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韵林海 千年绿城
——北京市通州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2020-07-28

国土绿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通州区公园森林

北京市通州区是京杭大运河孕育的一座历史名地,是大运河北端一颗璀璨的明珠,为首都建设、繁荣、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州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古老的文化渊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经济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境内大小河流13 条,运河蜿蜒,势若游龙;潮白河碧波千顷,渔歌唱晚。三河三路两侧百米绿色通道颇为壮观,形成天然生态屏障。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战略目标。以此为契机,通州区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两年来,全区按照“2018年对标达标、2019年提质增景、2020年全面迎检”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向2020年的完美收官不断前行。

大运河森林公园——副中心的绿肺 赵树生摄影

林网、水网、路网交织

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次到通州区参加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寄予了殷切希望。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森林城市建设工作极为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为通州区“创森”工作明确了方向。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新时代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是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有力抓手,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通州区作为北京市“创森”的首个平原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始终坚持高起点定位、高品质规划、高标准要求,各部门围绕中心、团结协作、攻坚克难,为有效开展“创森”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州区成立了“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通州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意见》,编制了《通州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年)》,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创森”工作,并成立督导小组,将“创森”工作纳入绩效考评,确保各项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对照森林城市五大体系40 项指标要求,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紧扣规划,落实“创森”指标

生态绿量显著提升,生态网络基本建成。全区各项生态建设指标稳步提升,生态格局进一步完善优化。积极推进“两带、一环、一心”的绿色发展空间布局,共新造林地8.85 万亩,辖区内森林覆盖率由申报之初的28.91%提升到33%。

城区绿化稳步推进,城市绿心特色突出。拆除原东方化工厂及周边低端产业,建设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城市绿心”,今年十一开园后,将为副中心发挥重大生态效益,成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金名片。同时,高标准开展行政办公区及周边生态景观建设,完成千年守望林及公园绿地建设,实施地栽花卉常态布置,打造10 条“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风景林荫道路,营造了优美、舒适、和谐、良好的生态环境。实施西海子公园、减河公园等9 个城市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并利用街边空地和裸露地块,建设口袋公园、休闲公园68 处,逐步提升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公园500 米服务半径覆盖范围;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和“老城双修”等工作,完成留白增绿6200 亩及八里桥地块等3 处城市森林建设。在城区绿地建设中,广泛使用多种乔木和乡土树种,保证栽植效果和成活率。城区绿化覆盖率、城区街道树冠覆盖率、城区新建地面停车场和乔木树冠覆盖率等指标显著提高。

通州区机关干部职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规模化苗圃

郊野公园蓝绿交织,“休闲游憩环”逐步闭环。沿副中心周边规划的由13 个公园串联组成的绿色休闲游憩环,目前基本建成8 个公园,启动建设1 个公园,推进实施4 个公园。其中,以永顺城市公园、刘庄公园、宋庄公园等工程建设为主体的北部一环实现闭环。全区建成万亩以上大尺度郊野公园和森林湿地8 处,建成镇域中心公园8 个,城郊大型生态旅游休闲场所数量均匀分布、搭配合理,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休闲游憩场所。

东西两带贯通南北,生态绿带协同发展。以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为载体,依托大运河、潮白河及周边森林湿地资源,以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为主体,建成东部生态绿带3.5 万亩;依托温榆河及两侧湿地,以东郊森林公园、台湖万亩游憩园等为主体,建成西部生态绿带2.6 万亩,以近自然的模式实现大尺度生态绿化,形成卫翼东西、贯通南北的水源保护林和风景带,城市重要水源地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健康。

生态产业蓬勃发展,建设成果富民惠民。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森林旅游,实践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创森”成果富民惠民的目标。

优化改良,推动特色林果业筑基强本。以“西集大樱桃”“张家湾葡萄”两个国家级地理标志为抓手,通过推广优新技术,改良土壤和设施设备,建设现代化高效果园,提升产量品质,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产业。目前,全区经济林面积共4.8 万亩,年产量4751 万公斤,年产值逾4 亿元。

