往到今的种种变化;其次选题经专家评审通过后进入编写分镜头脚本和解说词并配音的阶段,要确定行文的发展脉络,如以广州珠江两岸的建筑和横跨珠江的桥梁这百年来的时间长度作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撰写脚本和配音稿,一份配标准普通话和符合大众审美的音乐,另一份则配上具有广州本土文化的粤语和能够呈现广东特色的音乐,使广州老一辈的人们也能听懂、能产生共鸣;再次对应脚本和配音稿进行素材筛选和提炼,这既是前提又是重点;接着进入非线性编辑系统中进行后期画面剪辑,遵循分镜头脚本和配音稿的内容,结合素材的实际情况,修剪不恰当的内容,综合利用如纸质历史档案、照片档案、影像档案、实物档案等多种不同形态的、可数字化的、可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合理运用剪辑艺术和影视技术,从而更加真实、立体、生动再现百年来珠江两岸的建筑和桥梁的变化,剪辑出品质好、学术性高的声像档案编研精品;最后需要审片和编写编研总结,邀请专家对成品的政治性、合理性、科学性、真实性以及剪辑技术等进行审核,无误后编研人员再完成编研总结,以文字为最终表现形式,是能否对外提供利用的依据。

2.声像档案收集整理阶段。想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编研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档案精品,则需要思考如何將声像档案编研方式融入到声像档案收集整理中,前文提到在编研前期策划中,首先要确定选题,例如以广州城市建设专题为例,片名是《广州城市记忆之珠江两岸建筑和桥梁的百年之变》,根据选题确定结构和撰写台本,接着梳理馆藏素材,针对缺少的内容需要通过再收集进行完善,然后将所有适用素材经过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整合处理,最后再进入编研的下一阶段,这一过程是编研和收集相互融合、紧密联系的阶段。

(1)声像档案的收集。在全面了解,认真分析馆藏的基础上,查漏补缺,最大程度地收集与广州城市建设相关的声像素材,可通过以下两个方式开展收集工作,一是对外征集声像资料,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日常征集,如在报纸、杂志、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发布征集公告,主要面向私人收集的相关声像素材;联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以接受捐赠、复制备份、借阅、适当购买的方式,将社会上现有的与广州城市建设相关的声像资料征集入馆。二是内部组织拍摄素材,拍摄前期同样需要撰写拍摄方案,其中方案要包括五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主题内容、拍摄人员(专业摄像师2名、编导1名)、设备(通常外出拍摄需携带一台SONY广播级4K摄像机或SONY广播级高清蓝光摄像机、佳能1DX单反相机、两个英国原装PAG LIGHT双色温灯光、一套平板LED灯、SONY高清专业监视器、两个萨拿脚架、存储卡2张),综合考量环境因素,克服客观困难,拍摄出高质量、可利用的声像素材。

(2)声像档案的整理和筛选。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声像档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收集声像档案的速度越来越快,数量庞大,利用时要在成千上万的拷贝、磁带中寻找几组镜头,其过程之漫长枯燥,效率之低下可想而知,这大大加重了声像档案管理和利用的负担。丰富的馆藏是档案馆内组织开展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如未经过科学的管理,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广州市档案发展中心在2009年立项申请建立一套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运用数字化技术管理声像档案,从声像处理、归档、保管、编目、利用等环节进行数字化,提供了资料上下载、素材采集、整理编目、存储管理(转码合成/数据归档)、开放鉴定、检索利用和资源共享等应用功能,解决声像档案的管理问题,满足对历史及现实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存储和再利用需求。素材资料进入信息管理后需要大致经过五个阶段:数字化阶段、入库阶段、内部处理阶段、服务阶段、归档阶段,如图2所示。

利用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对馆藏大量的、分散的、碎片化的广州城市建设的声像档案原始记录进行上传、入库、整理编目、检索下载和鉴定利用,根据编研选题,整理和筛选出适合汇编的选段,接着转到编研的剪辑步骤,整合汇编制作专题视频,应用“语言+影像”的模式,创新声像档案的编研工作,以扩大声像档案社会影响,为广州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可视、可听、动态”的声像档案编研成果,彰显声像档案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利用价值。

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声像档案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历史最直观、真实的记忆,且其存在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5],新信息技术的革新,档案事业的整体发展应解放思想,与时俱進,创新方式,用镜头捕捉城市历史人文的进程,用光影艺术表现时代进步和生活的变迁,是对现实的再现,是还原人们记忆的出口,在档案领域推广声像档案编研的创新方法,发挥声像档案在展现“历史记忆”领域的独特优势,从而提高档案部门对声像档案的重视,为声像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研工作提供示范,更好地为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建设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声像档案利用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可.科研院所声像档案编研研究[J]. 价值工程,2017(26):185-186.

[2]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3]李佳,陆梅.对美国声像档案开发利用的认识与思考[J].兰台世界,2016(4):28-29.

[4]连颖.历史纪录片创作需求视角下的声像档案管理问题探讨[J].档案学通讯,2014(5):87-90.

[5]周柳琳.城建声像档案编研与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研究[J].创新:档案与文化强国建设——2014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优秀论文集,2014.

猜你喜欢

声像档案编研
对传统档案编研与数字档案编研融合的思考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
医疗机构声像档案需看清现状找对策
浅谈企业声像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声像档案管理
深化企业档案编研工作,提高档案服务能力
企业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探讨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声像档案文化价值的挖掘
浅析企事业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