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微量喂养与肠外营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2020-08-06何丽芬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5期
关键词:胎龄微量胃肠功能

林 泉 何丽芬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药剂科 528100

早产儿指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与足月儿对比,早产儿体重普遍低于2 500g,并且器官功能、适应能力相对较差[1],在出生后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以促进存活率的提高。随着近些年医疗领域学者的致力研究与实践,已有研究表明在早产儿出生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供给,可提升其存活质量,考虑到早产儿胃肠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可通过早期微量喂养与肠外营养治疗的方式辅助早产儿营养适应能力的提高[2]。基于此,以我院NICU收治的60例早产儿为观察对象,探究早期微量喂养与肠外营养治疗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两组均符合《儿科学》[3]制定的早产儿诊断标准:体重不足2 500g,胎龄在37周以下;(2)早产儿家属知情且同意加入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重度窒息、消化道畸形患儿;(2)中途退出研究者;(3)合并先天性疾病患儿。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胎龄32~36周,平均胎龄(33.57±4.16)周;体质量1 521~2 264g,平均体质量(1 862.37±51.52)g。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胎龄32~36周,平均胎龄(33.63±4.27)周;体质量1 523~2 263g,平均体质量(1 860.30±50.41)g。两组在以上资料比较上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静脉营养供给,密切监测早产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其中包括呼吸、心率与血氧,并做好保暖工作,进行预防感染、出血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微量喂养治疗:早产儿出生2h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母乳喂养,或由早产儿配方奶进行喂养,每次喂养量控制在2~4ml之间,每次喂养需要间隔1.5h。值得注意的是,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的早产儿每次喂奶间隔时间较短,且哺乳量较少,需要观察早产儿喂奶后的表现,例如有无呕吐、腹胀与胃内残留,做好相应的记录,以此作为依据调整喂奶量。同时,依据早产儿情况(日龄、体重)对肠外营养计划进行制定,其中包括氨基酸剂量、糖剂量、脂肪乳与维生素等。观察早产儿喂养后24h体征情况,若无腹胀与呕吐等反应,可逐渐在喂养48h后过渡至正常奶量,同时将喂奶量适当增加,并适当缩短喂奶间隔时间。每天将早产儿所需总热量与进奶量作为依据,合理调整静脉内营养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其中包括静脉营养时间、抗菌药使用时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与住院时间。同时,对两组并发症(PNCA、继发感染、代谢性并发症、低血糖 、NEC)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对比 观察组在各项临床指标(静脉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抗菌药使用时长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χ2=0.693,P=0.405>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早产儿在出生后各器官功能与足月儿存在显著差异,特别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营养及微量元素吸收不充足,极易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例如低血糖、贫血及代谢性并发症等,对早产儿的治疗与发育造成影响,并延长其住院时间。因此,临床相关领域学者一致认为科学且合理的营养供给是提升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全肠外静脉营养虽是近些年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手段,但早产儿肝胆功能未完全发育,容易发生PNCA,而一般的早期喂养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腹胀,甚至可引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6]。后经临床研究,已有研究报道,早期微量喂养的方式可对早产儿胃肠道激素水平进行改善,并发挥预防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作用,有效增强胃肠道机制,改善呕吐与腹胀等症状,缩短早产儿的肠胃营养时间[7]。结合此次观察分析,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笔者分析,早期微量喂养能够减少早产儿出生后体重丢失,帮助其建立良好的消化系统后发挥辅助进食的作用,确保早产儿尽快恢复出生体重。同时,将早期微量喂养的时间选择在早产儿出生后24h内,不仅有利于控制奶量与速度,避免喂养时加重早产儿的肠胃负担,而且可预防早产儿胃肠道出现废用性萎缩的现象,有利于加快肠道上皮细胞的发育速度,预防喂养不耐受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早期微量喂养与肠外营养治疗的方式可为早产儿提供锻炼吸吮、吞咽功能协调性的机会,确保早产儿胃肠功能与代谢尽快成熟后过渡至直接哺乳[8]。同时,可让早产儿的胆红素通过粪便排出,这种情况下,胆红素无须过多经过早产儿肠肝循环,不仅耐受性好、适应快,而且可达到在母体宫内的生长速度,有利于早产儿尽快适应后出院。值得注意的是,在早产儿喂养过程中切勿轻易禁食,并且应以早产儿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对喂养方式进行合理选择,并做好早产儿的保暖工作,为早产儿的良好发育提供强劲保障。

猜你喜欢

胎龄微量胃肠功能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基于Al2O3纳米粒子的微量润滑铣削冷却性能分析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