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高校应急决策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情报能力建设研究

2020-07-25陈桂菊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16期
关键词:情报突发事件预警

陈桂菊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宁波 315100)

0 引言

在突发事件出现频率较高的当今社会,如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走访多所高校可知,目前,少数高校仍旧未对应急系统的建设工作引起重视,突发事件所造成影响仅能得到部分消解。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高校指明了此项工作开展的方向,以应急决策为切入点,建设并优化应急系统,成为当务之急。

1 建设应急决策情报能力的目的

突发事件指的是毫无预兆的发生,可能会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的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安全事件与卫生事件,只有及时对其进行处置,才能避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1]。爆发于2019年年末的新冠肺炎,属于典型的卫生事件,表现出较其他突发事件更加突出的危害性和蔓延性。制定适用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始终是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保证相关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主要平台,高校所表现出的特征主要是人员集中且活动集中,这是由其固有属性所决定的,因此,一旦有突发事件出现,不仅教学秩序会受到影响,师生健康也难以得到保障。若对切入点进行更改,对作为防控重地的高校而言,要想制定切实、可行的决策,关键是有大量信息作为支持,可以说,无论是对预警、控制,还是对止损而言,对情报加以运用,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事实证明,高效开展情报工作所发挥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为高校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在为师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的前提下,使社会影响、财产损失得到有力控制。

2 建设应急决策情报能力的策略

2.1 理论基础

西蒙将决策分为如4个阶段:情报、设计、选择、审查。作为第一阶段的情报,强调对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明确可能给决策带来影响的因素,为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事实证明,无论是缺少情报,还是缺少分析,均会给所制定决策的科学性带来影响。另外,要想将决策的科学性提升至全新高度,对反应迅速的情报体系进行建设很有必要,因为只有制定快速、高效的决策,才能避免应对不及时导致受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作为应急决策拥有有力支撑的关键,情报体系只有满足以下要求,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第一,尽快对应急决策所提出的需要进行响应;第二,结合外界因素相应变化;第三,快速、高效地完成对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工作,使决策的制定拥有理论基础。

2.2 系统分析

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主要强调以下内容:(1)将情报向预警和处置方案进行转换,使防疫救援行为更加明确。(2)通过情报的形式,对预警和处置方案的效果进行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对救援行为所取得效果进行评估,强调情报的流动。这就要求高校在制定应急决策时,将稳定情报流作为基础,以保证质量和速度为前提,通过缩短响应时间的方式,凸显应急组织的柔性与协调性。对上文所提及应急系统而言,无论是应急设备、人员,还是应急物资,都被存储于响应系统所依托的技术,均以虚拟存储为主,一旦有突发事件出现,应急系统可参考事件级别、类型和演化情况,完成重组工作[2]。若无突发事件出现,该系统则交由相关部门维护与管理,保证其价值在恰当时机得到充分实现。应急响应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应急响应体系

文章所研究的应急系统为典型的动态变化系统,强调以高校为依托,以突发事件防控、救治为目的,综合利用现有资源,达到联防联控的目的。该系统以突发事件所表现出的演化周期为依据,调整组织资源,待任务告一段落,再将资源向各部门进行解散与回归,为下次组合提供便利。

突发事件所对应演化周期,通常被分为4个阶段:潜伏期、爆发期、蔓延期、恢复期,又被称为突发事件固有的生命周期(见图2),可以说,任何突发事件从出现到消亡均要经历以上阶段,因此,在对系统进行设计时,有关人员应以不同阶段的特征为依据,保证所设计应急系统具备良好的普适性。

图2 突发事件生命周期

2.3 具体策略

2.3.1 潜伏期

突发事件的潜伏期强调事件处于尚未爆发的状态,往往不具有明显表现,要求应急系统将重心放在监测、预警等方面,对信息进行大量收集、分析和预测工作。一方面,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突发事件所展现出的特征进行准确提取,例如,防疫监测数据、网络医疗资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为鉴别及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由此可见,应急系统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对潜在风险进行快速、精准识别;(2)对突发事件进行规避,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另一方面,利用可对事件关联进行深入分析的技术,完成预测并预控尚未排除风险的突发事件,以指向鲜明的事件影响为依据,尽量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或将突发事件所带来损失维持在较低水平。

