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金场金矿床控矿因素分析

2020-08-04吴晓荣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8期
关键词:老金火山岩金矿

吴晓荣,杨 涅

(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张掖矿产勘查院,甘肃 张掖 734012)

1 区域地质背景

老金场金矿处于塔里木陆~中朝板块北缘花牛山~白山堂陆源裂谷带西段[1]。裂谷带南北缘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总体走向为东西向。构造运动复杂且发展历史较长,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良好。

区域地层受岩浆长期活动影响残缺出露。主要以前长城系、下石炭统统、下二叠统和上二叠统为主。地层总体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分布,主要表现出陆内裂谷沉积特征。其中下二叠统哲斯群下岩组是老金场金矿主要赋矿层位。

区域内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与区内构造活动密切相关。侵入岩多呈岩基、岩株、岩墙及岩脉状产出,岩性以酸性为主,中性、基性、超基性较少。区内脉岩十分发育,且分布广,从加里东期到燕山期都有活动,而以华力西晚期为主[2],且与矿化较为密切。

该区地处俞井子~柳园陆内复式裂谷带,在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按其产状和分布特征可大致分为近东西向构造带和北东向构造带,其中近东西向构造带为区内主要构造带,控制了区内主要地层、岩体、山脉的走向和热液型矿产的分布,构成该区构造的主要格架。自北向南可划分为明舒井~南金滩大断裂带;金滩子~枯金沟、三峰山~龙山深大断裂带;金滩子弧形构造带[3]。其中老金场金矿位于金滩子弧形构造带内,受古堡泉~红柳园大断裂、新金厂~老金场断裂控制。

2 控矿特征

2.1 地层控矿特征

老金场金矿区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下统哲斯群和石炭系下统上岩组,呈不整合接触关系。石炭系下统上岩组呈狭长带状出露在区内中部碧玉山以西和古堡泉南断裂(F9)以北;二叠系下统哲斯群根据岩性与构造关系,以新金厂大断裂(F1)为界,划分为两个岩性段,北侧为碎屑岩段,南侧为火山岩段,为老金场金矿主要赋矿地层。

矿区内二叠系下统哲斯群火山岩段地层中元素含量与地壳丰度值比较,Au元素丰度值低于该区地壳丰度值,而Au、As、Ag、Mo等元素在局部地段及矿区外围呈现高背景,由此反映,矿区内地层中成矿物质发生活化、迁移、富集形成了金矿体[3]。

因此,从地层条件看,矿区内二叠系下统哲斯群火山岩段是成矿有利地层,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和成矿条件。

2.2 构造控矿特征

矿区构造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根据断裂规模、产状及其相互配套关系,可将主要断裂构造划分为三期。按先后次序分为,第一期:产于火山岩和碎屑岩近接触带附近的新老金场断裂及次一级产于矿区中部碎屑岩中的断裂;第二期主要产于矿区中北部近平行排列的断层。第三期产于老金场东侧断层。

第一期断裂(新老金场断裂):呈近东西延伸。呈压扭性,带宽约15m左右,总体以密集的劈理、片理化及岩石褪色现象为特征,倾向变化较大。对矿床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断裂南侧发育多组次级断裂,呈北西西向与主断裂相交。在平面上构成“入”字型构造骨架[4]。断裂北侧次级断裂多呈近东西向延伸,向南陡倾,局部近乎直立,断裂与地层夹角极小,多表现为层间断裂特征。

该期断裂为老金场金矿区主断裂,其不仅是成矿的导矿构造,而且本身具有容矿性质,在成矿前、成矿中、成矿后均有活动。

图1 新老金厂地区地质略图

第二期断裂,呈北西向展布,为压扭性右行逆断裂,主要产在矿区中北部,发育为一组北西向近平行排列断层,倾向北东,断层错距在100m~l50m左右。该组断层对矿区的影响较大,北侧的区域性古堡泉南断裂因受其影响而成阶梯状,南侧火山岩成矿带被划分成若干个成矿区块,受该断层影响使下盘由东向西逐步抬高,矿体亦逐渐抬升,至新金厂西端被剥蚀夷尽。

第三期断裂,呈北东向展布,为压扭性左行断裂,主要有三组断裂,由西向东走向逐渐变大,倾向北西,带宽约10m~20m,该组断裂带错距较大(大于100m),产生的影响较大,将南侧火山岩成矿带错成三段。

老金场金矿床矿体与构造关系密切,矿体产出部位大多为大断裂的次级断裂或裂隙。这些断裂及裂隙既为含矿热液的运移、沉淀和富集均提供了良好的导矿、容矿场所又在成矿后发挥着重要控矿作用。在各种构造交汇复合部位,褶皱翼部转折端与断裂交汇部位及断裂的膨大部位均是金矿体产出的有利部位。因此,断裂构造是矿床形成的主要控矿因素。

2.3 岩浆岩控矿特征

矿区岩浆岩不发育,仅在矿区东南有花岗岩小岩株,但在矿区外围西部有大面积花岗岩出露。根据矿区蚀变及矿化特征,与老金场金矿直接有关的岩浆活动为华力西中期的花岗岩。其不仅为成矿提供了热源,而且携带深部成矿物质向上运移,萃取围岩中的金和其他成矿元素,使其发生活化、迁移,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另外,花岗岩中Au元素丰度值为6.1×10-9,明显高于地壳克拉克值,进一步说明岩浆在活动过程中为矿床的形成不仅提供热源,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矿源[3],其岩浆演化系列与成矿具有紧密的成生联系。

2.4 围岩蚀变

矿体近矿围岩蚀变主要表现为褐铁矿化,硅化,铁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按其蚀变类型及蚀变程度可划分为内带、中带、外带。内带主要以硅化为主,多形成石英脉型矿体;中带主要以褐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为主,多形成蚀变岩型或少量原生矿体;外带主要以铁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为,多形成蚀变带。

老金场金矿的金与褐铁矿和黄铁矿关系密切,当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越强,则矿化越好,金品位越高。因此,近矿围岩蚀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矿化富集程度[5],其可作为寻找金矿化富集地段的重要标志。

根据以上控矿因素分析,老金场金矿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因此,运用新的找矿技术结合矿床控矿因素有可能发现新的富矿地段。

猜你喜欢

老金火山岩金矿
洗碗机是金矿 还是冰山
达巴松凸起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勘探技术研究
接财接福
无人化智能装备在大尹格庄金矿的应用
老金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脱发 养“老金”
火山岩体追踪识别及其在气藏有效开发中的应用
广场上有什么(短篇小说)
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