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经济改革实现中国宏观经济平稳增长

2020-08-03付宏坤河南颐城控股有限公司

营销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国有经济宏观经济改革

付宏坤(河南颐城控股有限公司)

国有经济中政府部门的干预政策,旨在保障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降低出口税率与贸易限制,推动宏观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然而,当前国有经济生产效率、市场竞争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规律的发展要求,国有经济的市场应变能力极差。因此,十八大从《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等大的战略方针着眼,提出国有经济股份制、私有化改造、拍卖、关闭、租赁、兼并等改革策略,意在摆脱国有经济的长期亏损状况,优化国有经济的内部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与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改革离不开宏观经济调控,只有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的步伐,才能稳步实现中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

■ 宏观经济的涵义与发展架构

(一)宏观经济的内涵

宏观经济是指国民经济整体的经济活动与运行状态,包括国有经济、私有经济、物价水平、就业状况、劳动力、进出口贸易规模等。其中国有经济被政府看作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国有经济改革也被看作微观经济的改革。但从大经济学理论来讲,国有经济属于国民经济整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经济改革中应该削减国有经济的冗员,从而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这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国有经济改革是针对贸易、金融、价格、劳动等的改革,需要制定完善的改革方案。在国有经济改革过程中,常常伴随有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包括价格调整、金融政策实施等方面内容,这是出于宏观经济的发展考虑。若政府不顾社会发展,对国民经济进行兼并,或者疏散大量企业冗员,则会产生不可挽回的社会问题。宏观经济的调控,就是要把可控范围内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宏观经济的发展架构

国有经济发展依赖市场经济的决策,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运行管理,能够缓解恶性竞争带来的产品质量、经济下行问题。在宏观经济的发展架构中,国有经济、私有企业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这是由于国有经济的商业比重逐渐上升,而公共事业所占比重缓慢下降,国有经济的整体发展逐步放缓。宏观经济政策一般被安置在合理的法律框架内,以形成良性有竞争能力的商业环境。特别在宏观经济的发展潮流中,国有经济改革需要同私营企业展开广泛联合,从政府的优惠政策中兼顾双方利益,才能有效控制国有经济的崩盘或垄断局面。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那些低效率、业绩差的国有经济将被淘汰。与此同时,具有竞争力的国有经济企业在宏观经济中将拥有更大自主权,利用市场有力竞争局面,达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但当前国有经济仍处于非商业性目标的围绕中,其管理机制中的官僚性质较重,过度干预的管理太多。因此国有经济亟待一套完善的激励政策,来扭转现今国有经济的破产、重组、租赁局面。宏观经济建立在政府结构调整、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的前提下,所以对国有经济发展速度、效率的有效控制,能有效改善国民经济的结构问题。

■ 国有经济改革在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发展目标

(一)国有经济改革的发展目标

政府对国有经济的保护,其目的在最大限度保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创造更多的财政收入,同时也为了防止外资资产对国有经济的侵蚀。所以国有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非商业业务,但这并不能阻碍其商业业务的发展。非商业业务的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维持平均的物价水平,减轻经济下行压力。为此国有经济不得不降低商品的市场定价,压低工厂的建厂与生产成本,将企业的负债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线。而企业的商业性发展目标,则要根据市场规律推行市场化改革,依法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使国有经济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同时国有经济仍旧要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企业管理、发展模式、产品等方面的创新,优化产业的布局结构。最后,国有企业要紧紧把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发展要求,才能完成最终的改革发展目标。

(二)国有经济改革在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国有经济改革涉及金融、经贸、物价涨幅、劳动力等多种因素,国有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能够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市场失效等问题。从当前国有经济的发展来看,国有企业外部环境良好,国有经济的发展障碍在于内部结构与产权控股问题,政府必须运用相应手段来改善当下的困境。截至目前,全国国有经济改制面超过90%,央企及下属企业的改制面也高达75%左右。2016年央企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已高达400 家,国有经济营业收入的65%来自上市公司。这表明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引进战略投资、推行规范改制和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大多数国有经济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国有经济以中央宏观经济调控作为指导,以主体业务作为主要发展目标,改革后的增速非常快。因此只有快速推进国有经济改革,才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障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除此之外,国有经济在稳定国民经济、平复物价、维持市场供应等方面,也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 国有经济多种改革策略推动中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

(一)法律框架为宏观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公司法》是国有经济改革的指导法律,对国有企业的成立、商贸、倒闭等,作出了严格的规范与限制。国有经济的帮扶政策、产品创新、调控方案等,受到规范法律体系的约束,主要为了保证市场的有序经营。2013 年修订后的《公司法》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截止到2016 年底,我国大中城市失业率始终控制在5%左右,居民收入与GDP 稳步增加,物价始终保持稳定的水平,宏观经济发展保持在低速平稳增长状态,法律制约初显成效。

(二)国有经济运用市场竞争来提效

市场竞争是促使国有经济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但从当前的市场管制情况来看,国有经济、私营经济并非处于同一起跑线。国有经济仍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控制,其经营方针、财务流动的自主权仍旧很小。政府会对亏损的国有企业实施债权保护,还会通过低息贷款、政府补贴来调整企业内部结构,甚至能享受到减税免税的政策。因此对于国有经济而言,企业自身的资金存储量较少,国家无法放开对国有经济的市场价格管制,结果只能导致企业债务越积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国有经济的商品所有制改革,才能彻底盘活宏观经济。所有制改革能从侧面激发国有经济的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国有经济也要进行内部改革,首先应从国有经济的内部管理、经营环境等入手,以改善企业与市场经济环境不相容的部分,推动国有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外在市场方面,可以通过放宽进出口贸易的海关与税率限制,激活市场活力,提高国有经济的市场占有率。

(三)价格改革、劳动制度改革推动宏观经济增长

国有经济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任务为价格调控,即竞争性产品、非竞争性产品分别定价,竞争性产品价格走向应遵循市场规律,通过市场竞争推动宏观经济的增长。其中非竞争性产品属于国家垄断产品,在宏观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定价要与实际价值相符。但国有经济价格调控政策,并不能依赖价格调控实现宏观经济的增长,还要从推动产品研发、降低生产成本方面谋求出路。劳动制度改革,是实现宏观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劳动人事规章管理制度的出台,对改善国有经济中固化的劳动人事安排有着积极作用。当前国有经济中的最低、最高工资标准间存在较大差异,国有经济的管理者与专业科技人才的工资较低,而非技术人才的工资标准又过高,这严重打击了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而国有经济劳动力往往集中在资本密集型产业,对那些非资本型产业的涉足很少,这就造成了劳动力与人才的流动不均衡问题。国有经济劳动制度改革,应制定更为开放的用人标准,制定跨度范围大的最低、最高工资标准。宏观经济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只有实施按劳分配,才能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活力。虽然劳动制度的改革会带来短期的企业发展恐慌,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国有经济内部的劳动制度改革和工资结构调整,使企业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推动了宏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猜你喜欢

国有经济宏观经济改革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全球宏观经济短期内的两条主线
改革之路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改革备忘
在传统国企管理中的项目管理办法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改革创新(二)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季晓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