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现代芭蕾舞剧《巴黎的火焰》的创作特色

2020-08-04念云华

艺术评鉴 2020年12期
关键词:芭蕾舞剧

念云华

摘要:首演于1932年的前苏联现代芭蕾舞剧《巴黎的火焰》,被认为是经典芭蕾舞剧之一,也是戏剧芭蕾的力作。与此同时,它的革命题材也充满了现实的张力。而在当下舞剧创作中,人们常常因为关注舞剧主体而忽视民族心理。本文将从对舞剧凸显出的思想情怀、音乐贯穿、戏剧性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其蕴含的经典意义。

关键词:芭蕾舞剧   思想情怀   戏剧性表达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2-0146-04

芭蕾艺术从国外进入到中国百年的时间里,在中国已经开始生根发芽并且茁壮成长。而西方的芭蕾舞剧也影响着中国民族舞剧的发展,虽然舞剧对于我国而言是属于舶来品,但它对我国舞剧艺术的诞生和发展却有着深远的意义。将西方芭蕾舞剧的经典作品进行研究,对我国而言,不论是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亦或者是民族舞剧的创作,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笔者作为一名中国舞剧编导,时常会观赏西方的著名舞剧,也在观赏中细细咀嚼他们的文化,琢磨他们的创作动机,于笔者而言,不同的文化滋养不同的产物,我国的舞剧也是受到他们的影响,以至于现如今我们的舞剧已经成为了中国之最,但这种之最并不完全是精品。因此,笔者也将不断研究,尝试将研究结果运用到日后的创作中,为中国舞剧的创作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撑。

由瓦伊诺宁编导的舞剧《巴黎的火焰》在1932年11月的时候就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与观众正式见面。当时的日子正好是处于苏联十月革命的十五周年。这部舞剧选材于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它的创作动机和背景就是当时的法国大革命时代。这时的苏联兴起了“戏剧芭蕾”的热潮,戏剧芭蕾展现了重情节、通俗易懂和追求思想性的特点,而在表情和手段上已经不限于哑剧,试图创造“情节舞蹈”,用舞蹈加哑剧来塑造人物性格、表现情节。舞剧《巴黎的火焰》同时也是戏剧芭蕾的力作。

舞剧《巴黎的火焰》有完整的戏剧结构,整部舞剧都围绕完整的故事情节展开,舞剧中的人物形象都得到了成功的塑造,成功地让女主人公在舞剧中成功凸显,成功塑造了革命者的形象。整部剧的戏剧张力也让观众成功地映入脑海,称其为那个时代的典范之作一点儿不夸张。基于此,本文围绕舞剧《巴黎的火焰》,将其凸显出的思想情怀、音乐和戏剧性作简要分析,试图将其阐述出的理论运用到日后的中国舞剧创作中,为舞剧的创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一、《巴黎的火焰》中革命情怀的凸显

舞剧《巴黎的火焰》是苏联舞剧开端的响亮一炮,整部舞剧诞生而来的时代背景就是处在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代,主要以革命题材彰显对人民群众的讴歌,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它的经典就在于舞剧中所传达的思想情怀。

1929~1933年,整個资本主义世界都陷入了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在整个欧洲蔓延开来,并影响了除前苏联之外的全世界。由于经济的萧条,人民大规模失业,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忍饥挨饿的群众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让大家活下去。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的希特勒上台了,他主张集权,追求独裁,法西斯主义迅速在欧洲蔓延开来。作为无产阶级的代表,此时的苏联共产党感受到了危机。苏联人民意识到,大家要团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体现在集中力量办大事。1928年,前苏联政府发布了第一个全国性的五年计划。到了1932年,《巴黎的火焰》诞生时,五年计划正到了最后收尾的关头。人民的生活虽得到改善,但也不能只辛勤地干活,更不能一直活在对战争的恐惧和对未来的担忧中。大家需要艺术带来的力量,需要鼓舞和激励。因此,芭蕾题材需要反映生活的积极方面,歌颂无产阶级的力量,宣传共产主义,《巴黎的火焰》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

瓦伊诺宁在舞剧创作中多次出现了对于主题思想的传达。在第一幕第二景中,在包列加尔侯爵城堡的大门口,马赛人公开表示出自己的愤怒,号召农民武装起义,武装的人民和马赛人决心攻占城堡。这个群众场面传达出了武装起义的激情和革命斗争的热情。