规模集群,引领花卉苗木业提质升级。通过政策、资金引导,建设交易中心、培育品牌企业,促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林木花卉种苗体系。全区已建成规模化苗圃2.9 万余亩,规模化苗圃数量居全市第一,苗木自给率超过80%。

建管结合,促进森林旅游业全面发展。以大运河生态文化景区申报国家“5A 级”景区为契机,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品质提升,公园生态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大运河森林公园成功申报国家森林休闲体验基地。严格制度措施,保护利用现有森林和湿地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市场运作,引导不同景区向特色化、个性化和精品化发展,提升森林旅游综合品质。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形成以区级森林公园及镇域中心公园为主体,采摘园、农家乐等为补充的生态旅游产业链。全区年接待游人351.5 万人次,产值达38.5 亿元。

森林保障体系完善,生态安全基础扎实。不断开拓创新,强化科技引领,打牢生态建设保障基础,也为北京市提供有益经验和借鉴。

森林保障体系全面加强。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完善预测、预警和预防机制,保持34年无森林火灾发生;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档案规范齐全,保护率达100%;扎实开展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专项检查;依法依规开展征占用林地审批工作,为实施重大工程做好服务保障;严格执法,全区无重大林业违法案件,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积极探索建立新型集体林场经营管理体制,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全面提升试点区域平原生态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绿岗”就业,实现生态惠民富民。

智慧园林系统积极创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将科技与生态有机融合,积极搭建智慧园林系统平台,对城市绿化进行态势感知、分析研判,促进副中心数字生态城市建设。智慧园林作为通州区智慧城市的子系统,可带动通州40%的区域达到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绿色防控技术开拓领先。在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重点区域,分批试点、逐步推广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在逐步降低化学药剂使用量的情况下,控制区域内林业有害生物基数,提高林业病虫害绿色防控、应急防控能力,全区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1‰,无公害防治率超过95%。

教育宣传形式丰富,生态理念深入人心。深入贯彻“大地植绿、心中播绿”的生态理念,全方位开展“创森”宣传活动,营造全民共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浓厚氛围。

深化绿色生态理念,完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区级园艺驿站等生态科普教育基地20 处。推广“春植、夏养、秋抚、冬防”等多种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每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百余场,尽责率达80%。同时,在公园、城市绿地、绿道等生态服务场所,设置生态导向、生态科普标识和宣传栏,培养居民生态文明意识,享受森林城市建设成果。

多途径开展“创森”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按照“一个口号、两套视觉系统、四个实施阶段、六种宣传方式”的工作思路,通过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生态活动,引领全民植绿、爱绿、赏绿、护绿新风尚。利用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各类媒体加强宣传。积极开展各类生态科普活动。组织“创森”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等生态文化“五进”活动200 余场。在通州半马、绿道骑游节等赛事活动中融入“创森”宣传,营造了全民知晓、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樱桃采摘—金果天地

清风路

西海子公园

着眼未来,加快“创森”步伐

着眼未来,加快“创森”步伐提质、增量,通州区“创森”始终在路上。森林城市建设的核心在于“惠民”,为了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以社区公园、小微绿地建设为抓手,努力在群众身边建绿增绿,提供更多优质休闲游憩场所;树牢北京城市副中心意识,加大基础工作力度,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同时,依托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巩固生态绿化成果,扎实推进各类重大生态工程建设,高效提升城市绿量,构建集中连片、错落有致、功能完善的绿色空间。形成大尺度建绿、大体量容绿,绿色铺满通州的亮点特色。

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推进城市生态建设的新起点,是通州生态建设蓬勃发展的新契机,是久久为功、砥砺前行新征程。下一步,通州区将继续突出工作重点,完善空间布局,加快项目推进,探索森林城市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提升人民群众绿色获得感和幸福感,充分展示通州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水韵林海、千年绿城”的独特魅力。

通州东郊森林公园

古运河畔秀瑜伽 陈燕平摄影

猜你喜欢

通州区公园森林
产改进行时——通州区总工会打造全覆盖分层次的三级培训体系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灾情就是命令 抢险就是责任——南通通州区“8·29”特大暴雨应对处置纪实
在公园里玩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居民吸烟现况调查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