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精神科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7-27李彦廖波卓小红廖婷唐宁郭晓玉王玲

中国医学创新 2020年19期
关键词:精神科综合护理干预

李彦 廖波 卓小红 廖婷 唐宁 郭晓玉 王玲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精神科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78例重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积极心理、精神病症状情况、社会功能、自尊水平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幸福进取者问卷(HEI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自尊量表(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精神科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积极心里、精神病症状及社会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精神科 重性精神病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major psychosis in the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78 patients with major psycho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8 to July 201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40) and control group (n=38).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fter intervention, positive psychology, psychotic symptoms, social function, self-esteem and complianc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all dimensions of happy enterprising individual questionnaire (HEIQ)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all dimensions of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 score of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core of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 (SD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score of self-esteem scale (S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otal complia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major psychosis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It has positive clinical value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Major psych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Yichun City, Yichun 336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19.025

重性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癥、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等精神疾病,由于普遍存在复发率高、治疗难度大、致残率高的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存在极大的影响,患者不仅会出现自卑、绝望等负面情绪,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自残、轻生等情况,如果没有及时予以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预后十分不利[1]。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展开有效的护理可以激发患者自信、积极等正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幸福感,有利于改善预后效果[2]。因此,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展开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78例重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均符合最新重性精神病临床诊断标准;均为初次发病;均可以生活自理。排除标准:存在家族遗传史者;既往受过严重心理创伤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38)。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为患者进行简单的疾病指导、饮食护理等[3]。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进行讲解,针对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告知患者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以及存在的潜在风险,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不同的精神疾病有一定的共性,也有一定的差异,护理人员要进行区分,同时还要告知患者按时、按量规律服药的重要性[4-5]。(2)心理支持:由于疾病的因素,患者在生活中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情况,护理人员要给予心理支持,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产生原因,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解决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避免对其造成伤害,而且,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评价,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给予情感支持,重点分析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引导患者克服困难,为其构建生活自信[6-7]。(3)社会支持: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进行康复功能训练,例如:可以为患者制定合理规律的作息时间,指导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整理,在疾病初期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进行演示,当患者能够独自掌握的情况下,指导其独立完成,并展开监督。医院也可以通过举行座谈会等活动,引导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告诉患者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患者参加购物活动或者文娱活动,也可以定期组织体育游戏比赛,调动患者的参与性,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根据患者的职业特点,对其进行职业培训,提高患者的社会参与力,调动生活积极性[8-9]。两组均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积极心理情况。干预后利用幸福进取者问卷(HEIQ)进行测评,分为幸福感、自我肯定、管理目标、克服困难、人际关系及学习成长6个部分,30个条目,每条目采用1~5分评分,分值越高积极心理越理想[10]。(2)比较两组精神病症状情况。干预后利用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展开测评,共18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7分评分。比较其中焦虑抑郁、活力缺乏、思维障碍及敌视猜疑四个方面,分值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11]。(3)比较两组社会功能。干预后采取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展开测评,总分0~20分,社会功能情况与最终得分呈负相关;(4)比较两组自尊水平。干预后利用自尊量表(SES)测评,共10个问题,每个问题1~4分,得分越高自尊程度越好[12]。(5)比较两组依从性。干预后采取本院自制量表测评,分为完全依从(患者可以按照医护人员要求完成各项操作)、部分依从(患者需要借助家属或者他们帮忙才可以按照医护人员要求完成各项操作)、不依从(患者无法完成医护人员要求的操作)[13]。总依从=完全依从+部分依從。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35~86岁,平均(60.5±12.7)岁,病程1~12年,平均(6.5±2.4)年,其中包括:精神分裂症10例、双相情感障碍10例、偏执性精神障碍10例、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8例;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34~87岁,平均(60.5±13.1)岁;病程1~12年,平均(6.5±2.8)年;其中包括:精神分裂症10例、双相情感障碍10例、偏执性精神障碍10例、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HEIQ评分比较 观察组幸福感、自我肯定、管理目标、克服困难、人际关系及学习成长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BPRS评分比较 观察组焦虑抑郁、活力缺乏、思维障碍及敌视猜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SDSS与SES评分比较 观察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492 8,P=0.034 0),见表4。

