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创新模式研究

2020-08-06沈洁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声乐艺术创新

沈洁

摘要: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从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发展而来,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不断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单宏健老师的著作《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发展史研究》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详细地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发展史历程以及声乐艺术发展必备要素等。只有在研究声乐艺术的历史发展中,不断探寻符合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模式,才能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关键词:近现代;声乐艺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006-01

声乐是用人声传递情感的表演艺术形式,其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基础上,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得以成行。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经历了动荡的社会现实环境,其在社会纷争中产生和发展。单宏健老师的著作《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发展史研究》为我们解读了那段光荣的历史,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地思考。研究声乐艺术的历史发展,应该不断探寻符合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模式,才能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发展史研究》这本著作可谓是上乘之作,为声乐艺术的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发展

《诗经》和《楚辞》可以说是早期传统声乐艺术形式的杰出代表。在我国古代,声乐的取材往往来源于民间,其生活气息浓厚,与民歌类似,往往表达一定的社会现实。

1.西方声乐的传入。西方侵略者曾用炮火轰开我国国门,与其同时进入我国的还有一些西方传教士,他们想用基督教思想影响我国国民。这些传教士开始在我国教授音乐,这也是西方声乐传入的重要途径。西方声乐的传入逐渐改变了我国人民的传统认知,以前固有的歌唱观念也受到了西方发声方式的影响。由于西方的歌曲多为外语,所以在我国国内的传唱度并不是很高,其局限于教堂等场所。

2.学堂乐歌的启蒙。单宏健老师的著作《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发展史研究》中有一章节《近现代艺术歌剧的起源及发展》中详细介绍了学堂乐歌,学堂乐歌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其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在于历史上自先秦中断的官学中的音乐教育再次得以全面恢复,这种音乐文化的复苏,主要把视野放到了欧美及日本。早期的学堂乐歌,在旋律上除了少部分采用了中国民间歌曲原有的旋律加以填写新词外,绝大部分歌曲都沿用了日本和欧洲的流行曲调。

3.声乐演唱的实践。《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发展史研究》一书中,第五章论述了中国声乐教育的一百年。声乐艺术发展的动力离不开群众性声乐歌唱活动的推动。比如救亡歌曲在抗战时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鼓舞了军民的士气,树立起了文化战线中一道钢铁屏障。

4.流行歌曲的产生。《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发展史研究》一书中,第四章《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曲种创作与发展》谈到了流行歌曲的创作及发展。中国流行歌曲最早产生地可以追溯到上海。中国经历了多年的战乱,那时的上海有很多各国租借地,好莱坞的歌舞片、百老汇音乐的大量引入,影响了中国流行歌曲的创作与发展。周璇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代表性人物,她的歌曲《天涯歌女》也成为了中国流行歌曲的代表作品。

二、中国声乐艺术的创新模式

《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发展史研究》第五章《声乐教育的一百年》重点论述了我国声乐教育艺术的发展,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创新模式应遵循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时代性原则。

1.民族性。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民族性,需要我们在历史中继承,在文化中挖掘,在发展中扬弃。民族性的发展原则,还要在国外各个声乐流派中吸取精华,借鉴表演方式和演唱方法,唱出属于我们本民族的特色。

2.科学性。科学性原则就是要深入研究我国的曲艺、民歌、古曲,继承其中的科学部分,在借鉴西方的美声唱法进行训练。从而形成适合我国语言的科学的训练方法。

3.艺术性。声乐艺术要突出艺术性特点,声情并茂是声乐表演艺术的基本要求。单宏健老师在其著作中第六章第三节也做了详细的总结。

4.时代性。时代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發展,声乐艺术的传播方式和表现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声乐艺术需要兼顾新时代听众的审美原则,还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自身不断做出超越时代的审美创造。

三、结语

单宏健老师的著作《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发展史研究》通俗易懂,理论与实践兼顾,可谓是上乘之作。它为读者们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声乐艺术画卷,对研究声乐艺术的历史发展以及声乐教师的教学启示颇多。

参考文献:

[1]单宏健.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发展史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

[2]赵青.从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发展谈声乐今后的创新发展[J].大众文艺,2018(04).

猜你喜欢

声乐艺术创新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美及民族特色
审美定位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重要性探析
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问题研究
声乐艺术唱法及其跨界问题探讨
谈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