2.3.2 爆发期

经过累积,突发事件成为现实的概率大幅提高,应对策略由监测预警向全面应对转换。本文所研究发应急系统以话题检测与跟踪(Topic Detection and Tracking,TDT)技术为依托,对相关话题进行跟踪并监测,确保高校应急部门可对引导、防控舆情所需信息进行实时掌控。

首先,高校可以多特征指标为依据,判别突发事件的对应阶段,借助信息技术保证发展趋势能够以更直观的方式被呈现。以新冠肺炎为例,其对应多特征指标即为新增病例/治愈病例/死亡病例的人数。其次,利用可对事件关联性进行分析的技术,以独立事件为切入点,对事件中心进行旋转,对相关事件、链式影响加以明确,快速完成从大量信息中对潜在规律进行提炼的工作。最后,以所构建的知识库与案例库为依据,组织开展咨询、科普活动,保证高校师生均拥有对自身心理进行疏导的机会,再结合策略库所提供信息提供决策服务,达到以历史评价为依据制定具有参考价值的应急预案的目的[3]。

2.3.3 蔓延期

无论是新冠肺炎,还是其他突发事件,一旦缺少切实、可行的决策方案,均会出现大范围扩散和变异的趋势。要想使应急系统发挥应有作用,关键是做到全过程感知,反复分析并预测事件,明确决策方案的修正方向,保证所制定方案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2.3.4 恢复期

恢复期的突发事件已得到有力控制,混乱的社会秩序逐渐步入正轨,应急系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评估事件方面:综合评价事件过程、评估预警准确率、评价分析效果、生成预警和处理所对应画像和模型、更新类似事件的知识库和策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可对师生情绪进行安抚,使陆续复课的高校展现出更加良好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以新冠肺炎为代表的突发事件通常要经过更加复杂的管理流程,才能彻底消除,例如:研制疫苗、跟踪病例恢复情况等,当然,同样被纳入管理范畴的还有公告事件、修订法律、组织培训活动,有关人员可视具体情况开展工作,巩固应急系统的成效[4]。

2.3.5 其他策略

突发事件的出现,通常会使信息呈井喷式增加,大部分信息均以新媒体(如微博)为载体,与此同时,以突发事件为主要内容的预警和反馈信息,若对上述信息进行处理的主体为人,不仅无法为工作效果提供保证,还会导致沟通不畅、处理失真等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应急部门对处理系统进行建设,规避已知问题,赋予应急信息更加突出的可视化、数字化及动态化特征。有关部门应将工作重心放在信息挖掘、采集和存储上,向管理人员提供可使决策科学性得到提高的信息,对风险进行规避。

研究表明,上述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巧用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的固有效益。突发事件的出现通常会使师生心理出现波动,甚至引发亚健康等系列问题,应急部门应以新媒体为依托,公布事件发生过程,运用互联网平台完成信息管理的相关工作(见图3),在保证师生对事件信息具有准确了解的基础上,引导舆论风向,为高校形象的塑造提供支持。(2)对突发事件进行管理,往往要经过多个环节,信息管理主要是以实践所得经验为依据,对信息进行修复、评价,其中,分析信息管理工作是关键,要及时发现并修复偏差。

3 结语

图3 高校应急信息管理

高校建设应急系统,不仅对决策质量的提高有积极作用,还使“防治结合”的设想成为现实。在突发事件爆发前,该系统可根据所采集情报,高效完成预警工作;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该系统可参考相关知识库、案例库,获得制定决策所需数据,使决策科学性得到提高;在善后工作中,该系统可结合事件处理情况和舆情分析结论,对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猜你喜欢

情报突发事件预警
情报
情报
情报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交接情报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