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大型菌物资源研究

2020-07-30章世鹏李奇缘严清孝李林辉

食用菌 2020年4期
关键词:牛肝菌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章世鹏 李奇缘 昝 玺 严清孝 李林辉*

(1四川省旺苍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广元628200;2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菌物是地球生物圈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生物类群之一。所谓大型菌物,可解释为肉眼可见,徒手可摘的真核菌类生物,主要由大型真菌组成,另外还包括部分管毛生物界的类真菌如卵菌等,以及原生动物界的类真菌如黏菌等[1]。目前人类关于菌物物种多样性的知识还非常贫乏,尚有96%的真菌有待人类去发现、研究及利用[2]。

四川米仓山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地处米仓山—大巴山山脉西段南坡,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境,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3]。保护区内植被类型主要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山地常绿针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山地次生灌丛等[4]。保护区行政区域包括鼓城乡北部的鼓城、金竹、跃进、关口等4 个村和檬子乡的柏杨、店坪2个村,总面积23 400 hm2。

李大东等[4]调查保护区植物资源,但未调查大型菌物,众多有价值的菌类有待人们去发现。鉴于此,笔者受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委托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菌物资源调查,为保护区更好地开展物种保护工作提供资料,为当地的大型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调查鉴定

1.1 样地设置

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样线法进行野外大型菌物采集[5]。为使采集工作覆盖整个调查地点,依据米仓山三个保护站范围,对每个保护站设置7条样线,每条样线沿海拔梯度从山沟到山顶,且覆盖保护区内所有植被类型及大部分面积,沿样线踏查。

1.2 野外采集样本

采集时间为2018—2019 年的3—10 月。采集时分层寻找,详细记录采集标本的大小、数量,生境、海拔、经纬度、采集时间地点,附近植被类型等[6]。采集的标本尽量保证完整,且每份标本均用密封袋单独保存编号,以便随后的标本形态鉴定工作。同时对部分具有经济或开发价值的大型真菌子实体,就地在尽量无菌环境下,用火焰灼烧灭菌过的镊子和手术刀,迅速挑取其内部菌肉置于2 mL Eppendorf管装的PDA培养基内,带回实验室分离培养。

1.3 种类鉴别及归类

采集的标本通过广泛查阅各种大型真菌彩色图谱和分类学著作,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鉴定方法,即通过肉眼观察标本的菌盖、菌褶、菌柄形态、颜色以及附属物[7],对于疑难种辅以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鉴定;同时将材料置于5%的KOH 中或蒸馏水中进行显微镜观察子实体的微观特征[8]。根据样本的宏观和微观特征,结合标本照片,并参照大型真菌彩色图谱《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中国大型真菌》[9]《中国蕈菌原色图集》[10]《中国药用真菌图志》[11]以及黑白图鉴《毒蘑菇》[12]和《中国经济真菌》[13]等文献,依据Ainsworth(1973)系统和《真菌学辞典》第10版[14]等进行鉴定分类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保护区菌物分类组成

经过2 年的实地调查和鉴定发现,保护区内的大型菌物资源丰富且可利用价值高。调查共发现已知大型菌物276 种,其中大型真菌275 种,隶属2门5纲18目58科128属;原生动物界大型黏菌1种。

2.2 保护区大型菌物科属种统计

保护区科属种统计如表1。米仓山大型菌物科属种繁多,合计59 个科及1 个地位未定类群科,129属,276 种。依据《菌物词典》第10 版及《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等文献,将其中刺银耳属(Pseudohydnum)归为科地位未定类群。鹅绒菌科(Ceratiomyxaceae)为本次调查中原生动物界唯一的科。

2.2.1 优势科

将物种数≥10 的科定为物种相对丰富的科。由图1 可知,物种相对丰富的科有9 个,含57 属135种,占总种数的48.91%,总属数的44.53%,科数的15.25%。物种数最多的科为红菇科(30 种),其次为牛肝菌科(17种)、多孔菌科(15种)、鹅膏科(15种)、口蘑科(14种)、蘑菇科(12种)、小皮伞科(12种)、丝膜菌科(10种)、锈革菌科(10种)。

红菇科常见物种有日本红菇(Russula japonica)、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等;牛肝菌科常见的物种有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亚洲小牛肝菌(B.asiaticus)等;多孔菌科常见的物种有毛栓孔菌(Trametes hirsute)、云芝(T.versicolor)等;鹅膏科常见的物种有格纹鹅膏(Amanita fritillaria)、红黄鹅膏(A.hemibapha)等。

表1 米仓山山自然保护区菌物资源科、属和种的数量统计

图1 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优势科(≥10种)

