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新动能
——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为例

2020-07-26台德进

关键词:包容性动能经济带

台德进

(滁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四十年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中国经济取得了历史性进步,成功解决了“有没有”和“富不富”的难题。如今,随着老龄化问题严重、资源紧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殆尽以及在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当务之急。包容性绿色增长强调社会公平、民生福利、绿色生产消费以及经济高质量增长,与“五大发展理念”高度一致,是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它将推动中国走向更高质量的发展之路。然而,关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测度评价和新动能方面的研究比较罕见。Rauniyar(2010)[1]和Sugden(2013)[2]认为包容性增长应该是全民参与以及经济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的状态;Dinda(2013)[3]和Wang(2016)[4]认为绿色增长是一种资源利用率高和环境污染少的发展方式;师 博(2018)[5]、周 小 亮(2018)[6]和 吴 武 林(2019)[7]对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进行了综合测度和评价。综合起来考虑,包容性绿色增长既强调经济的持续性增长,也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三赢。

目前,学术界对于什么是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新动能以及新动能来自于哪里等问题还不是很明晰。对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例,首先综合构建指标体系,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现状作出评析;其次,构建模型理论说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新动能;最后,根据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的实际情况,阐述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新动能的来源及其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具体体现。

一、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测度与评析

(一)经济增长的包容性指标构建

包容性强调经济增长的社会效应,即经济增长的共享性、收入分配状况以及公平程度。参考相关文献,并根据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发展状况,从社会公平和民生福利两个维度综合测度经济增长的包容性,指标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表3 中的数据来源于2001—2019 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统计年鉴,由于是面板数据,故在描述数据特征时计算的是该年份11个省市的平均值。从表1中可以观察到,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和邮电业务量等指标变化较大,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就业率以及财政用于民生投入的比重变化较小。

表1 经济增长的包容性指标构建与特征描述

(二)经济增长的绿色性指标构建

绿色增长更加强调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环境改善的增长方式。本文从绿色生产消费和环境保护两大维度测度经济增长的绿色性,基础指标及其特征如表2 所示。单位产值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产生量变化趋势明显,表明该区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和环境污染的状况愈加显著。第二、三产业比重差距有缩小趋势,但第二产业比重一直保持较高数值。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作出了较大努力,各指标变化趋势明显,尤其是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强度,增加了3倍。

表2 经济增长的绿色性指标构建与特征描述

(三)经济高质量增长指标构建

新时代经济增长不仅要求“量”的变化,更强调“质”的提升。用实际人均GDP衡量经济增长强度,即数量变化。从表3中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经济增长强劲。从增长稳定性、外向型、共享性和产业结构合理性四个层面衡量经济增长的质量。可以发现,2000 年至今经济增长波动较大、区域更加开放、城乡居民收入变化明显但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泰尔指数越接近于0,产业结构越合理)。综合来看,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任重道远。

表3 经济高质量增长指标构建与特征描述

(四)包容性绿色增长测度与评价

包容性绿色增长兼顾经济增长的包容性和绿色性,是对表1-表3中25个基础指标的综合测度。由于指标较多,主观赋权重有失精准,故采用学术界惯用的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该方法不易受人为干扰,精确度高。测度结果如表4所示。

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在2011年达到最小值0.303 9,在2014年达到最大值0.376 2,整体上围绕均值0.346 7上下波动,这表明该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包容性和绿色性缺失,经济、社会、环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分指标看,社会公平指数在波动中缓慢上升,民生福利指数变动较小,绿色生产指数和环境保护指数分别围绕均值0.058 7和0.052 6小幅度波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也没有较大变动。综合起来看,该区域长期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缺乏高质量、包容性和绿色。新时代条件下,该区域必须走包容性绿色增长之路,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①泰尔指数分别表示t年第i次产业的产值和从业人数,Yt、Lt分别表示第t年产业总产值和总从业人员数。

表4 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包容性绿色增长测度结果

图1 各省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比较

图1 是对各区域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的统计与比较,可以清楚地观察到,2000—2018 年,上海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均值为0.730 5,远高于其他省份,这主要由于其较大的高质量增长指数、民生福利指数和社会公平指数。浙江和江苏两省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也是比较大的,均值分别是0.502 6 和0.409 9。其他八省份指数差距不大,围绕0.27上下波动。整体上东部沿海比较发达的省市拥有较大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而其他欠发达省份指数较小,由于经济发达地区一般增长更强劲、平稳、外向,产业结构更合理,就业、教育等更加公平。

二、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新动能理论分析

假设存在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使用资本K、劳动L、土地T 和资源R 进行生产,且符合规模报酬不变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情形:

对(1)式两端取对数,并对时间变量求导,可得:

土地的使用量最终是固定的,而资源被不断被开采利用,最终会下降,于是经济发展将进入第二阶段,即缓慢发展阶段。在该阶段,假定技术进步率、人口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与初始阶段假定相同。则平衡增长路径时经济增长率和工人平均产出增长率为:

比较方程(4)和方程(5)可以发现,由于资源、 土地等要素的约束而带来的“增长阻力”为:

结论一:根据方程(6)和方程(7),依靠土地和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由于这些资源是有限的,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结论二:根据方程(5)和方程(6),虽然劳动增长率下降会提高工人平均产出增长率,但会降低经济整体增长率,并且经济增长率下降的速度快于工人平均产出增长率下降的速度。由此可见,依靠劳动要素的发展方式也是不可持续的。