《巴黎的火焰》这部芭蕾舞剧不同于其他舞剧的是有它本身的民族精神和平民阶层的力量在里面。展现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场景,一步步还原,一场场逼真。它的音乐每次响起,都给人以振奋、正义、崇高的感觉,让人为之震撼,为之肃然起敬。当一种政治力量凝聚在舞蹈中得以呈现时,舞剧就显得格外经典,格外的意义重大。这部舞剧的经典之处就在于他们把民族精神在里面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种体现在西方的其他芭蕾舞剧中也有相关的例证,但将其融合的如此巧妙,还属《巴黎的火焰》。

二、《巴黎的火焰》中的音乐思考

戏剧性的音乐写法是这部舞剧中的一个值得称赞的地方,这也是阿隆菲耶夫为了能够在舞剧中凸显出不一样的群众斗争,紧锣密鼓的戏剧张力让情节的紧张度逐渐上升,将人民英勇斗争的英雄气概表现的淋漓尽致。音乐中的大合唱烘托了人气,也让人们从音乐中感受到人民斗争的大场面。特殊的舞剧用特殊的音乐渲染,它的音乐中充满了当时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激进,它的音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场面的奋进。因此,从这部音乐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在舞剧中的重要性,也从中知道创作中音乐的运用与戏剧创作之间的关系密切,能够尽可能地感受其中音乐的美好。

为了尽可能清楚和真实地揭示人民的形象,阿隆菲耶夫把合唱团引用在舞剧里,让合唱队演唱法国革命时期的优秀歌曲。在舞剧中可以听到不懈进击的《马赛曲》,它的曲调是以军队进行曲的风格写成的,果断而雄壮的音调刻画出具有号召性的歌词意义,歌词中采用了革命的口号和传单中的歌词。《马赛曲》构成了第一幕中整个伟大的最后场面的音乐基础,成功地表达出人民准备斗争的决心和人民的爱国热情;可以听到昂扬有力的《共和党歌》,这首歌曲拥有着愉快而急速的旋律,它和农民轮舞歌曲的曲调相近似,主要以合唱队演唱;可以听到宏伟雄劲的《大家向前进》,这首歌第一次出现在舞剧中,主要表现人民一致的热情和准备斗争的意向。第二次出现,则是报复的表现和人民无情的愤恨;也可以听到那个时代许多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中的音调旋律,这些都是当时创作的反映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的歌曲。

阿隆菲耶夫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表现人民和贵族的基本冲突上,因而他并不致力于个别剧中人物的音乐特征的个性化。这部舞剧与后来的几部舞剧不同,它并不包含贯穿整部作品的主导动机和音乐主题,对其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戏剧情景则只作了非常一般化的描述。因此,《巴黎的火焰》的音乐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标语性”的意义。

其实,西方的舞剧一般来说都是用经典的音乐进行创作或者改编而成的,而大部分的中国舞剧音乐都是邀请作曲家进行重新创作,大量的新元素往往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异样的效果,并不能像西方的芭蕾舞剧一样利用经典创造经典。所以,中国舞剧在前期进行创作时,对音乐部分的研究也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三、《巴黎的火焰》中的戏剧张力

“戏剧性主要指在假定情境中人物心理的直观外现”[1]。将剧中人物之间的思想感情、心理动机、表现因素等通过它的外部动作,将其用最直观的戏剧语言给表达出来,直接在台上告知观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舞剧的戏剧性。

作为前苏联戏剧芭蕾的力作,舞剧《巴黎的火焰》中的戏剧张力无疑是其代表性之一。

所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舞剧《巴黎的火焰》对这种观点的表现在于贯穿舞剧始终的平民与贵族间的矛盾。它的情节发展是以革命的法国人民跟贵族与宫廷之间的冲突为基础的,主要是刻画了人民——把人民当作这部作品中的集体性的主人公。贵族的奢华享乐,腐败腐朽,平民号召武装起义与贵族进行无休止的斗争,每一幕每一景都没有离开过这一主要矛盾冲突,它始终贯穿于舞剧当中。

剧中人物之间是相互较量着的,德国理论家奥古斯特·施莱格尔曾明确表述这种观点,作为戏剧性的特点之一,舞剧《巴黎的火焰》中的人物之间始终有着相互较量的关系。在第一幕第一景的巴黎城郊,侯爵看见少年手中举起的马赛人的旗子,并看到旗子上写着革命人民的口号:“把和平带到茅屋里,把战争带到宫廷里”,他恼怒了,把旗子从少年手中抢了过来,扔在地上,并命人将少年扣留,对其一行人进行痛打。

