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治疗不同临床分期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0-07-3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3期
关键词:电切术尿道前列腺

武 飞

(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前列腺增生是男性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泌尿系疾病,是老年男性中引发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不同的临床症状时期用相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会带来不同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约有40%以上的前列腺增生患者需进行前列腺手术治疗,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可明显改善排尿困难的症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在临床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为进一步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最佳时机,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筛选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前列腺增生症并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共15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前列腺增生并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共150例,患者的年龄为57~87岁,平均(74.2±3.6)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均进行了泌尿系彩超、肛诊、肾功能、尿流率、尿流动力学等检查,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进行评分、采用《生活质量指数》(QOL)进行评分。对肾积水、肾功能不全患者,留置导管0.5~2个月后,复查肾功能恢复正常、泌尿系彩超无肾积水,安排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术后留置尿管5~10 d,拔除尿管均恢复了自主排尿功能。术后1月后返院复查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进行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进行评分,比较三组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效果。

1.2 观察研究指标

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的研究指标进行记录分析:①最大尿流率(Qmax),采用尿动力的尿流率测定仪测定,以膀胱内的尿量超过150 ml为有效;②临床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使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进行评定评分,总分35分,分值越高说明临床前列腺症状越重;③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使用《生活质量指数》进行评定评分,总分6分,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低。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的研究指标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来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率(%)进行表示,行x2检验;记录的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s)来表示,使用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1 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IPSS评分及前列腺质量比较(±s)

表1 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IPSS评分及前列腺质量比较(±s)

注:与A组比较①P<0.05;与B组比较,②P<0.05

组别 n 最大尿流率(ml/s) IPSS 评分(分) QOL(分)治前疗 治疗后 治前疗 治疗后 治前疗 治疗后A 组 50 8.6±4.7 15.1±4.5 16.5±5.2 10.8±3.1 2.8±0.5 1.8±0.3 B 组 50 8.1±5.2 14.5±4.9 17.6±4.9 12.2±3.2 3.2±0.4 2.2±0.4 C组 50 7.5±4.6 11.6±4.7①② 21.5±5.4 18.4±4.7①② 4.3±0.7 3.6±0.6①②

2 结 果

根据观察研究指标的统计数据分析,三组患者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治疗后1月的最大尿流率、临床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指标较术前均有改善,但A组、B组最大尿流率、IPSS评分和QOL评分经TURP治疗后明显改善;C组最大尿流率、IPSS评分及QOL评分改善不明显,A组、B组的改变幅度明显大于C组,C组与A组、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讨 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组织学上,前列腺基质和腺体成分增生,前列腺解剖增大,尿动力学膀胱出口梗阻[3]。根据出现排尿困难症状的严重程度,临床医师将前列腺增生症分成三期:一期为患者已出现排尿困难,呈排尿无力,尿频,尿频是以夜尿增多为主,排尿后膀胱内没有残余尿;二期是指膀胱逼尿肌代偿不全,不能将膀胱内尿液完全排出而出现残余尿,这种情况容易合并细菌性膀胱炎,出现尿急、尿痛,甚至会出现发热;三期是指膀胱逼尿肌失代偿,由于长期排尿费力,引起膀胱排空机能减退,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加而发生尿潴留、肾功能不全。前列腺增生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期膀胱排空不全会导致细菌残留,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残余尿的增加和膀胱的过度扩张导致膀胱张力降低,最终发展为梗阻性肾病,导致双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或合并膀胱结石,腹股沟疝等其他并发症[4]。前列腺的临床症状分期在决定治疗方案上有一定的意义。医师们通常认为,在前列腺的临床症状的第一、二期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疗效显著,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第三期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患者术前忍受长时间的排尿困难的痛苦,并行药物治疗也花费不少金钱,此期选择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术后疗效差,术后患者出现LUTS症状改善不明显任需联合药物治疗。因此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手术是消除患者排尿困难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成为前列腺增生治疗的关键。李挺研究表明在前列腺的临床症状二期进行手术治疗前给予一定时间段的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的缓解患者的排尿困难症状,提高预后的生活质量,其中行药物治疗6个月后行手术治疗后的效果为最佳[2]。临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状出现第三期长期排尿困难,原因排空膀胱功能障碍,膀胱逼尿肌损害,TURP术后疗效差,因此膀胱逼尿肌状态与TURP手术疗效之间密切相关,TURP术前最大逼尿肌压力与术后排尿情况的相关性研究中[5],许克新等研究表明前列腺增生三期逼尿肌功能损伤严重,术后就有很高的几率症状得不到改善,由于排尿时间长,膀胱排空功能下降,导致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差,膀胱逼尿肌状态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手术疗效之间密切相关[6]。根据本研究数据显示:三组患者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1月后,三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临床症状IPSS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指标较术前均有改善,但A组、B组最大尿流率、IPSS评分和QOL评分治疗后明显改善;C组最大尿流率、IPSS评分及QOL评分改善不明显,其中A组、B组的改变幅度明显大于C组,C组与A组、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本次研究表明在前列腺增生的一期、二期患者选择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的治疗效果较术前明显改善。在前列腺临床症状的三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手术后的排尿困难症状改善差。术前根据临床症状分期对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疗效、预后有指导意义。由此提示,对于前列腺增生患者而言,在出现梗阻症状或开始出现残留尿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可有效消除患者的排尿困难的临床症状,这种情况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发展,监测膀胱逼尿肌功能,在逼尿肌功能失代偿之前,是选择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的最佳手术时机。

猜你喜欢

电切术尿道前列腺
利用横断后尿道板组织修复近段型尿道下裂的术式研究进展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前列腺钙化是怎么回事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电切术在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浅析针对性手术治疗措施在外伤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前列腺增大到底要不要治疗
尿道损伤诊治及合并症防治
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160例临床观察
不完全性重复尿道二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