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对策思考

2020-07-28张晨影刘丽琼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9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四个自信大学生

张晨影 刘丽琼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大学生 “四个自信”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四个自信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19VSZ051)”、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研究(19JD710091)”、2019年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现状调查分析研究(ysdyjs 20190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晨影,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向研究生;刘丽琼,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039

“第一道思想边境线”是保卫国家意识形态的“第一道防线”,坚定的信仰能为国家提供一条牢固的“国境思想保护线”,筑成一座坚固的“思想堡垒”。“治国必治边”,只有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牢固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才能强化“防线”的防御能力,保障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进行“四个自信”教育,以增强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學中加强“四个自信”的教育

2018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四个自信”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将“四个自信”的理论与知识与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充分融合,在思政课教学中加强“四个自信”的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旨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因此,要将这“四观”教育与“四个自信”进行充分融合,比如在讲解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中可以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成功为教学案例,阐明中国共产党人成功背后是因为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旨在通过讲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使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因此,要将“四个选择”与“四个自信”进行充分融合,比如在讲解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就可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发展进行梳理,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讲解,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因此,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四个自信”进行融合充分,比如在讲解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可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为教学案例,阐释如何在实践的基础上,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更加科学完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的讲解,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准确的认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因此,要将“两大飞跃”“两大理论”与“四个自信”进行融合充分,比如对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讲解时,可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四个自信”做重点说明与讲解;《形势与政策》旨在通过对国内外热点事件、国际关系等进行系统介绍,以阐明我国政府的基本立场、应对政策和基本原则,使大学生通过时事学习达到思想深化的效果。因此,要将现实问题与“四个自信”进行融合充分,引导学生用辩证思维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对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现实问题,提升“四个自信”的现实感。

二、在专业课教学中贯穿“四个自信”教育

2015年7月27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提出要“努力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引领、相关学科为补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支撑体系。”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具有差异性和独立性,同时二者又保持开放性和吸收性。只有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既立德树人、又育人育才,才能实现立德与树人、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 只有将每堂课都讲出“思政味”,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与专业课共同奏响“大合唱”。

在专业课教学中应该通过融合分析,嵌入“四个自信”教育。例如,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将“四个自信”融入到数学历史文化、定义、公式等之中,对华罗庚开创了“中国解析数论学派”的进行分析讲解,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在艺术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视觉与听觉的优势,通过耳濡目染感受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熏陶。比如欣赏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可以对歌词进行进一步分析,使学生感受在坚持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前提下,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巨变,从而增强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欣赏国画《长征》,可以从长征的光明就是我国现在所坚持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作为切入,使学生充分认识这一切的来之不易,增强“四个自信”的坚定信念。另外,学校党委应加强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在制度安排上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相互融合保驾护航;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发挥“课程思政”的关键,所有教师都有育人的职责,所有教师都应关注社会发展的热点,主动回应学生的关切,积极地引导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开展好“四个自信”的专题讲座

2018年4月发布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其中强调指出:“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重视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更加重视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要增强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四个自信”进行系统讲解。专题讲座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灵活性强、针对目标明确等优势。教师能够摆脱教材章节的束缚,由专题内容来制定教学内容,以增强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为教学目标,在充分考虑学生所关注的热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对“四个自信”有系统、完整地认识和了解,以坚定“四个自信”。

要开展好“四个自信”专题讲座,首先要关注于讲座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师必须用心钻研,在“研”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教”,精心设计,形成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的讲座,比如《在国际比较中坚定“四个自信”》《“四个自信”的四维解读》等,讲清、讲透何为“四个自信”、为什么要坚定“四个自信”,如何坚定“四个自信”。其次,要以现实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对当下问题与“四个自信”的结合进行讲解,例如2017,边疆民族地區某大学就打造了一场内容丰富的《以“四个自信”走出国门,做助力实现“中国梦”的志愿者》的讲座。赴亚洲国家孔子学院志愿者在这场活动中深刻地感知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走出国门应怀有怎样的精神面貌和自信。再次,要关注重大时间节点和注重党的会议精神的传达。例如,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关键时间节点上,以时间为主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与对比。在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以专题讲座的方式,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深化学生对会议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以增强“四个自信”。最后,学校相关部门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安排,给予经费支持和政策上的保障,对学生要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和考核任务,以深化学生学习效果。

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悟“四个自信”

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其中强调指出:“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四个自信”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推进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层面上当然是让学生掌握“四个自信”的基本内涵及其相关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内化“四个自信”的内涵,感悟“四个自信”的真谛和魅力,从而将“四个自信”融入自己的意识体系和行为习惯,形成牢固稳定的思想精神状态和信仰追求,达到心理自信和行为自信的统一。

如何切实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好“第二课堂”作用是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增强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以“四个自信”为主题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积极开展“新生第一课”等校内实践活动;高校还应充分挖掘本土红色文化,以实践活动为催化剂,使学生对本土红色文化产生共情,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转化为自信。云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包含博物馆、革命遗迹、烈士园林等,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团日活动、党日活动、边疆民族地区高校青马工程等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一二一” 纪念馆及四烈士墓、腾冲市滇西抗战纪念馆等,利用好这一资源优势,进一步培育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教师要做到进行精心设计、制定出主体清晰化、任务明确化的教学方案,持续关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相关部门应积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建构牢固的制度保障;此外,还要注意课内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利用,如组织辩论、观看资料片等,使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四个自信”。

注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Z].20 18.04.12.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Z].(教社科[2015]2号).

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增刊3):13.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地区四个自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漫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实施难及整改措施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