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说我说新基建

2020-08-06邓大洪

中国商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

邓大洪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是促进当前经济增长、筑牢长远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如何避免走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曾经走过的弯路,特别是如何破除“政府包办”,避免出现“一哄而上”、产能过剩等问题,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专家学者一一解惑。

规划蓝图是根本

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徐宪平认为,新基建要有战略导向和规划牵引,所以要制定一个中长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确定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同时配套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和工作指引。我国从明年“十四五”起步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横跨三个五年,通过三个五年规划的滚动实施和完善,最终构建起数字化、智能化新型基础设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也表示,为了更好推动新基建,应进一步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新型基础设施承载着海量数据,而且数据类型和来源多样化,需要在数据交换、数据接口、开放模式、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归属等不同的环节以统一标准和规范推进工作。这就需要加强总体规划设计,围绕解决数据融合、數据共享、数据安全等重点问题,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和发展路线研究,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

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因信息类新基建大多属于新技术新产业,需要不同于传统基建的财政、金融、产业等配套政策支撑。所以,要将产业政策纳入到国家战略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强调,对于新基建,特别是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投资,政府应该给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包括规划、标准、法律等,并调整优化监管方式。通过推动市场投资数字化基础设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磊也认为,必须要做好新基建统筹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优先顺序,提升系统的整体性。推进新基建建设既要体现基础设施内在的整体协同性、系统网络性要求,还要面向国家现代化发展全局的长远性和战略性要求:一方面,要加强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之间的统筹协调,同时还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彼此之间的相互照应,确保整个基础设施系统的整体优化与协同融合,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推进新基建应明确发展重点和优先顺序,既要坚持集约高效、经济适用的原则,不宜过度超前,杜绝形象工程,同时也要遵循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发展要求。

以政府为引导

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在向新基建进军的进程中政府应扮演引路人和裁判的角色。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委员、西安邮电大学数字化融合与创新软科学研究基地主任张鸿表示,政府部门应从战略高度做好新基建统筹规划。当前,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不断融合发展,我国的经济产业也不断趋向数字化。数字化,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还是激发全球竞争力的胜负手。因此,政府各级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新基建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到“得数字者得先机”,抢占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高地,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结合区域优势和发展短板合理推进,培植数字经济发展的肥沃土壤。

“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畅通投融资渠道。”王磊强调,中央在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时,提出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一方面,考虑到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都相对紧张,而且任何资金都有其影子成本,所以在推进新基建过程中,要优化财政投资方向和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和配置效率;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行业改革,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法律政策框架,进一步加大市场准入放开力度,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新型基础设施。

以市场为主导

“新基建应以市场为主导”也是专家学者较为普遍的认识。

“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新型基础设施的合理利用。”史丹说。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只有先行一步,才能有效满足未来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仍在培育之中,因而新型基础设施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是正常的,不能因此而放慢建设步伐。新基建是一项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系统工程,应避免照搬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方式,注意其作为新业态的特点,在进行硬件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发应用软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实现技术供给、新型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与市场应用协调发展:应避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因技术供给不足而增加对进口的依赖,防止因市场需求不足而导致新型基础设施过度闲置。

史丹强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成本核算缺乏历史对比资料,尤须严格规范成本核算与管理。应明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形成的公共基础设施的产权归属,其资产确认和计量都应遵照国家相关的会计准则要求,保障不同投资主体的合理合法权益。

“新基建特别是数字基础设施对改变新动能不足、技术含量偏低的状况有着重要意义,需要大力发展,但要注意不能走传统经济的老路,特别是不能搞‘政府包办‘一哄而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虽然基础设施一般具有公共属性,需要政府的超前规划和投资,但是要想获得长期经济效率,其建设必须更多尊重市场规律。

刘尚希表示,与传统基础设施不同,新基建主要是数字化基础设施,技术含量高,发展变化快,而且必须与市场、企业的需求耦合起来,因此应由市场主导。

“政府要为新基建的发展创造条件,制定规则标准,提供良好营商环境,而不是直接投资、上项目。如果政府直接大包大揽,有可能会提高债务风险,也达不到拉动经济的作用。”刘尚希说。

