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干预对围术期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2020-07-30程媛昕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4期
关键词:负性围术体位

程媛昕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江西南昌 330029

手术作为一类强烈应激源,易使患者产生较多应激反应。这些应激反应不仅会对手术的顺利开展产生影响,同时还会阻碍切口愈合与身体康复[1]。因此,积极采取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意义重大。伴随医疗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对护理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优质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仅保留了传统护理的优势,还对护理中现存及潜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能为患者提供连续、动态和完整的护理[2-3]。本文旨在探讨围术期手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应激反应和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选82例手术患者纳入本研究,就诊时间均为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采用均等双盲划分法将其中41例纳入对照组,剩余41例纳入观察组。两组中男女比例分别为25∶16、24∶17;年龄范围分别为23~76、24~75岁,均值分别为(48.25±7.38)、(48.30±7.35)岁;两组中胃肠手术、乳腺手术、肝胆手术患者比例分别为19∶11∶11、18∶10∶13。组间各项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4]:(1)均与手术治疗标准相符同时均是首次开展手术治疗者;(2)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疾病者;(2)存在精神类疾病者;(3)存在语言障碍者;(4)不愿配合此次研究或者中途退出者。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术前护理 对照组:予以常规心理护理,常规术前询问与检查,常规手术准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采取统一访视指导语,具体访视内容包含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类型以及临床症状等,利用实验室检查与患者体质量及体型等评估其营养状态和是否需行营养支持;采取拉家常方式与患者开展交流沟通,积极引导其表达疾病引发的不适感和对手术治疗存在的担忧,有助于评估其心理状态,后依据评估结果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告知患者过度的心理压力会造成血压和心率改变,最终会影响手术的实施,鼓励其采取积极心态面对手术;在术前访视的过程中给患者和其家属说明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并讲解手术治疗目的和麻醉方法等,就术中的体位配合开展指导;向患者讲解术前留置胃管和禁食禁饮能确保手术安全,要求其积极配合术前各项准备工作。

1.2.2术中护理 对照组予以常规体位指导,常规麻醉并做好无菌保障,降低患者术中感染风险,常规执行手术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组:除进行上述护理外,在入手术室后,由巡回护士给患者介绍手术室的布局及环境,以防其因环境改变导致心理上的不适;手术室中设立专门的输液室,输注前应详细咨询患者的过敏史,输注过程中再次给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其负性情绪;巡回护士依据麻醉和手术体位需要,协助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同时做好预防坠床等防护工作;将手术床单维持在干燥平整状态,避免手术压疮。做好保暖,对手术时间较长者,术前应将电热毯铺在床单下,输液时采取加热装置,对输注液体与胸腔冲洗液进行加温至40 ℃左右,有助于维持正常体温,防止术后出现低体温性高热;依据手术流程和进展,器械护士应做到准确及时地传递手术有关器械,使手术时间缩短,避免应激反应因手术时间过长而加重。

1.2.3术后护理 对照组予以常规体位指导,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护理预防堵塞现象发生,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等并发症;观察组在此基础,在巡回护士将患者安全送回病室后,协助其采取舒适体位,同时摆放肢体至功能位,妥善固定引流管,确保畅通;与护士进行床旁交接;患者彻底苏醒后应及时予以祝贺,并依据其疾病类型和术后恢复情况予以康复指导,能促进其肠蠕动,减少有关并发症出现。

1.3观察指标 (1)应激反应:分别在入院8 h内及术后24 h对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测量。(2)负性情绪[5-6]:分别在入院8 h内及术后24 h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3)并发症:包括感染、引流管移位或者脱落、切口积血或者出血及术后高热等。

2 结 果

2.1两组的应激反应对比 入院8 h内,两组心率、SBP及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心率、SBP及DBP较对照组更趋于正常(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应激反应对比

2.2两组的负性情绪对比 入院8 h内,两组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间负性情绪的比较分,n=41)

2.3两组的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感染1例、术后高热1例;对照组:感染、引流管移位或者脱落、切口积血或者出血、术后高热各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少于对照组的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94,P<0.05)。

3 讨 论

3.1优质护理干预对围术期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优质护理干预,从入院后的环境介绍、健康宣教、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多方面开展干预,有助于患者维持最佳心态和更好睡眠;术中采取舒适体位,并做好隐私保护,能取得患者术中积极配合,减轻因生理和身体不适引发的应激反应,进而防止血压波动过大影响到手术治疗[7]。本研究发现,术后24 h,观察组的心率、SBP及DBP较对照组更趋于正常,说明手术患者围术期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可减轻其应激反应。

3.2优质护理干预对围术期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患者因过分担心手术创伤、疗效与术后康复,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严重者可出现睡眠障碍[8]。依据患者心理特点,从入院后开始予以心理干预,给其耐心讲解手术目的、镇痛方法和麻醉方法等,帮助其树立起对手术治疗和术中配合的正确认知;此外,告知负性情绪会使心理应激反应加重,影响手术开展与康复,引导患者积极开展自我调整,给其提供有力支持,将其心理维持在最佳状态,进而使其顺利度过整个围术期[9]。本研究发现,术后24 h,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说明手术患者围术期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可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

3.3优质护理干预对围术期患者预后的影响 手术并发症会对术后康复产生严重影响, 虽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能一定程度降低切口感染率,但术前禁食会造成营养失衡,而术野暴露更易导致病原微生物侵入,细菌还能沿着引流管造成逆行感染。通过术前加强营养评估及支持,能改善患者体质,提升其手术耐受度;术后做好切口及引流管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活动,能帮助其恢复胃肠功能;术中对输注液体进行加温,能有效避免低体温引发的术后高热。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并发症比对照组更少,说明手术患者围术期予以优质护理干预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改善其预后。

综上所述,予以围术期手术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能减轻其应激反应,改善其负性情绪和预后,值得采用。

猜你喜欢

负性围术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