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

2020-07-27夏梦婷

辽宁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庞贝刻板古城

夏梦婷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

文化意识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所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有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不过,在高中英语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仍面临诸多困难,比如文化情境不够真实、碎片化的英语教学剥离了教材的文化价值等。笔者通过两篇分别体现显性、隐性文化要素的文本来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希望以此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践行课标的要求。所谓显性文化是文化结构中具备明显的民族属性、社会形态、宗教信仰、思维标签等特征,隐性文化则是文化结构中具有语义厚重、深层内涵的文化特征。

一、基于显性文化要素的语篇进行的教学实践

(一)解读内容

本课例文本来自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3 Back to the past中Reading板块的Lost Civilizations一文,文本内容是关于一个名叫Ann 的高中生记录自己参观意大利庞贝古城和中国楼兰古城文化之旅的日记。本文的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语篇类型是必修类中的应用文——日记,文本记录了作者的旅行见闻及情感体验。读者通过文本阅读可以了解关于两座古城的发展历史,获取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文化的显性文化要性。

(二)了解学情

授课班级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较强,能熟练运用略读、找读等基本阅读策略。小组合作意识强,部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较广,但大多数学生对两座古城的基本情况不太了解。

(三)设定目标

笔者为本节课设定了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一是学习理解类——基于语篇,通过概括文章主旨,识别并比较庞贝古城和楼兰古城兴衰史中的重要事件,整合失落文明古国的具体信息,构建语篇知识;二是应用实践类——深入语篇,分析文本细节和补充的文化背景知识,思考文明古国消亡的原因,梳理文本中作者的情感态度变化,加深对主题和文本深层次内涵的理解;三迁移创新类——超越语篇,将课堂所学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写一篇关于保护一项人类文明遗址的简短演讲,理性认识考古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四)梳理思路

新课标要求学生需了解世界重要历史文化现象的渊源,认识人类发展的相互依赖性和共同价值,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该文本聚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话题,是体现“人与社会”主题语境的显性文化文本。作者语言风格虽较为口语化,但也使用了不少关于古文明及考古的专业表达方法,如果学生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其阅读过程必会遇到不少问题。于是,笔者在本节课中重点补充教材之外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获得文化知识,逐步落实对其文化意识的培养。

(五)分析过程

【Step 1:Lead-in】

笔者呈现“Civilization”的海报,并提问该单词的其含义,要求学生主动交流对单词的理解,要求学生与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y 中“Civilization”的定义作比较。通过提问,不仅引入了主题语境,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背景知识,促使其快速进入文本话题。

【Step 2:Reading comprehension】

首先,笔者要求学生略读全文,完成概括文章主旨的填空练习。

T:What is mainly talked about in the diary?(Q1)

S: Ann, a British high school girl, wrote this diary to record her experience of a (cultural) tour to the two lost civilizations: (Pompeii/pɒmˈpeɪi/ 庞 贝 古城) in Italy and (Loulan)in China.

然后,笔者要求学生跳读文章,完成庞贝古城和楼兰古城兴衰史信息的时间轴填空。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练习略读和找读的阅读方法,学生结合时间轴梳理文本框架及细节信息(如图1所示)。通过阅读,学生理解了文本标题“Lost Civilizations”的内涵,领悟了文本的主题意义:在一次文化之旅中寻回“失落的文明”,学习日记体裁的语篇类型。

图1

最后,笔者要求学生分别细读庞贝古城和楼兰古城两部分的日记和补充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再以小组为单位回答如下问题:What can prove that Pompeii was a civilized andprosperous city?(Q2)Why did Pompeii become a lost civilization?(Q3)How was Pompeii preserved?(Q4)What can prove that Loulan was a civilized and prosperous city?(Q5)Why did Loulan become a lost civilization?(Q6)How was Loulan preserved?(Q7)并分析两座古城何以称为文明、为何消亡及如何被保护的。同时,笔者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有关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进而比较庞贝古城和楼兰古城的异同(如下所示)。

笔者以What-Why-How 为主要逻辑线索,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文本内容、提取关键信息、推断事件起因、解读作者情感变化。学生在比较与判断的过程中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激发其珍惜人类共有文明的情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Step 3:Critical thinking】

笔者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考古的重要意义,鼓励他们交流对人类文明遗址的感悟及保护遗址的方法,要求学生就保护一项人类文明遗址为话题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并进行演讲,具体写作框架如下:

Preserving

Preserving is so significant in that it. It also reminds us to .In the 21st century,we as global citizens .