结论三:根据方程(6),如果技术进步创造的增长动力大于资源和土地等要素形成的阻力,那么工人平均产出的增长率仍然是可持续的。由于一个经济社会人口容纳有限、土地和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经济要想实现持续性增长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结合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的现实情况,以2018 年为例,老龄化高达12.78%,高于全国11.9%的水平;安徽、四川、云南、湖南、贵州等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殆尽,农村空心化现象显著,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土地被充分使用,资源消耗量巨大;资本积累增加,但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不断下降。该区域要素禀赋结构发生变化,经济增长减速,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新时代、新的发展方式需要新的动能作为支撑。理论和现实要求,该区域应该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四、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新动能解析

(一)新动能的来源

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动能是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支撑和助推器。近些年全国掀起了创新浪潮,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目前仍然处于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坚期。形成以创新驱动包容性绿色增长和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局面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第一,注重基础理论的投入,加大在物理、医学、数学以及科技哲学等基础理论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在关键技术和重大意义的理论研究上实现突破,完善和优化理论研究成果的评价机制[8]。第二,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应用研究领域成为领跑者,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基因技术、现代工程技术、数字经济和航空航天等关键性技术,以理论促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第三,将原有生产要素和产业与新技术新理论相结合,加以创新,形成更高级别的生产要素和新的产业,比如“互联网+”生产要素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经济高端转型升级[9]。第四,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应该加强合作,深度融合,发达地区消化传统产业、引领新型产业,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乡村承接城市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模式创新,依靠创新驱动,促进区域技术共享、成果共享。

(二)新动能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关系

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包容性绿色增长测度结果显示该区域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该区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缺乏高质量,产品技术含量低,经济可持续性不强;二是该区域经济增长缺乏包容性,社会不公平和民生福利差别较大现象比较明显;三是该区域经济增长缺乏绿色性,资源粗放式使用和环境污染现象突出。新时代条件下,该区域经济不但要增长,还要实现高质量、包容性和绿色性。实际上只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包容性和绿色性等于竭泽而渔,只追求包容性和绿色性而忽视经济增长等于缘木求鱼[10]。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而又兼顾社会和环境发展呢?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是创新。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核心,是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创新带动经济,经济带动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发展;创新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增加就业机会。此外,创新使得经济生产更加节能环保、高效率。由此可见,创新是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新动能。

(三)新动能的具体体现

新旧动能转换之际,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必须以创新为核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

(1)发展以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典型代表的新技术,打破行业间疆界限制,助推各行业升级和重塑。

①大数据在规避风险、市场分析、解决供求矛盾、提升生产能力和增加营业收入等方面效果显著,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市场营销、研发生产和售后服务等环节。贵州、四川等省市已经出台了大数据产业规划,以深化大数据在平衡需求与供给、生态环保和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

②物联网可以实现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物与物以及人与物的互通互联,具有获取信息、传送信息、处理信息和施效信息的功能。目前物联网已在物流、医疗和交通等领域得到广发应用,能够降低运营成本、反馈消费者需求变化,推动金融行业向纵深发展。目前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格局。

③人工智能能够胜任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包括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智能搜索、智能控制等功能。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2 000多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2 200 亿元。人工智能对于改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显著成效,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可鼓励企业积极发展人工智能,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成本,加强区域技术共享、资源共享。

(2)发展以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和共享经济为典型代表的新业态,缓解区域资源短缺、环境承载能力差的问题,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11]。

①数字经济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提高产业附加值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在消除地区贫困、改善民生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也为落后地区实现超越式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提出携手把长三角地区打造成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2018 年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规模达到8.63万亿元,占全国28%的比重,超过京津冀和珠三角的总和。

②创意经济包括时尚设计、艺术市场,手工艺品、电影与录像以及软件和计算及服务等,已被发达国家提升到了发展的战略层面。创意经济具有高附加值、低消耗的特性,显著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了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长三角在2019 年上海世界创意经济峰会上成立了创意经济区域合作平台和创意设计产学研合作联盟,积极打造创意园区,推进创意资源区域整合与共享,以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共享经济是把线下闲散的资源充分整合利用,满足供给方获得报酬和需求方以较低成本使用物品的目的,被中国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应鼓励和支持发展共享单车、共享车位、共享汽车、共享医疗等经济,以此拉动就业、增加收入和资源充分利用。

(3)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走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之路。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传统经济增长依靠大量要素和资源投入,资源消耗量巨大、环境问题突出,不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能够资源回收再利用,还能带动就业并催生出新的行业。绿色生产是未来产品的一大竞争优势,绿色产品在外贸中的比例将会提升;绿色消费有助于节能环保,推动绿色发展。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包容性绿色增长不仅强调经济增长的高质量,更加强调经济增长的包容性和绿色性,是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运用熵权法,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包容性绿色增长进行了综合测度,发现该区域经济增长缺乏高质量、包容性和绿色性。新时代背景下该区域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包容性绿色增长之路,理论推导表明技术创新是实现该目标的最佳动能。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应该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大力发展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以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和创意经济为代表的新产业,实现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包容性动能经济带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发动机和APU非包容性转子爆破适航审定技术分析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设计的外界包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