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效果比较分析

2020-08-06赵向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5期
关键词:脊柱微创炎症

赵向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河南省洛阳市 471023

脊柱创伤是临床中常见的创伤疾病,一般由于交通事故、工伤或是自然灾害等原因所导致的脊柱骨、关节及相关韧带损伤。若脊柱创伤程度较为严重,患者可能会同时出现多种复合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脊柱骨折、脊髓及脊神经受损等,而且在治疗后患者还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而为脊柱创伤的治疗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1]。此外,若患者在发生脊柱创伤后未能及时获得高效治疗,将可能发展为高位截瘫,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为了提高脊柱创伤的治疗效果,应当积极探究科学规范的治疗手段,促进患者尽早恢复。临床中通常运用手术方式进行脊柱创伤治疗,而传统的开放手术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创伤大、恢复速度慢等。近年来,随着医疗科学的不断推进,微创手术已逐步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2]。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所收治的72例腹部手术患者,分析和评估微创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72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35.25±2.72)岁,颈段创伤为11例,胸段创伤为10例,腰段创伤为9例,骸尾段创伤为6例;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34.97±3.05)岁,颈段创伤为12例,胸段创伤为9例,腰段创伤为10例,骸尾段创伤为5例。对比两组年龄、性别及创伤情况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均实施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手术,取俯卧位,麻醉见效后执行消毒流程,采用C臂X线机进行定位,于创伤脊柱中心处做一切口,将其和骨膜贴紧,并剥离椎旁肌,在充分暴露小关节外侧缘以及手术视野后,对关节周边组织实施钝性分割,采用拉钩实现牵拉,在植入钉棒后进行骨折处复位,若未检测出活动性出血现象,即可逐层缝合切口。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手术,取俯卧位,麻醉见效后利用C臂X线机确认创伤脊椎位置,并在椎弓根外侧做一3cm长的手术切口,同时分割开最长肌与多裂肌,稳步扩展肌肉软组织,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安装工作通路,充分暴露脊柱峡部、尾端以及头部乳状突,并适度加宽手术视野,借助椎弓根探子实施开道工作。此外,用塑形棒加紧需要稳固的部位,复位骨折处,检测未发现活动性出血则可缝合切口。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行抗感染治疗,并且实施血栓的护理干预[3]。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的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以及离床活动天数;(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数字疼痛评分;(3)评估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以及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指标及其与结果的相关性。分别抽取患者4ml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放置于-20℃的环境中待检。CRP检测采用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冻干羊抗人CRP诊断血清购自解放军总医院免疫室;采用MTT比色法检测IL-6、TNF-α。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时的各项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离床活动天数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时的各项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数字疼痛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和数字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数字疼痛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以及白细胞介素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3 讨论

脊柱作为人体重要的中轴骨骼,是支持生理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若发生损伤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机能。在脊柱创伤的临床治疗中,通常选用传统开放手术,其可能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机体应激水平造成影响,同时会延缓患者的恢复进程。且脊柱创伤患者通常在就医前已出现较为严重的失血现象,而传统开放手术的出血量较大,会间接提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手术趋向微创化发展,微创手术作为新兴的治疗方式,能够借助腹腔镜、胸腔镜等辅助器械对患者进行观察,有利于手术的有序开展。微创手术具有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恢复速度快等优点,无需对椎旁肌肉进行剥离,既能够有效改善肌肉功能,同时还能保障内环境保持在稳定状态,在降低周围组织破坏率的基础上,促进患者较快地恢复健康[5]。

通常手术创伤会导致机体内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可能使患者发生急性期反应[6]。血清C反应蛋白是反映机体各类感染以及非感染性炎症的较敏感的指标,能够体现患者机体炎症情况。肿瘤坏死因子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产生,能够促进炎性细胞的聚合以及活化,从而导致炎症加重。白细胞介素属于白细胞趋化因子,可以良好的反映出患者炎症水平[7]。

本文结果显示,采取微创手术的观察组手术各项指标、视觉模拟评分和数字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且在炎症因子水平方面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微创手术创伤小,并且能够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其康复速度。此外,还有利于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对机体炎症因子未造成严重影响。

综上所述,在脊柱创伤的临床治疗中,微创手术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机体损伤,促进患者尽早痊愈,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脊柱微创炎症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