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下打造本科“金课”的途径探索

2020-07-31闫鹏

现代信息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本科教育金课教学

摘  要: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也在发生着变革,如何打造一流本科“金课”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2018年6月21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真正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2019年4月,教育部启动“金课”建设计划,为我国高校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打造本科“金课”,是文章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本科教育;金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4;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0)04-0153-03

Abstract:In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education is also undergoing changes. How to build a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golden course”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odays society. On June 21,2018,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new era proposed that the “water course” should be truly transformed into a “golden course” with depth,difficulty and challenge. In April 2019,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launched the “golden course” construction plan,bringing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How to build the undergraduate “golden course”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is paper.

Keywords:undergraduate education;gold course;teaching

0  引  言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生着变化,从扩张规模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金课”建设,即教育部实施的“双万计划”备受瞩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的微观问题,解决的却是战略大问题。“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特别是打造本科“金课”,无疑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

1  本科课程的线下+线上的双通道模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逐步完善,本科课程将从单一线下模式走向线下+线上的模式,这种新的模式,突破了传统地域化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开拓了校与校之间、师与生之间、师与师之间、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这对提升区域内教研联动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汇聚本土优质本科课程资源等方面都是极为有利的。

打造本科“金课”,需要教师教授好本科课程,教师想教好本科课程,只用线下课堂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但这绝不是摒弃线下模式,而是需要我们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以打造一流本科“金课”。

之所以在线下模式的基础上融入线上模式,是因为线上模式具有的优势:其一,在资源层面,它可以快速汇集区域内优秀学科教师、优秀课程,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进行在线交互式学习,依托互联网,学习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此举拓展了传统课堂;其二,线上模式对教师的教研有很大帮助,教师依托互联网,能看到的课程资源更多,吸取的经验与方法更多,对其研究好一门课、改革一门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山东华宇工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的“影视特效”课程,实施的就是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双通道模式,教师平时在校期间给学生们上课的前一天,安排好线上学习的任务,让学生们提前学习,虽然线上学习的内容时长较短,任务量不大,但却可以为课堂线下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在线下课堂上,由于学生们已经先行学习,所以课堂上会有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提问题,教师解答问题。

2  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本科课程的听评课

信息化时代下,打造一流本科课程,不仅仅是打造课程本身,授课教师的成长,对打造一流本科课程至关重要,听评课便是对教师的成长有极大帮助的措施。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听评课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改进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进而加快“金课”的打造。

其一,传统的线下听评课模式,效率不高。在一堂课的45分钟内只能听一位教師的课,因为不能随意在45分钟内对其他教室进行串门、破坏课堂纪律,所以无法高效地帮助多位教师成长;其二,传统的线下听评课模式,对工作的地域限制非常严格。当下的线下听评课模式,上至专家学者,下至同事,必须在学校内才能够进行线下实地听评课,教授专家一旦与校方签订兼职劳动合同,便很大程度地受限于校方所在地域,对于很多资历较深的教授专家而言,其工作范围被地域限制住了,只能在特定的地点听评特定教师的课程,无法在更广的地域发挥其价值,无法帮助更多其他地域需要被帮助的教师成长。

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听课评课,不仅是目前疫情期间的举措,更是信息化教学长久发展的举措。尤其是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高校开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为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听评课提供了可能性,在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网络听评课又为听评课赋予了新的含义,我们过去无法想象,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听评课如何开展,这是因为路程、时间、金钱、难以组织等各方面的原因而无法成行,但是互联网为此提供了可能性,高校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全国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对于各高校打造“金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足不出户,只需通过网络即可实时进行点播、学习、点评、反馈等教育教研活动。

除此之外,同事之间互相听课评课,不注重方法,也是徒劳,所以,掌握正确的听评课的方法也是比较重要的,笔者曾经访问一些教师,得到的总体说法是“费力不讨好,花了很多工夫,评课时没有得到实际的帮助”。

在我们看来,对本科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和讨论是存在利害关系的。依照利害关系的不同,我们把本科课程评价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评人。评课者认为评课就是评人,以课的质量来衡量执教者的水平。比如,对申报“特级教师”称号的教师,上级会组织一个考察组进如教室听课,看他是否有特级教师的水平;至于各级各类的优质课比赛,最后颁发的奖状不是奖励这节课,而是奖励执教者。这是一种最具利害关系的评价,评上“特级教师”称号的好处很多,所以即便很辛苦,大家仍愿意参与其中。第二种是评课,一般出现在学校和区县的教研活动中。“我认为这节课很成功……”“这不是一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你的课有这些优点……,还存在一些问题……”等是常见的评语。这里,尽管评的是课,但课成寄托了上课教师的梦想和希望,对课的评价仍然会对上课教师产生情绪上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利害关系。因为可能“费力不讨好”,会使教师在此过程中丧失积极性。

