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

2020-07-27亓淑垒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肌纤维持续时间盆底

亓淑垒

(莱钢集团莱芜矿业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山东莱芜 271100)

产妇在产后多出现盆底肌功能性障碍,在妊娠分娩过程中盆底肌因巨大张力造成损伤,且由于盆底肌肉和子宫、阴道、尿道等器官相连,盆底肌损伤后会导致盆腔器官脱垂,产生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性生活障碍,子宫脱垂等,对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带来重要影响,也直接影响到产妇的心理健康[1]。 在盆底肌功能性障碍的临床治疗中, 除了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同时还要加强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盆底肌肌力,减少夜尿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 该组就针对该院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间收治的96 例产妇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产后康复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对产妇盆底功能改善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取该院妇产科收治的96 例产妇作为该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中,年龄范围在22~37 岁之间,平均年龄(29.62±1.08)岁;观察组患者基本资料中,年龄范围在23~36 岁之间,平均年龄(29.27±1.16)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意义。

(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顺产分娩,同时伴随有盆底肌损伤;②所有患者和家属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配合度良好;④患者年龄范围在20~40 岁之间。

(2)排除标准:①存在妊娠合并症患者;②伴随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器官疾病患者;③存在精神疾病或者交流障碍患者;④年龄在20 岁以下或40 岁以上患者;⑤配合度不佳或中途转院患者[3]。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对产妇进行阴道哑铃锻炼,在初期在产妇阴道内放置阴道哑铃,保持盆底肌肉收缩,控制在60 s。 根据产妇实际情况可适当延长哑铃在阴道内时间。 如保持10 min 且哑铃不掉落,腹压升高,可换较重的哑铃,15 min/次,1 次/d,连续治疗10 d[4]。

观察组患者采用产后康复治疗,在治疗前让患者排尿,排空膀胱,在床上平躺5 miin,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及时排解抑郁和焦虑情绪,提升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在治疗时在患者阴道中放置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仪,频率为10~80 Hz,仪器脉宽30~700 μs[5]。 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和盆底肌收缩情况,对电流大小进行适当调节,让患者盆底肌保持强效收缩。 20 min/次,2次/周。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盆底肌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包括患者夜尿次数,盆底肌收缩压,Ⅰ、Ⅱ型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和持续时间。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按照治疗结果将其分为显效、 有效和无3 个等级,评判标准为,显效:产妇盆底肌肌力明显提升;有效:盆底肌肌力有所提高;无效:盆底肌肌力无改变,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对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进行对比,使用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将结果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足3 个等级, 干预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组间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计量资料以(±s)表示,对比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对比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盆底肌功能改善情况评价

观察组患者盆底肌肌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盆地收缩压,Ⅰ、Ⅱ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和肌纤维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夜尿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83%(46/48)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干预满意度为97.92%,对照组患者干预满意度为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盆底肌功能性障碍是产妇在产后常见的一种疾病,多是在妊娠分娩中因胎儿过大,或是产程过长等使盆底肌产生巨大张力而导致肌肉损伤,对盆底肌功能产生影响,出现功能障碍,同时由于产妇孕期激素分泌失调,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6]。 阴道分娩会对产妇会阴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难产状况下则损伤更甚,盆内筋膜以及肛提肌等损伤会造成生殖道脱垂以及粪尿失禁等,产后女性盆底肌障碍发生率高,主要表现为子宫脱垂,腹压异常或性生活障碍等, 不仅会对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带来极大负面影响,还会给患者带来很多心理负担,造成患者身心创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生活质量[7]。 在临床治疗时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包括电刺激疗法,阴道哑铃治疗等,使患者受损盆底肌肉和神经得到纠正[8]。 另外由于产妇在生产后生理和心理都处于特殊时期,由于盆底肌功能性障碍对患者心理也带来严重负担,因此在对患者给予临床治疗的同时,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也非常重要,在增强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有效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9-10]。

表1 两组患者盆底肌功能改善情况评价(±s)

表1 两组患者盆底肌功能改善情况评价(±s)

组别盆底收缩压(kPa)夜尿次数(次)Ⅰ型肌纤维持续收缩压(kPa) 持续时间(s)Ⅱ型肌纤维持续收缩压(kPa) 持续时间(s)对照组(n=48)观察组(n=48)t 值P 值26.53±5.75 34.45±13.07 4.283 9<0.05 3.27±0.21 1.03±0.26 9.817 3<0.05 16.27±2.32 24.47±8.74 7.764 9<0.05 4.65±1.43 7.96±2.14 10.875 6<0.05 26.09±9.86 31.67±13.25 3.176 3<0.05 1.14±0.42 2.74±0.69 11.386 6<0.05

在该次研究中,对盆底肌功能性障碍患者在产后采取早期的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者先给予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在治疗时采用电刺激疗法,采用盆底电刺激控制仪进行治疗,通过电流刺激达到促进盆底肌收缩的功效[11]。盆底收缩压和Ⅰ、Ⅱ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和肌纤维持续时间都对盆底肌功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在盆底肌康复治疗中,通过增强盆底肌力量,减少患者夜尿次数,使患者盆底收缩压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改善盆底肌肌力功能[12-13]。冯洁等人[14]在对产后康复治疗在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改善效果进行研究,针对26 例产妇在产后采用康复治疗,治疗后所有产妇的盆底肌功能均得到改善, 夜尿次数减少, 盆底肌收缩压(32.45±4.28)kPa,和治疗前(27.16±4.17)kPa 相比明显提高。治疗前, 产妇的Ⅰ型肌纤维持续收缩压 (15.73±4.13)kPa 和持续时间(4.26±1.49)s,Ⅱ型肌纤维持续收缩压(24.86±1.75)kPa 和持续时间(1.71±1.97)s;治疗后,产妇的Ⅰ型肌纤维持续收缩压(23.76±4.82)kPa和持续时间 (6.62±1.54)s, Ⅱ型肌纤维持续收缩压(30.95±2.64)kPa 和持续时间(2.31±1.63)kPa。 由此可见,产后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产妇Ⅰ、Ⅱ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和肌纤维持续时间,对产妇盆底肌收缩能力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和该组研究结果一致[14-15]。

在该组研究中, 通过对该院妇产科收治的96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顺产分娩,针对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产后康复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方面的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 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盆底肌肌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盆地收缩压,Ⅰ、Ⅱ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和肌纤维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夜尿次数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满意度为97.92%,优于对照组患者干预满意度为81.25%(P<0.05)。 研究表明,产后康复治疗对产妇在产后盆底肌功能改善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增强患者阴道紧缩程度,提高盆底肌肌力,改善盆底肌肌肉功能。

综上所述,产妇在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后,采取盆底肌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盆底肌肉功能,提高盆底肌肌力和阴道紧缩程度,减少夜尿次数,从而改善患者性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在盆底肌肌力改善中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肌纤维持续时间盆底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变径组合提升管内团聚物持续时间的分析
武定鸡肌纤维特性形成规律研究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