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鸟类保护成效显著 鸟类种数占世界六分之一

2020-07-28

国土绿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野化爱鸟候鸟

记者4月2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国积极建立鸟类自然保护区,实施濒危鸟类拯救保护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野生鸟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加大鸟类保护力度。我国有鸟类1445 种,约占世界鸟类种数的六分之一,是世界上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积极推进鸟类保护工作,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濒危鸟类保护工程等,加强鸟类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的保护,维护鸟类种群种源。新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首次将候鸟栖息地和迁徙通道纳入法律保护范围,将候鸟繁殖地、越冬地、停歇地和迁徙通道作为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目前,已建立以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2 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31 处,市县级自然保护区159 处,使鸟类资源以及候鸟迁徙得到积极保护。并重点开展人工繁育、驯养和野化放归,加强濒危鸟类保护。朱鹮由最初的7 只增加到4000 多只。中国最大的丹顶鹤人工繁育与野化研究基地——扎龙自然保护区,已人工繁育丹顶鹤超过1000 只,有350 只融入了野生种群。我国还顺利完成了世界首例中华秋沙鸭人工繁殖,确保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增长。

疣鼻天鹅 谢建国摄影

“爱鸟周”宣传

同时,围绕中日、中韩、中澳、中俄、中新等政府签署的候鸟保护双边协定及《迁徙物种公约》中的白鹤保护备忘录,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合作伙伴关系等相关内容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候鸟保护工作,提升了我国鸟类保护的国际形象和声誉。

据了解,今年2月,为保障候鸟平安迁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加强鸟类保护工作,强化种群及动态监测和疫源疫病防控预警。整合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效力,协同应对和打击鸟类非法贸易。加强区域性省际联防联控机制,全面提升区域性鸟类协同保护能力,有效遏制违法犯罪行为。

自1982年开始举办“爱鸟周”活动以来,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鸟类保护活动中,成为生态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力量。特别是,近年来保护候鸟志愿者“护飞行动”在各地蓬勃开展,为候鸟迁飞保驾护航。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约3.3 万人次的志愿者参加了护飞行动,行程累计达48万公里,拆除各类捕鸟工具1.9 万件,签署“共建爱鸟护鸟文明乡村”176 个,构建起主管部门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合作、共同保护的鸟类保护新机制。

今年“爱鸟周”的主题是“爱鸟新时代共建好生态”。从4月2日起,各地将陆续开展形式多样的鸟类科普教育宣传活动。4月2日,“爱鸟周”LOGO 正式揭晓。LOGO 的外形像“周”的第一个英文字母“W”和一只鸟;绿色代表“森林”,蓝色代表“蓝天”,象征着鸟的生活环境;“W”像鸟儿飞翔时候的动作,并融合爱心和保护的双手,代表奉献爱心,保护鸟类,体现保护好野生鸟类,传播生态文明的理念。

白尾海雕 徐永春摄影

白鹤 周海燕摄影

鸿雁 李理摄影

鸳鸯 谢建国摄影

猜你喜欢

野化爱鸟候鸟
我们都爱鸟
爱鸟人数据调查
“再野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新思路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爱鸟的人
“洋候鸟”回闽过年
爱鸟
“0”与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