学生的习作为“Preserving human civilization is so significant in that it represents our legacy from our ancient ancestors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of how we humans evolved. It also reminds us to cherish what we have today. In the 21st century, we as global citizens must learn from previous successes and mistakes and preserve our civilizations to the future.”可见,笔者利用习作支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课内所学,从人类文明角度重新认识中华文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促使学生积极传播中华文化。

【Step 4:Summary】

笔者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课后继续完善演讲稿。

(六)补充信息

1.庞贝古城

教材中读后练习题之一是补全Ann 的另一篇旅行日记,文中说明了当时庞贝城里的人们为何不在火山爆发前逃走的原因。话题内容延续了Reading部分,语篇类型又与Reading 部分保持一致。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联系该练习题回答了前面的Q3,同时补充了第一条关于庞贝古城的文化背景知识链接——展示当时庞贝古城的地图(如图2 所示),帮助学生了解庞贝古城临海的地理位置。这既是其经贸繁荣的重要因素,又是导致其被维苏威火山爆发所淹没的原因。

图2

Ann 在日记中不仅生动描述了对庞贝古城的参观,还介绍了考古人员如何保护庞贝遗址的专业工作。根据文本可知,遇难者的身体全部被烧化,在火山灰中刚好留下人形空当,研究者便利用这些人形空当制作出逼真的遇难者模型,放置于庞贝古城供后人参观。由于考古研究的具体过程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笔者预设出学生阅读的难点,进而设计Q4,同时呈现第二条文化链接——庞贝逼真遇难者模型的图片,训练学生“看”的技能,帮助其形象理解文本内容,加深其对研究者保护庞贝古城遗迹的认知。

2.楼兰遗迹

原文提到古城因沙尘暴消亡,后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但没有详细展开叙述,故笔者补充三条文化链接:一是楼兰古城的旧地图,图上可见古城毗邻罗布泊,曾是丝绸之路上最繁华的一站。二是文中斯文·赫定的推断——塔里木河改道导致罗布泊干涸,楼兰因此消失。笔者引导学生反思语篇,分析产生沙尘暴的原因,从而了解文化现象的渊源,激发其珍惜和保护人类文明的情感。三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赴楼兰的考古探险工作,帮助学生回答Q7,引导学生认识考古工作的艰苦,增强学生保护民族文化的信念。

二、基于隐性文化要素的语篇进行的教学实践

(一)解读内容

本课例为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四Unit1 Adver⁃tising 中Reading 板块Advertisements 的拓展性阅读材料Stereotyping in Advertising 一文,该文的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是一篇以“广告中的刻板印象”为话题的说明文,文中运用事实和案例介绍了这一现象的含义、缘由及类型。读者需要深入解读文本,才能挖掘出广告用语背后关于年龄、性别、种族等方面的隐性文化要素。文本角度新颖,语篇结构清晰,语言简洁,对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挑战。

(二)了解学情

授课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高,学习态度认真,基本掌握略读和找读的阅读策略,但多数学生对“广告中的刻板印象”这一主题语境和文本折射出的文化内涵等的学习能力还不足。

(三)设定目标

笔者围绕主题语境设定了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一是学习理解类——基于语篇,通过定位“刻板印象”的定义和对“广告业”的解释,整合关于儿童、性别、种族等三类广告中有关“刻板印象”的信息,梳理语篇结构;应用实践类——深入语篇,归纳广告中的“刻板印象”造成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语篇体裁类型、作者写作意图及语言风格,构建说明文的语篇知识,加深理解“刻板印象”中包含的文化内涵;迁移创新类——超越语篇,分析一则广告中提及关于性别、种族的“刻板印象”,推理广告传达的价值观,帮助学生理性看待现象和表达观点,从文化视角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梳理思路