3 讨论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以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这给精神科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也引起了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14]。根据临床相关工作人员的研究显示,精神类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生活习惯、年龄、体重、生活压力、生活环境等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5]。患者在发生精神类疾病后会出现直觉、行为、情感、思维障碍,甚至会出现生活功能下降以及丧失的情况,部分患者也会出现情感淡漠、生活低迷的现象[16]。而且大部分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需要长期住院维持治疗,部分患者是被限制自由的,在疾病的困扰下,患者会存在诸多的负面情绪,而且当患者无法进行生活自理的时候,会存在极大的自卑感,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幸福感、自我肯定、管理目标、克服困难、人际关系及学习成长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活力缺乏、思维障碍及敌视猜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护理干预是在当前精神疾病高发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尊重个体差异、分析个体问题、解决重点问题为护理依据展开,为患者提供正能量,引导患者积极向上的一种护理方法[18-19]。本文中综合护理干预重点从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社会支持方面展开护理。首先让患者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降低病耻感,让患者了解疾病之间的差异,认识疾病存在的风险,使其可以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然后对其展开心理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负面情绪带来的困扰,帮助患者构建了生活自信心。最后展开社会支持,这是综合护理干预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护理人员借助不同的护理方法,让患者可以了解到如何与其他人接触,如何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帮助患者重归社会,提升了生活质量。通过与祁恩秀等[20]研究结果比对发现,通过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后患者依从性为97.14%与本文研究高度吻合,进一步说明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展开综合护理干预临床价值显著,临床可行性较高。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精神科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积极心理、精神病症状及社会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范瑜,鲜玉霞,李娜.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价值[J].海南医学,2016,27(2):342-344.

[2]陈宏美,杨桂君,史鹏达,等.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7,39(14):2224-2226.

[3]潘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康复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1):1645-1647.

[4]崔静怡,邵静,张静,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9):1765-1766.

[5]欧颖,何英.愉快因子回输式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价值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0):1511-1513.

[6]黄泽慧,黄燕.优质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4):567-568.

[7]赵亚,许婵娟,康晖.基于循证理论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5):914-917.

[8]孙凤云.针对性护理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S1):214-215.

[9]谢勤侠,魏晓丽.优质护理配合奥氮平、氟西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6):9-12.

[10]张静辉,严加洁,郭肖霞,等.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藥物相关性跌倒原因的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2):140-142.

[11]庄海英,张平.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J].护理学报,2016,23(3):39-42.

[12]汪萍,许翠萍,韩永升.Wilson病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护理观察及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16,40(1):105-106.

[13]邓红欣,张勇.应用FMEA降低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自伤发生率[J].护理学报,2017,24(10):10-13.

[14]王轶,王志稳,王勋彪,等.精神疾病患者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管理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110-113.

[15]李鹏辉,王锋锐,王丽辉,等.个体化全病程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3):31-34.

[16]刘风兰,朱艳玲,缪志梅,等.项目管理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约束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9):2499-2502.

[17]汪丽莎,毛肖丽,梁燕雯,等.运用即时通讯技术结合心理护理对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8):977-979.

[18]张新颜,韩玉华,王捷,等.依从性干预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自尊的影响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4):124-128.

[19] Terp M,Laursen B S,J?rgensen R,et al.A room for design:Through participatory design young adults with schizophrenia become strong collaborators[J].Int J Ment Health Nurs,2016,25(6):496-506.

[20]祁恩秀,柯丽,汪艳.优质护理服务与常规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比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0):2815-2816,2836.

(收稿日期:2019-12-02) (本文编辑:田婧)

猜你喜欢

精神科综合护理干预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
精神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培训的实践及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精神科夜间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