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老工业区的绿色转型之路
——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强力推进“绿美复兴”

2020-07-28

国土绿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沁河片区示范区

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是传统工矿老区,过度工业排放和严重的扬尘污染,曾使之成为邯郸市主城区最大的污染地,“脏乱差”“尘土飞扬”等一度成为复兴区的代名词。2017年,在复兴区第九次党代会上,把“生态靓区”同“工业立区”“商贸活区”“物流兴区”一起列为全区未来五年的“四大战略”,像抓经济、攻项目一样抓生态改善。

作为传统工矿老区,在邯郸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复兴区委、区政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狠抓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铁腕治污,生态攻坚,强力推进“绿美复兴”战略,传统工矿老区实现了绿色华丽转型。

复兴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造林绿化作为破解生态困局、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引爆点”。2017年,提出了“三年造林十万亩”的目标,3年来全区上下用心造林,截止2019年底辖区林木覆盖率达到了50%,形成了“两园一廊”绿化新格局,在全市喊响了“邯西生态区”这一品牌。复兴区正在从一个“工业污染区”向“绿色生态区”加速转变。

“拆”字当头,全面推进造林绿化

为了把过剩产能压减掉,把各类污染源铲除掉,复兴区首先做的就是“拆”,以势如破竹之势,拆掉“两高一低”企业,拆除所有“散乱污”,拆除违章建筑、临时棚亭,党员干部积极带头,群众广泛参与,做到“即拆、即清、即绿、即美”。

截至2019年,复兴区累计拆除“散乱污”“两高一低”企业近900 家,拆除各类违建5000 余处、260 万平方米,累计腾退土地1.3 万亩,实施拆违绿化6000 亩,打造各类游园、片林100 余处。这一拆,拆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拆出了干部群众的干劲,拆出了绿色发展的活力。

复兴区把“绿色”作为发展底色,以最坚决的态度植树增绿。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生态改善的第一抓手,按照“三年造林十万亩,让全区宜林面积全部披上绿装”的目标,大力开展“城区绿化、村庄绿化、廊道绿化、河渠绿化、荒山绿化”。2019年,全年共植树造林4 万亩,完成市定任务240%,森林覆盖率达到42%。过去3年,复兴区累计植树造林10 万亩。2020年,为办好省园博、市旅发两大盛会,复兴区全区形成一股劲、一条心、一个声音,将再完成造林2万亩。

在复兴区,不分一线二线全是前线,不分大小部门全是重要部门。领导干部带头干,大家加班加点干,日夜奋战,已经成为全体领导干部的共识。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植树任务,区委、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了《造林绿化目标责任状》,将造林面积、成活率等指标作纳入考核内容,纳入年终对单位主要领导的考核分数,并加大分值权重。

“造林攻坚期间,每天对各乡(镇)和牵头部门植树进度进行统计,并通过微信平台进行通报;每周开展观摩拉练,对各乡(镇)和各牵头部门的造林地块和精品观摩路线进行现场观摩打分排队。排名第一的乡(镇)街道颁发红旗,在大会上做经验介绍;排名最后的自领黄旗,做表态发言。”复兴区副区长郭安新表示,“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却在全区迅速形成了造林热潮。”

复兴区的造林绿化工作受到了全市瞩目,南北长10 公里、东西宽3 公里的邯郸市西部绿色生态屏障,正在复兴大地上迅速崛起。

因地制宜,着力描绘山水画卷

复兴区地处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以及自然文化优势,山水林田湖体系较为完善,特别是地处沁河水系的发源地,又分布着三河两渠九库,25 座塘坝,10 余处泉眼,打造山水生态片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禀赋。

2017年以来,依托山水自然资源优势,紧抓“生态靓区”战略,复兴区以承接国家和省市重大生态工程项目为契机,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超常规推进,建设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沁河生态文化片区、河北省园林博览会园区、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城区绿化工程“五大区域”绿化工程。