教材Reading 板块的Advertisements 一文是一篇介绍广告含义、性质、类别的典型说明文,从最后一段作者呼吁消费者运用智慧、不做广告的奴隶可以明确读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即通过普及广告的知识,让读者正确看待广告,理性消费。广告本质是文化的一种隐形符号,文本主题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值得教师挖掘。Stereotyping in Advertising 一文的话题是广告中存在的对儿童、女性和种族的“刻板印象”,是对Reading板块主题语境的拓展。本节课,笔者运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完成具体任务,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许多司空见惯却发人深省的社会文化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五)分析过程

【Step 1:Lead-in】

笔者提出以下问题,并呈现有关减肥药的广告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女性的形象。

Q1:What happened to Amy in Dying to be thin?

Q2: Who is most likely to appear in a weightloss pill advertisement?

A.An attractive female with a slim figure.

B.An unattractive heavy female.

C.A handsome male.

【Step 2:Fast reading】

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语篇的核心概念来理解文章主题,使学生了解“刻板印象”的特征:固定,不属实,不公正,且多与特定种族、性别、社会阶级等相关;认识到广告往往会对社会观点和标准产生一定影响;归纳出语篇各部分的主旨,梳理出文章脉络,加强其对说明文语篇结构的认知。

【Step 3:Detailed reading】

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小标题等线索完成以下阅读任务:分析广告中使用“刻板印象”的作用;分析广告中关于儿童、女性、种族的“刻板印象”分别带来的影响;归纳“刻板印象”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笔者针对儿童“刻板印象”的段落设计了如下问题链:What is a common stereotype of children?(Q3)What body image and gender stereotypes do children learn at a young age?(Q4)What negative effects do these stereotypes have on children?(Q5,设计的有关儿童“刻板印象”的填空练习题如下所示。)

其中,Q5 以句子填空的形式搭建脚手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所举的案例对儿童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关于性别的既定看法,为之后学生对女性“刻板印象”的阅读做好铺垫。

笔者针对女性“刻板印象”的段落设计了如下问题链:How is the role of women changing in advertising?(Q6)How could buying power and organization effectively“move the advertising industry away from both gender and racial stereotypes”?(Q7,设计的有关女性“刻板印象”的填空练习题如下所示。)

笔者针对种族“刻板印象”的段落设计了如下问题链:What does each advertisement of Camry say to different cultural groups?(Q8)What is a risk of using stereotypes of race?(Q9)How should we see and judge stereotypes in advertisements and why?(Q10,设计的有关种族“刻板印象”的连线练习题如下所示。)

学生再次通读全文,通过完成练习题(如下所示),对比“刻板印象”给消费者和社会价值观带来的双重影响,形成对“刻板印象”的认识与评价。

通过频率方程可以发现,换能器的结构与谐振频率联系紧密,并且影响换能器谐振频率的因素较多,因此采用共振设计法单独设计超声换能器、变幅杆,使其各自的工作频率等于系统的整体设计频率,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整体设计进行优化。

笔者以不同广告中的“刻板印象”对人们的影响为线索,分析语篇中的内容要点及相应的支撑论据,引导学生通过观看一系列基于文本内容的广告,提高学生“看”的技能和理解语篇的能力,帮助其构建语篇的逻辑关系,培养其对广告中“刻板印象”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其辨别广告中“刻板印象”体现的价值取向。

【Step 4:Appreciation】

笔者要求学生重读文本,再合作探讨语篇体裁、作者写作意图及写作风格,并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佐证自己的观点。设计的问题如下:

Q11: What is the genre [ˈʒɑːnrə] (type) of this article?

A.Narrative(to tell a story).

B.Descriptive(to describe a picture).

C.Expository(to state facts).

D.Argumentative(to convince the reader).

Q12: What are the author’s purposes of writing this article?

A. To introduce to readers basic information on stereotyping in advertising;

B. To make readers aware of definition, function,types and effects of stereotypes in advertising;

C. To help readers identify and judge stereotyping in advertising critically.

Q13:What is the tone(语气)of the article?

A.Positive. B.Negative.

C.Objective. D.Sarcastic(讽刺的).

Q14:What can you find in the article to prove your point?

