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AFP、GP73水平检测对非肝癌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价值

2020-07-30王保龙陈道俊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4期
关键词:期组平均年龄代偿

何 静,王保龙,赵 亮,姜 徽,陈道俊

1.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安徽合肥 230001;2.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安徽合肥 230022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常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生化指标以及肝组织穿刺活检来评价患者病情和指导用药;但是,肝功能生化指标无法准确反映肝脏损伤状态;肝组织活检虽然是判断肝脏坏死性炎症及肝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但为有创操作并存在潜在出血风险,并未被广泛推荐使用[1-2]。血清甲胎蛋白(AFP)是世界范围内肝脏疾病应用最广泛的经典标志物,但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不高[3];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与肝病的关系密切,在肝脏出现急、慢性炎性反应或肝纤维化时,GP73表达明显上调[4-5],可以作为CHB的有效监测指标,与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效能[6]。国内外对这两个指标在肝癌中的应用报道较多,而对在非肝癌慢性HBV感染者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两种血清标志物在非肝癌慢性HBV感染者不同疾病阶段的水平特点,以及评价它们对CHB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57例慢性HBV感染者纳入研究,排除慢性HBV感染所致肝病以外的其他良性肝病和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慢性HBV感染分类进行分组[7]:CHB肝硬化失代偿期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4.03±13.01)岁;CHB肝硬化代偿期组44例,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57±11.48)岁;CHB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39±12.46)岁;HBV携带者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89±11.39)岁。另外,选取该院同期的30体检合格的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4.33±17.55)岁。5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研究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CHB和肝硬化的诊断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8]。通过询问病史、实验室和病理、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上腹部CT及磁共振)确诊。HBV携带者是指没有肝炎的症状和体征,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半年以上,肝功能指标正常的HBV感染者;肝硬化失代偿期是指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超出肝功能的代偿能力,临床表现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所致的症状和体征。

1.2方法 GP73检测采用北京热景公司UPT-3A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AFP检测采用罗氏公司Cobas8000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及配套试剂;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分离胶试管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室温放置1 h,以3 8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并尽量于3 h 内检测;当天无法检测的血清标本分离后保存在2~8 ℃冰箱中,次日检测前于室温静置。结果判断:(1)AFP≥7 ng/mL为阳性;(2)GP73≥150 ng/mL为阳性。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呈非正态分布,故采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多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引入标准为P<0.05,剔除标准为P>0.10,方法为Enter,从而产生多指标联合预测概率这个新变量,以此作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AUC)及95%置信区间(CI),评价血清AFP、GP73对CHB肝硬失代偿期的诊断价值。

2 结 果

2.1各组血清AFP、GP73检测水平的比较 CHB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AFP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GP73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血清AFP、GP73检测结果比较[M(P25~P75),ng/mL]

2.2血清AFP、GP73单项和联合检测用于CHB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 ROC曲线分析显示,AFP、GP73联合检测的AUC大于单项检测,见表2、图1。AFP、GP73用于鉴别诊断的临界值设定:AFP为9.90 ng/mL,GP73为66.36 ng/mL。

图1 血清AFP与GP73单项和联合检测的ROC曲线分析

表2 AFP、GP73单项及联合检测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的ROC曲线参数

2.3血清AFP和GP73单项及联合检测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见表3。

表3 单项或联合检测的部分诊断效能参数[%(n/n)]

3 讨 论

肝硬化的病理基础是肝纤维化,由于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因此对肝纤维化的早期检出和准确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有部分慢性HBV感染者血清ALT水平在正常范围,但是肝组织却已经发生了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若仅根据血清ALT水平作出判断,将延误抗病毒治疗的时机[9]。AFP是一种糖原蛋白,来源于胚胎干细胞,可通过肝实质细胞以及卵黄囊细胞合成,在新生儿出生15 d之后AFP水平逐渐减少,最终由清蛋白替代,因此在成人体内AFP的水平很低[10]。本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HBV感染组间AFP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健康组。

GP73主要由胆管上皮细胞表达,而肝细胞表达很少甚至不表达,GP73的表达受炎性因子调控。在培养的肝细胞中,IFN-γ、IL-6能上调细胞内GP73水平,TNF-α能下调GP73表达[11];在损伤的肝细胞中,GP73的表达明显上调[12],导致大量GP73分泌入血,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组织中GP73表达水平比正常肝脏组织高70倍[13]。本研究中,血清GP73水平由低至高依次为HBV携带者组、CHB组、CHB肝硬化代偿期组、CHB肝硬化失代偿期组,GP73的水平随着慢性HBV感染者的疾病进展以及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CHB肝硬化失代偿期组GP73中位数水平高达157.61 ng/mL;GP73单项检测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度较高;AFP和GP73联合检测的AUC最大,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准确度较高,与文献[10,12]的报道一致。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效能,这对于慢性HBV感染者病情进展的判断具有参考价值,也有助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

综上所述,血清AFP、GP73检测,方法简单、快速,血清GP73表达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慢性HBV感染者病情和CHB纤维化进程的判断;未来还需要对血清GP73这一标志物进行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深入探讨其生物学特征。

猜你喜欢

期组平均年龄代偿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患者PBMC 中Fas/FasL 表达及免疫机制研究*
低水平HBsAg患者纤维化分期特征及其与血小板的相关性分析
癌胚抗原、糖蛋白抗原联合检测对不同分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韩国人平均年龄41岁
网友真实状况鉴别手册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阿德福韦酯联合加味逍遥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