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作为西部生态屏障核心区,完成造林2 万亩,包括大地景观区、滨水森林区、炫彩森林区、红石景观区、休闲田园区和郊野探险区等。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除具有西部生态屏障功能外,还将作为邯郸市民游览目的地。示范区建成后将重塑良好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打造成为集观光、旅游、采摘、健身为一体的森林康养休憩地。

沁河美景 聂长青摄影

沁河生态文化片区南起康庄水库周边、西起北牛叫水库周边、东抵齐村西湖湿地,包括沿途20 多个村庄。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以农旅融合发展为带动,以沁河源生态环境修复为基础,采取“政府主导,社会投资,企业参与”的运营模式,重点对沁河12 公里流域开展绿化,打造自然风貌与民俗风情相互交融的乡俗文化生态旅游片区。据介绍,复兴区是沁河水系的发源地,沁河在流经复兴区河段九曲回肠,将沿途数个水库和20 多个村落串联在一起。沿岸村庄不但自然风光优美,还都有各自的历史典故,文化基础十分深厚,基于此复兴区精心谋划了沁河生态文化片区。

南水北调生态廊道片区,总长近10 公里的南水北调生态廊道,绿化范围两侧各宽100 米,总面积2000 亩,建设生态防护林,打造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为一体的高标准生态廊道。

同时,复兴区还重点推进了省园林博览会周边、赵王城周边等重点绿化工程,将生态片区打造与筹备省园博会、山水林田湖治理、打造美丽乡村等有机结合,走出一条符合复兴区实际的“生态靓区”之路。

一马当先,全力打造邯西生态区

2019年7月,邯郸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再次对复兴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快推进河北省第四届园博会各项筹备工作,突出自然生态,做好微地形处理,全力打造以沁河生态片区、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核心的邯西生态区”。

打造邯西生态区对于推进区域绿色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实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将推动复兴区实现从“工业污染区”向“绿色生态区”的彻底转变,要以“两园一廊”为重点,一马当先,全力打造邯西生态区。

复兴区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线,以“绿美复兴”建设为抓手,以建设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沁河生态片区、园博园为核心,统筹推进生态修复、空间规划、污染防治、生态旅游等各项重点工作。目前,园博园建设正在强势推进中,遵循“城市双修、生态优先”理念,紧扣“山水邯郸,绿色复兴”主题,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河北一流、邯郸特色”的要求,科学规划设计,高质高效建设。

为高标准提升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复兴区在“精细、精致、精品”方面下功夫,继续提升绿化景观,完善基础设施配置,按照5A 景区标准分步分批对六大区域及各景观节点进行打造。在示范区内,微地形改造和基础绿化工作已基本完成,新修建的百里森林观光大道将各区域和周边村庄串联起来,一座规模宏大、风景优美的城市绿肺、生态氧吧正在崛起。

沁河生态片区致力修复沁河生态,发展休闲旅游业。目前,青年路至南水北调主干渠的一期工程河道疏浚、景观绿化、配套建设等工作已全面竣工,并沿河打造了10 个景观节点。2020年重点对文化、环境、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综合提升,并着手启动北牛叫水库至青年路段的二期工程建设,确保8月份如期完工。同时,通过合作或外聘的方式,建立专业化的运营团队,高水平运营,开园接待游客。

作为传统工矿老区,为环境改善、生态恢复,复兴区付出了百倍的努力,绿化工作从起初的植树绿化、修复生态,逐步转变为建设邯郸城市后花园。在政府引领、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共同努力下,复兴区的环境好了,客商来了,游客多了,百姓乐了。

生态建设是千年大计,未来的复兴区将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绿色生态成为复兴区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

绿美复兴

猜你喜欢

沁河片区示范区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神奇的沁河杨庄改道工程
论《明史·河渠志》对运河与沁河的记载
沁河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副省长贺天才在沁河巡河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