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体裁和语言风格,帮助其掌握了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征。同时,学生还关注了作者选词中的隐含观点,启发其理性对待广告文化中存在的“刻板印象”。

【Step 5:Application】

笔者播放护舒宝公益广告Like A Girl,引导学生讨论广告中提及的“刻板印象”,分析广告向观众传递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帮助Amy 正确看待广告中的“刻板印象”。学生的建议如下: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Listen to opinions of other users. We shouldn’t be changed by advertisements and be confident about ourselves.

笔者引导学生内化课堂知识,分析身边广告中带有的“刻板印象”,并向Amy 提出客观看待广告中“刻板印象”的建议,提高学生对广告文化的敏感度,培养其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帮助其形成包容的文化态度。

【Step 6:Summary and assignment】

笔者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课后继续识别并分析其他广告中存在或反映的“刻板印象”。笔者在最后及时巩固课堂所学,指导学生在课外自主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促使其逐步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六)拓展阅读

1.文本阅读

笔者通过搜索书籍、报刊和网络文档,最终选择和Reading 板块中“广告”话题一致、同为说明文、但关注广告中文化现象的文章——Stereotyping in Ad⁃vertising。同时,笔者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储备作适当的删减和修改,并将文本的小标题处设置填空,并提供小标题选项,为学生在文后设计了根据主旨选择小标题的阅读检测练习。

2.广告视频分析

“Buying power and organization is an effective means of moving the advertising industry away from both gender and racial stereotypes.”为文中的长难句,针对这一理解难点,笔者设计了Q7的逻辑流程填空题,并播放3.8 女王节《我就耀多彩》的广告,拓宽学生对于当代女性形象的认知,帮助学生理清这句话中反映出的内涵——随着女性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女性的购买力日益增强,她们的偏好和理念会反作用于商家及广告商的广告方案。

为帮助学生认知关于种族的“刻板印象”,笔者播放某汽车面向不同种族观众的广告。针对亚裔消费者的广告是一位驾车带着女儿进行课外活动的慈父形象;针对非裔消费者的广告是将男主角比喻一只耀眼自信的孔雀,等等。学生观看后完成连线题,并比较广告的主旨信息,判断广告的目标观众,总结广告反映出的对不同种族人群的“刻板印象”,学生学会关注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建议

两则课例中,笔者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课例一中,学生能够比较和判断庞贝古城和楼兰古城的异同,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出主动传播优秀文化的意识;课例二中,学生能在讨论中辨别出广告中的“刻板印象”及其隐含的文化内涵,理性对待广告的双重作用,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品格。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一)更新理念

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化知识,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还要认识到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学习能力,还要提升其思维品质,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文中两则课例中,笔者通过提供不同的文化背景材料,帮助学生树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促使学生自觉对比中外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当然,教师提供文化材料时还需有效判断和选择相关性高的文化知识,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提升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英语教师应在各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作为英语教师,我们需要拓宽个人的中外文化知识面,根据自身条件积极进行跨文化交流与学习,并研读培养文化意识的理论知识,在反思中提升教学水平。同时,教师还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国际视野、文化素养和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帮助其提升文化品格。

(三)整合资源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前,必须认真研读教材文本,分析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挖掘文化元素,明确文本涉及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及文化内涵等,整合文化资源,设计符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学时,教师切忌孤立文本,需联系教材各版块包含的文化元素,主动开发课外文化资源,根据模块主题语境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拓展性材料,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教师还可依托英语校本阅读、英语戏剧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中外文化环境,帮助学生充分掌握中外多元文化知识。

(四)完善评价机制

教师可根据新课标中关于文化意识所划的三个级别,再结合具体学情和教学内容制定可操作、可检测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充分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作用。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例一中,学生的写作是要求小组成员互相修改,再提交修改好的文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课例二中,笔者引导学生互相点评其他小组给Amy 的建议是否合理,有利于学生在对不同文化的比较、鉴赏、批判和反思的过程中,拓宽国际视野,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

猜你喜欢

庞贝刻板古城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庞贝考古发现“兰博基尼”
Discovering “Lamborghini” in Pompeii? 庞贝考古发现“兰博基尼”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良渚古城
庞贝古城遗物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安居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