利用互联网进行听评课对于解决这一问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例如:各高校教师之间相互进行听评课;“双一流”学校教师参与地方高校听评课等措施在互联网时代显得轻而易举,其能够在一定程度缓解部分差异,推动高校“金课”打造,并且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有利于促进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共同提高。

针对“影视特效”课程,授课教师成立了教研组,组内教师们在疫情期间利用互联网进行听评课,同时,本校专家教授们也经常来课堂听课,还邀请了北京电影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学校的教授进行了网上听评课,无论是同事还是专家学者,皆避开了对授课教师本人的评价,而是对课程和方法进行评价,比如这个教学情境应该如何改进,导入课程内容的方法应该变换为哪种导入法更为有利等,授课教师受益颇多。这既是课程的成功,也是不断成长的授课教师的成功。

3  依托“互联网+”大赛的赛教融合常态化

提到赛教融合,大家并不陌生,伴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专家学者们也都在提倡赛教融合,尤其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更是如火如荼。笔者认为,赛教融合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停留在某几节课,停留在某一周课的内容上,而是将其常态化,即课程从始至终都要进行赛教融合,尤其是近几年,“互联网+”的提出更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中国工程院李京文院士表示,教育问题是中国人民关心的大事,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缺陷和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要通过改革和创新,特别是要在新形势下通过“互联网+”来提升我国教育的质量,发展中国的特色教育。

“影视特效”课程依托“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从第一节课开始,便种下了竞赛的种子。众所周知,“影视特效”是一门以相机操作和软件操作为主的课程,虽然课本上有理论性的知识,但篇幅比较少,在“影视特效”这门课中,理论部分只占约三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这一部分偏理论的内容,会在刚开课的时候讲授给学生,恰恰刚开课的这段时间是教师们最容易忽视赛教融合的时间,有些教师一笔带过,有些教师干脆不讲,直接等到实操的时候再说,其实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对竞赛的熟悉和理解的。教师应该把赛教融合的理念贯穿始终,从第一堂课开始,便时不时地提及竞赛相关知识点,尤其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或者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布的优质竞赛,把这些内容融进课堂,多给学生播放一些获奖案例穿插于教学中,既是学习也是放松,学习是指对学生来讲,开阔了眼界,知己知彼,心中有了数,放松是指学生在观看获奖短片时间内不用去听教师划重点,不用聚精会神地望着教师,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

山东华宇工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的学生,通过学习“影視特效”这门课程,依托“互联网+”大赛的赛教融合常态化,对竞赛相关知识的把握越发精进,教师每堂课都将竞赛知识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教育厅、共青团山东省委员会、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的大学生新媒体艺术大赛中,由“影视特效”授课教师参与指导,山东华宇工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本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荣获二等奖;另外在全国第七届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项目中获得三等奖。与此同时,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我院学生亦是取得了入围奖等不俗的成绩,这为打造一流本科“金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结  论

从线下教学到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教学,有效突破了传统地域化的限制,提升区域内教研联动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汇聚了本土优质本科课程资源;从线下听评课到线上听评课,使被听课教师成长更高效、使听评课教授学者不再过多的受地域限制;从常规教学到依托“互联网+”大赛的赛教融合常态化,锻炼大学生的设计创新、软件操作与创业就业能力。此外,我们还需要不断思考新的教学培养模式、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继续探究打造本科“金课”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斌娟,韩春梅,王志敏.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J].大众文艺,2020(5):215-216.

[2] 郑冬梅,李奕松,刘京国.新时代背景下打造金课的思考 [J].教育教学论坛,2020(8):337-338.

[3] 罗文世,颜松.“互联网+云课”教研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J].现代信息科技,2019,3(16):192-193+196.

[4] 曲欣欣.职业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融合教学模式研究——以《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大赛为例 [J].智库时代,2019(50):130-131.

[5] 吴屹,胡冬梅,唐洁.一流本科建设视角下高校“金课”打造的实然与应然 [J].教育现代化,2019,6(91):102-104.

作者简介:闫鹏(1987.08-),男,汉族,山东德州人,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本科教育金课教学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