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管理研究

2020-08-04王俏玲孙根琴

河北画报 2020年24期
关键词:精准数字化图书馆

王俏玲 孙根琴

赣南师范大学

尼革庞第在《数字化生存》中预测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发展走向时指出,未来世界将被一“网”打尽,无论是从字面意思理解还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一切变革的驱动力量都将来自互联网。网络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不仅是借助技术打破有形的时空限制,更需要以数字化破除无形的思想束缚,使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属性更具精准性、前瞻性、主动性,使公共图书馆海量、珍贵的信息资源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知识引领、教育促进的积极作用。

一、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线下服务模式受到时空局限明显

很长时间以来,公共图书馆线下服务始终延续着固定时间开馆、闭馆的模式,虽然在节假日期间满足了不少读者进馆阅读的需要,然而工作日期间开放时长则与大多数上班族有所重叠。显而易见,传统线下服务模式始终受到固定时间和场所的限制。反观众多线上书城、网站则完全不受时间与地点约束,24365 的开放模式已经为线上商业化运营赢得了越来越多受众的青睐。

尤其是当新生代群体逐步养成网络化生存习惯后,无时无刻无拘束的阅读已经成为年轻读者的刚性需求和常态。这也是不少读者越来越不愿意进入线下图书馆阅读的主要原因。

可见,当互联网已经全面普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数字化不仅是公共图书馆改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的可选项目,而是已经成为传统公共服务机构应对网络服务严峻挑战的决胜手段,是避免公共图书馆被线上阅读边缘化的生存之道。

(二)传统图书载体管理安全系数低

在电子化手段发明之前,纸质图书、文献资料是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绝对主体,不仅承载着海量的知识与信息,也是公共图书馆悠久历史与厚重文化的见证。然而纸质载体始终存在无法规避的严重缺陷,那就是易损坏、难保存。无论是发霉、虫蛀还是污损,纸质载体的脆弱性都是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一大短板。从这一角度看,传统纸质载体其实造成了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管理安全系数较低的不良后果。

反观数字化载体则不然。以数字化状态呈现的图书或文献资料完全不必考虑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条件,只要有电、终端接口与显示屏,在筑好网络安全屏障后,数字图书与文献资料就能随时供读者查找和使用。从这一点看,公共图书馆加快数字化发展也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是时代进入信息社会后的客观必需。

二、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发展主要方向

(一)精细化

数字技术的优势既在于其兼有二维与三维的立体性和多样性,也在于其远远超越纸质载体的存贮体量。数字图书既能满足读者随时随地阅读浏览的现实要求,也能通过无限细分种类与形式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小众化、分众化的社会潮流。

因此,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主要方向之一就是精细化。即,数字图书或文献资料等需要经过充分细化分类,使之更好满足不同读者个性化要求。尤其是叠加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后,充分精细化的数字图书才能与人工智能相辅相成,在自助搜索、机器辅助咨询等智能化服务中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不仅如此,精细化发展本身也是对读者个体差异化需求的充分尊重和满足。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足够细化的分类既是对读者多样化需求的充分适应,也有助于数字化转换后系统更加迅速清晰地识别。因此,精细化也是推动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的重要前提之一。

(二)精准化

相较于传统人工管理的相对粗放和模糊,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优势之一是精准性。也就是基于数字化技术的阅读服务或信息提供往往更加有的放矢,避免了人工状态似是而非的盲目性。因此,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又一主要方向就是精准化。

精准性不仅意味着公共图书馆面对读者咨询或提问时能够一步到位,而且还要突破传统模式下相对滞后和被动的局限性。即,数字化模式下,公共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将充分前置,在读者提出要求前精准推送、广而告之。

坚持精准化方向也意味着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阅读更具主动性、预见性,能够帮助读者精准定位感兴趣的书籍或文献,或引导有需求的读者缩短盲目搜索、浏览的时间,使读者不断节省阅读时间成本等。而这些更具前瞻性和准确性的服务也是公共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原则的具体落实。

三、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管理策略

(一)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制度供给

信息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管理早已成为顺应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但落实数字化建设并做好数字化阅读服务管理则不仅是各种先进技术与技巧的简单堆砌,而是要从管理理念的高度全面改变传统意识的局限,以互联网思维重新定位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价值。因此,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管理首先需要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制度供给。

比如,要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图书馆管理战略体系内,使数字化建设成为公共图书馆管理优化的核心,并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又如,要制定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长期、中期、短期规划方案,确保数字化发展既能立足当下,又能放眼全局,形成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实践操作步骤。

再如,要将数字化发展所需各种资金与资源在公共图书馆资金系统中明确占比与数额,使数字化建设不断夯实资金基础,避免由于资金和资源断档导致半途而废。

(二)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读者引导

数字化建设与管理是具有一定知识和实操要求的技术活动,不仅需要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全面提高理论与管理实践水平,也需要读者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操作技巧。

因此,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与管理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读者引导。比如构建线下结合线上的立体宣传教育模式。线下宣传既要延续传统的海报、版画、公告栏等形式,也要增加二维码和线上操作图示的说明。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也可尝试制作免费的数字图书使用说明卡或DM 单,利用简明扼要的图画与文字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数字化阅读的步骤与技巧。

(三)重视安全管理,提升安保水平

数字化发展虽然是公共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大势所趋,但其同样存在互联网安全管理的现实问题。因此,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还需要重视安全管理,提升安保水平。

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属性决定了其在数字化发展进程中的安全管理既涉及到图书馆自身,也涉及到读者层面。

就图书馆自身的安全管理而言,筑牢防火墙是第一步,及时备份、分级授权、生物安全识别等更多信息安全手段则是不断提高安全管理品质的必要手段。考虑到图书馆海量馆藏的体量巨大,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备份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本地存贮与云存贮等多种形式。

至于读者层面的安全管理主要是用户信息安全,也就是预防和避免用户信息泄露。一方面,公共图书馆采集用户信息时要坚持必要、够用原则,也就是不超范围获取不必要信息。另一方面,管理好用户信息同样需要采用及时备份、分级授权、生物安全识别等多种手段,多措并举才是防患于未然的关键。

四、结语

“未来三十年,数据是生产资料,计算是生产力,互联网是生产关系,倘若人不与互联网相连,不实现数据化,就会比三十年前不通电更可怕。”(马云)数字化建设与管理正是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战略背景下的宏观趋势。对承担公共教育职责的图书馆而言,数字化不仅是对知识传播与信息传输功能的充分延伸,更是基于技术支持实现资源均衡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管理也不仅是个体服务理念与手段的革新,而是整个行业探索联动与融合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与管理既要着眼当下,立足本地实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也要具备战略视角和整体眼光,就未来一段更长时间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完善制度供给、积累实践经验、夯实人才基础。这也是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探索个性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精准数字化图书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精准的打铁
图书馆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