任泽平提出,在信息类新基建领域,除了5G基站、公共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外,政府应充分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主要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产业规划布局等推进市场的有序运行。

新華社评论员文章指出,加快新基建,既要看速度更要看质量,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发展规律来办事。相对于传统基建,新基建技术创新性更强、发展变化快,同时也面临更大的市场不确定性,需要更敏锐地感知市场需求、更主动地顺应市场变化。各地要立足市场需求和发展实际进行周密规划和科学论证,同步提升数字化硬件与软件的布局能力,更要根据财力和债务的承受情况有序推进,避免“一窝蜂”“一阵风”,防止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和风险隐患。

让企业成为生力军

徐宪平认为,新基建需要更大力度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应用,强化国有企业科技攻关责任,支持民营企业开发应用场景,调整优化能源相关政策,建设、土地管理部门要开辟绿色通道。

史丹也认为,新基建应培育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虽然新型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特性,但其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技术创新。鼓励引导技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民营科技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提升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因此,新基建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资,应进一步深化投资领域改革,大力吸收民间资本尤其是民间科技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此外,还应研究加强信息网络投资的法律保护措施,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开放市场准入,政企联动发展。”这是张鸿的观点。张鸿认为,新基建与传统基建不同,主要发力于科技端,有着更加丰富的科技内涵,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建设周期也相对较短。因此,要进一步开放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引入民间资本,以此来带动产业链投入、增加就业、提高社会运转效率。

除此之外,张鸿还认为,大力推动新基建发展的关键是技术攻关,政府要加大对5G、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脑科学、工业互联网、传染病防治、重大新药、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和支持力度;企业应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产业化进程,政企联动,协同推进新基建发展。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指出,搞好新基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政府部门要有科学务实的发展规划,不断探索和创新监管方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要用好市场的力量,探索投融资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不同主体运用市场机制开展合作,充分释放市场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让企业真正成为新基建大潮中的弄潮儿和生力军。

补短板控风险提质量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社会治理的一次大考。智慧城市在疫情防控中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数据孤岛等数字治理问题仍然存在,对疫情防控造成了一定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丛亮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暴露出我们在社会治理、公共卫生设施、应急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要知道,短板就是下一步投资增长的潜力所在,就是发展空间所在。”

张鸿建议,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地补短板、强弱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新基建的发力,要以此次疫情反映出的实际问题和需求为导向,顺应社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大力推进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以融合应用为导向,通过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治理现代化和政务数字化,提升数字化水平,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腾讯研究院首席经济学顾问吴绪亮认为,必须强化新基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风险防控。推进新基建项目必须贯彻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对于涉及到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事前,既要做好新基建项目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分析,以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扩张为导向,加强成本收益评估,择优支持,确保投资风险和成本可控,使投资综合收益最大化。事中,要管理好项目质量和实施进度,确保项目按照计划高质量完成。事后,要做好项目验收工作,确保经济适用,避免服务价高质次,损害用户利益。

吴绪亮还认为,必须防范新基建项目“蜂拥而上”和重复建设,杜绝资源浪费。在项目落地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需求、自然地理条件、网络布局基础,以整体优化基础设施网络为标尺,防止各地不顾条件一拥而上、单兵突进,出现烂尾项目,造成无效投资、产能过剩和社会资源浪费,加重社会的负担。此外,推进新基建有其内在要求和明确边界,要高度警惕新瓶装旧酒、搭便车的行为,避免为部分市场机构和媒体所误导,产生政策的偏差。

郑剑强调,尤为重要的是,要以新基建为牵引,推动传统基础设施优化服务和提升效能,统筹推进更多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项目建设,构建适应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副司长郑剑表示,对于新基建,下一步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创新发展,进一步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指导,创新相关体制机制,加强前瞻性、引导性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二是融合发展,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促进协同融合,提高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寒露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数字化起舞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