2.2.2 优势属

依照物种数≥5分为物种相对丰富的属。由图2可知,物种相对丰富的属有11 个,有91 种,占总种数的32.97%,总属数的8.59%。其中,物种数最多为红菇属(19 种),其次为鹅膏属(15 种)、乳菇属(10种)、丝膜菌属(8 种)、小皮伞属(8 种)、韧革菌属(6种)、齿菌属(5 种)、粉褶蕈属(5 种)、牛肝菌属(5种)、锈革菌属(5种)、枝瑚菌属(5种)。

图2 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优势属(≥5种)

2.3 保护区大型菌物经济价值

保护区可利用的食用、药用大型真菌种类繁多。由图3 可知,保护区内食用菌有102 种,占调查总数的36.96%;药用菌18 种,占调查总数的6.52%;毒菌23 种,占调查总数的8.33%;食药兼用菌6 种,占调查总数的2.17%;食毒不明89 种,占调查总数的32.25%。另有38 种尚未见报道。保护区调查发现的可食用、药用菌共计达126种,达到调查总数的45.65%。

2.4 保护区大型菌物资源利用分析

图3 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经济价值

保护区野生食用菌物种繁多。如香菇(Lentinula edodes)、变 黄 喇 叭 菌(Craterelluslutescens)、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香乳菇(Lactarius camphoratus)、美味红菇(Russula delica)、丽江块菌(Tuber lijiangense)、美味牛肝菌(Boletus meiweiniuganjun) 、美 丽 乳 牛 肝 菌 (Suillus spectabilis)、黄干脐菇(Xeromphalina campanella)、淡紫 枝 瑚 菌(Ramaria pallidolilacina)、红 黄 鹅 膏(Amanita hemibapha)、紫丁香蘑(Lepista nuda)、湿黏田头菇(Agrocybe erebia)等。另外保护区还有较多具有待开发价值的大型经济菌物物种,如多见于东北和青藏地区[2]的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其肉质鲜美且食药兼用,调查发现其在米仓山保护区针叶树林分布广泛,适合开展人工驯化栽培;虎掌刺银耳(Pseudohydnum gelatinosum)在保护区针阔混交林中有较大数量的分布,是十分美味的野生食用菌之一,但目前还未见驯化栽培报道,可以结合当地环境,开展人工驯化栽培的研究;黄伞(Pholiota adiposa)子实体色泽艳丽,入口滑嫩,富含多种矿质元素[16];硫黄菌(Laetiporus cremeiporus)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食药兼用;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又名松茸,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

保护区药用真菌种类多。如蛾蛹虫草(Cordyceps polyarthra)、下垂线虫草(Ophiocordyceps nutans)、鲜红虫草(C.cardinalis)等虫草科真菌,药用价值高,在狮子坝保护站范围内分布众多,应给予保护;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中药名称为威灵仙、鸡茯苓、乌灵参等,是一著名的中草药。另外还有灵芝(Ganoderma lingzhi)、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粒皮马勃(Lycoperdon asperum)、毛嘴地星(Geastrum fimbriatum)等众多药用价值高的大型真菌,具有较高开发价值。

保护区毒菌种类较少,主要集中在鹅膏属的大部分物种。鹅膏属毒蘑菇如豹斑毒鹅膏(Amanita pantherina)、残托斑鹅膏(A.kwangsinsis)、浅褐鹅膏(A.francheti)、格纹鹅膏(A.fritillaria)等。红菇属有毒物种也较多,如毒红菇(Russula emetica)、密褶红菇(R.densifolia)等;另外还有牛肝菌属、丝盖伞属、盘菌属等少量物种。由于鹅膏属物种毒菌种类较多,建议不采食。红菇属物种中毒菌与食用菌区分难度较高,容易误食有毒菌。建议尽量不采食,或采食当地具有食用历史的常见物种,如乳菇属的香乳 菇(Lactarius camphoratus)、云 杉 乳 菇(L.deterrimus)等。

3 讨论

对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大型菌物的初步调查结果,共鉴定出大型真菌275 种、大型黏菌1 种。其中,红菇科、牛肝菌科、多孔菌科种类丰富,这与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多样的植被群落及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关。保护区食药用菌种类接近总物种数的一半,且有部分高价值、高营养的物种,具有良好开发价值。米仓山保护区环境气候十分适合大型真菌的生长繁殖,应多开展食用、药用菌的开发工作及野生种的驯化栽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大型菌物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巨大。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大型菌物资源,野外大型菌物调查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时间和气候因素的制约,仅对四川米仓山保护区大型菌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许多真菌还有待进一步发现和鉴定。今后还将持续对保护区内大型菌物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分析其群落关系、区系分布等,为大型菌物资源的综合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牛肝菌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牛肝菌菜谱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云南发现4.2公斤野生牛肝菌
几种野生牛肝菌的红外光谱及其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牛肝菌扒菜心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