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在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8-06陈巧玲卢神雷吴发学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5期
关键词:血气插管气管

林 菁 陈巧玲 吴 薇 卢神雷 吴发学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福州市 35000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的特点,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尽早诊断ARDS可为早期治疗提供指导。ARDS的治疗主要包括机械通气、非机械通气[1]。俯卧位通气是机械通气时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其通过采取俯卧位,能够促进肺扩张及肺部通气血流比值改善,有助于通气量的增加,但是俯卧位通气易出现并发症,且护理难度较大,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故此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十分重要。集束化护理是指集合循证基础的治疗、护理措施对某类患者实施针对性干预的模式,本文旨在分析集束化护理对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的病情均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相符合;(2)每日行俯卧位通气时间超过6h且连续通气时间超过3d;(3)血流动力学、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显示结果正常者,且可耐受面部朝下姿势;(4)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行俯卧位通气前已存在受压皮肤受损、皮疹或压疮情况者;(2)存在腹腔感染、肠梗阻的患者;(3)存在精神疾病、沟通交流障碍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41~77(57.15±6.08)岁;人工气道方式:气管切开4例、经鼻气管插管18例、经口气管插管21例;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为11~26分,平均分值为(17.10±3.47)分。观察组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42~79(57.24±6.15)岁;人工气道方式:气管切开5例、经鼻气管插管16例、经口气管插管22例;APACHEⅡ评分为11~27分,平均分值为(17.22±3.51)分。组间基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医生指导下,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并遵医嘱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观察组进行集束化护理:(1)建立护理小组:护理小组成员通过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查阅ARDS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措施,整理总结出适合应用在本院患者中的护理措施,通过集体讨论制定针对性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医护人员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强化培训:由专家向医务人员讲解俯卧位通气相关知识和护理知识,促使医务人员熟悉掌握相关操作流程及护理要点,明确并发症的预防方法以及处理措施。(3)病情观察:安排专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若在治疗期间存在不适感,可通过保护性约束、心理干预、合理镇静用药等方式提高患者舒适度,防止意外事件发生。(4)翻身护理:翻身前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将相关辅助翻身设备准备齐全,同时清洁患者的皮肤;在患者的脸部、胸腹部等受压部位粘贴泡沫水胶体敷料,在患者的额部、肩部及髋部放置枕头,维持仰卧位。体位调整完成后,护理人员对各种管道进行再次检查和调整,定时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5)机械通气及人工气道管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血氧饱和度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及时对呼吸机报警情况进行处理。俯卧位通气期间对患者的胸廓起伏情况以及呼吸音进行观察。采用减压敷贴、工字型3M布胶布固定经鼻气管插管、经口气管插管的导管,采用气管切开专用固定带固定切管切开者的导管。采用持续主动加热加湿起到气道加温、加湿效果。俯卧位通气患者的分泌物较多,采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吸痰处理,并通过叩背、机械振动排痰等方式促进痰液排出。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观察两组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2)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血氧饱和度。(3)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评价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问卷总分为100分,≥95分为非常满意,75~94分为基本满意,<75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低血压、压疮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的误吸、角膜损伤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大(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2 血气分析指标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血气分析指标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的血气分析指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优(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2.3 护理满意度 在两组患者出院前,发放86份满意度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6.74%,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ARDS的发病机制复杂,多种原因均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以呼吸急促、咳嗽、咳痰、呼吸窘迫等为主要表现,病情危重者存在意识障碍情况,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2]。在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采用俯卧位通气体位,一方面由于胸腔压力、肺压缩的变化,可促使气体通气功能以及氧合得到改善,有助于增加心输出量,改善低氧血症情况;其从俯卧位通气能够降低血流灌注分流分数,提高氧分压;另一方面,俯卧位通气由于重力的影响,可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排出,有助于避免肺持续损伤情况。但是俯卧位通气时存在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的不足,因此在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治疗期间还应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3]。

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医疗及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护理更注重疾病治疗,护理措施不全面且无针对性。集束化护理能够根据循证证据制定出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措施,旨在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以及优化结局[4-5]。本文中对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明显,护理满意度更高,分析原因在于,由经过培训考核的医务人员参与集束化护理,能够将每一项护理措施落实,通过病情观察、机械通气及人工气道管理能够有效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可促进通气效果提高,进而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通过翻身护理虽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防止压疮、角膜损伤等情况的发生,防止患者因难以耐受插管而出现意外拔管情况;通过心理干预可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利于患者依从性的提升,进而能够减少护理难度。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应用在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中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令人满意。

猜你喜欢

血气插管气管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奶牛子宫角和卵巢子宫静脉插管方法的研究》图版
黑珍珠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