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对斜视患者术后视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20-08-06刘惠东柯建林龚莉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5期
关键词:矫正术斜视结膜

刘惠东 柯建林 黄 准 龚莉莉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新容奇医院眼科 528320

斜视是眼科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指的是双眼无法同时注视目标的情况,该病具有发病率高及潜伏性大等特征,患者的临床表现通常不明显,仅仅在患病、看远处及注意力不集中时出现明显症状[1]。斜视在儿童群体中有很高的发病率,原因是儿童因处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极易发生斜视这一症状,针对这一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对小儿视觉功能产生影响,不利于小儿生长发育[2]。针对斜视这一疾病,临床中常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该手术方式主要是在肉眼下进行,虽说具备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手术切口较大且术后并发症也较多,并且术后还会留下瘢痕,这对患者面部美观会产生影响,因此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式也是临床中研究的重点[3]。近年来,本院在对斜视患者的治疗上,采用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斜视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眼科学》[4]中关于斜视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3)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且患者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眼部器质性疾病的患者;(2)存在手术禁忌证及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50例(92眼),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43岁,平均年龄(29.2±2.3)岁。对照组50例(94眼),男27例,女23例;年龄6~42岁,平均年龄(28.8±2.4)岁。一般资料上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实施常规开放切口的手术治疗方式。研究组则采取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具体如下:术前应用三棱镜加遮盖法、角膜映光法检查患者6m、33cm的斜视角度,根据斜视的角度来确定手术量,针对年龄在12岁以下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的方式,年龄>12岁的患者则采取眼球结膜下直肌浸润麻醉的方式。术中应用德国ZEISS-S88型的眼科显微镜,对眼球结膜放大4~5倍,使用开睑器开睑,选取Parks切口,做平行角巩膜缘、穹窿部结膜两个不同的切口,剪开Tenons囊到巩膜部位。借助长斜钩自切口部位伸入其中以钩住直肌,借助短斜视钩辅助以充分地暴露直肌,剪开前Tenons囊、肌间膜及睫状血管,有效分离,并且将肌间膜、Tenons囊充分分离,结合术前确定的手术量实施直肌缩短术或者后徙术,应用6-0的可吸收缝线,用双套环式对肌肉进行缝扎,有效固定于浅层巩膜后整复结膜切口,该切口不需要特殊缝合,术中操作的切口如果比较大,可以使用8-0的可吸收缝线对切口进行紧密缝合,线头埋至结膜下方。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在结膜囊上涂抹氧氟沙星眼膏(参天制药,批准文号H20160190,规格10.5mg∶3.5g)。两组在术后3d均采取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在术后5d利用裂隙灯对结膜水肿、充血及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1)两组均在术前与术后6个月,使用国产同视机对患者的视功能进行评价,具体分成无视功能、同时视功能(主要是两眼黄斑中心凹同黄斑意外对应视网膜均存在共同视觉方向,双眼同时注视一种物体感知相同)、融合功能(涵盖感觉性、运动行两种类型的融合,感觉性融合是正常的知觉下,大脑本身的分析能力反应在双眼获取的对同一物体的感知能力;运动性融合是落在两眼视网膜非对应分离物象,视觉中枢引发眼球定位运动并将物象调节到双眼合适部位的能力)、立体视功能(双眼观察景物能分辨物体远近形态的感觉)。(2)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患者预后。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功能 研究组患者术后融合功能与立体视功能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视功能对比[n(%)]

2.2 术后并发症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斜视是临床中常见的眼科疾病,在疾病发生后患者的视功能会降低[5-6]。视功能是指外界物体的影像落于双眼视网膜对应点,利用中枢神经系统将视觉获取的信息传输到大脑,大脑高级中枢分析视觉获取的信息,综合为立体影像的过程。针对斜视对视功能的影响,主要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矫正,实际的治疗上一般是采取手术这一科学且有效的方式,主要是借助手术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眼部外观,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视功能。

常规针对斜视的手术治疗上,通常是采取开放式手术治疗的方式,然而该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大及术后瘢痕明显的缺陷,这对患者预后不利[7]。针对常规手术治疗斜视效果不理想的情况,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推广实施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这一手术治疗方式,该手术方式在斜视的治疗上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手术在显微镜的辅助下进行,可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操作中可以有效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降低手术创伤;第二,显微镜下实施手术操作可以尽量保证鞘膜的完整性,让肌肉可以完整的分离;第三,手术操作过程借助显微镜可将肌肉有效缝合,减少术后巩膜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且术中借助显微镜操作还可以及时取出棉丝、丝线等外来的异物,这样可避免切口受刺激,促进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第四,可对切口进行有效的缝合,预防切口夹带筋膜组织,这样也可以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手术方式也可确保眼球功能的健全,这可避免结膜及肌肉组织粘连,促进患者术后康复[8]。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后6个月视功能上,研究组融合功能与立体视功能占比明显高于术前,此外在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上研究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在斜视的治疗中有显著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中使用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斜视,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同时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安全可靠,因此该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矫正术斜视结膜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应用分析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糖尿病结膜松弛症的影响
结膜松弛症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