在芭蕾舞剧的创作表演中,哑剧手势一直是芭蕾舞剧中体现戏剧性的一种手段与方式。在第二幕中,一场大规模哑剧场面出现了。国王路易十六在表面上向革命表示妥协,心里却怀着阴谋。他赞同侯爵关于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建议,并在请求书上签了字,其余人也跟着签了名。廷臣和军官们唱着歌送国王的颂歌《啊,查理,我的国王》。这一系列的场景均通过哑剧手势来展现了故事的情节,极具戏剧色彩。

“戏中戏”是该舞剧中的精彩之处,“戏中戏”指的就是当故事发展时叙述另一个故事的一种文学技巧或巧喻。放在舞剧中,就是在演出的同时上演演出中的演出。在第二幕中,为了表现宫廷世界的享乐特征,开始上演了宫廷的戏剧演出。国王和演员们表演了神话舞剧《丘比特的嬉戏》。轻快而华丽的音乐伴随着用箭来射伤人心的丘比特的技巧高超的舞蹈,展现了戏中戏的特色。

四、对当下中国芭蕾舞剧创作的借鉴意义

前苏联芭蕾走出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在舞剧创作中摆脱了它的古典形态,在早期就实现了现实主义戏剧芭蕾的创作手法,再将其不一样的戏剧思维融入其中,这种结合的芭蕾就在当时土壤中产生。

像《巴黎的火焰》这种激昂富有力量的芭蕾舞剧在中国其实并不多见。当下中国有很多新创作的芭蕾舞剧的推出,但都是热映一时而非经典一世。舞剧常常会出现因为关注“舞剧本体”而忽略“民族心理”的问题。作为中国本土的艺术创作不应忽视我们的文化之根与民族之魂。芭蕾不只是宫廷文化的展现,只要有时代变迁,就有新的思潮出现,舞蹈也是一样,创造出所属时代的经典作品,就将会永垂不朽。如何使其经典,笔者认为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激昂、正义、英勇的情怀和思想是特定时代中很有价值的东西。每个时代不同,就会产生出新的社会思潮,而舞剧的创作也应符合本时代的社会思潮,从而传达出这个时代的思想情怀,这样才能够体现出人民大众所认同的民族心理。其次,戏剧冲突的张力在芭蕾舞剧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很多芭蕾舞剧的创作中也很常见,但如何更好地彰显戏剧性的张力成为当下芭蕾舞剧创作不容忽视的问题。结合新型戏剧思维,首先,要选取丰富的戏剧性手段,例如哑剧手势、戏中戏、事件的矛盾冲突、人物间的复杂关系等等。其次,在这些戏剧手段的基础上,要符合舞剧情节发展的推动。不能因为展示戏剧手段就强加于舞剧当中,而是要适时适当的运用这些手段来增强舞剧的戏剧效果。最后在舞剧音乐的选择上,《巴黎的火焰》中选取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经典音乐《马赛曲》《共和党歌》《大家向前进》都是能够直击人心的激昂曲目。这些曲目响起时,就会使人们不由自主的产生共鸣。而我们国家的经典音乐也有很多,将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放在舞剧当中也是一种方式。根据舞剧所选取的特定题材,根据题材联系相应经典的音乐,拉近舞剧与观众的心灵距离,进而产生共鸣,人们才会为之振奋。

五、结语

1950年,中国舞蹈界前辈戴爱莲将第一部芭蕾舞剧《和平鸽》搬上舞台,同时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越来越多的中国芭蕾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些芭蕾虽然还穿着洋气的西方外衣,但或多或少有了一点中国味道。笔者将西方经典的芭蕾舞剧作为本文的分析对象,是为了能够汲取它的营养,將它值得吸取的地方运用到日后的中国舞剧创作中去。笔者认为,无论是中国的民族舞剧还是芭蕾舞剧,都应该将值得接纳的地方进行吸收,水土不服的地方去除。唯有这样,中国的舞剧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

再者,经典的舞剧之所以经典,它一定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直击到了观众的心里。或思想、或情怀、或矛盾、或共鸣。只有这样人们才会为之欢呼为之振奋,舞剧才会历经多年依旧永垂不朽。希望在当下的中国,也能够创作出所属于这个时代的经典芭蕾舞剧,当然这些离不开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朱凌.余秋雨散文戏剧化浅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猜你喜欢

芭蕾舞剧
俄罗斯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创作背景与特色探析
中国芭蕾舞剧创作与民俗文化的融合
红色的交响
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古典芭蕾舞剧中舞蹈与音乐赏析
历久弥新的《红色娘子军》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探析
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