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英国利兹皇家军械博物馆系列之二十四 东方世界的盔甲武器2

2020-07-23陈传生等

轻兵器 2020年7期
关键词:德川盔甲江户

陈传生等

18世纪晚期日本骑马武士形象

日本

盔甲

传统的日本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由军事精英统治的社会,因此武器和盔甲在其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东方馆展出了10余件不同时期的日本盔甲,种类有大铠、胴丸、腹当、腹卷以及当世具足等。另外还展出了一批不同款式的头盔和盔甲部件,它们形态各异,装饰华丽,做工复杂,表现了独特而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格和盔甲发展变化的历史,其中不乏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珍稀文物。

星兜,14世纪样式, 江户时代制作

筋兜,17世纪早期江户时代制作

筋兜,约1535年室町时代制作

各种样式的日本头盔

一件人马组合的骑兵模型被作为日本展区的标志性展品陈列在中央大厅,骑兵披挂的盔甲为“当世具足”(意为现代盔甲),这是经过16世纪内战后演化的一种实用盔甲样式;坐骑是一匹荷兰进口的阿拉伯马,反映出日本战马品种得到改良;背后的旗帜绘有家纹,是武士家族的象征;马鞍出自江户时代后期,马饰是同时期历史文物的现代复制品。所有这些,都再现了18世纪晚期日本骑马武士的形象。

一组头盔系列展品,展现了日本头盔的多样性特征。头盔在日语中被称为“兜”,展品中有星兜、筋兜、南番兜、三枚兜、茄形兜、变形兜、乌帽子兜等,这些不同的兜名都有着特定含义。星兜,是搭配大铠使用的头盔,出现在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盔體使用多块矧(shěn)板(金属拼接板)拼合而成,因矧板之间用铁钉铆接,铁钉露在外面的部分称之为星,起到装饰和加固作用。展出的一件星兜为14世纪样式,江户时代制造。筋兜,是由星兜演化而来的,也是用多块矧板拼按成盔体,因矧板之间相互连接的边缘部分带有卷边,形成筋一样的结构,矧板(即筋)的数量越多,制作工艺就越复杂,因而价值也越高。展出的2件筋兜展品分别制造于16世纪早期和17世纪早期,都是使用62块矧板组成的,并出自名家之手,属筋兜之名品。南番兜又称“南蛮兜”,指的是来自外族特别是仿欧洲风格的头盔,展品制造于17世纪的江户时代。三枚兜,以头盔上的一个扇形顶饰得名,展品制造于16世纪后期的桃山时代。茄形兜,以头盔像茄子形状而得名,展品制造于17世纪后期的江户时代。乌帽子兜,以日本公卿所戴的高帽形状得名,展品制造于18世纪的江户时代。变形兜也是以特殊的造型和装饰得名,展品制造于17世纪后期的江户时代。展品中还有一个称为“昼(dié)额当”的头盔,可能制造于18世纪的江户时代。昼额当最初是中世纪足轻(步兵)单独佩戴的一种护面甲,后期与头盔合并使用。

日本“天正遣欧少年使节”赠送给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盔甲,16世纪制作

其胸甲类型为腹卷,上面饰有萨摩藩大名岛津贵久的十字家纹

一件16世纪的日本盔甲,被认为是“伞欧洲最有历史意义的日本盔甲”。这件盔甲是英国皇家军械库于1841年在伦敦奥克斯纳姆(Oxenham)拍卖行购入的,当时没人知道它的真正来历,拍卖目录有关标的物的文字说明是:“一件来自西班牙塞戈维亚摩尔人的盔甲”。皇家军械库将其购入后在伦敦塔展示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859年才辨识出这是一件日本制造的实战盔甲,其胸甲类型为腹卷,上面饰有萨摩藩大名(日本古时封建制度对领主的称呼)岛津贵久的十字家纹,可能出自奈良盔甲工匠春田光忠之手,当初拍卖行并未搞清盔甲的原始结构,误将肩甲当成腿甲,还将腿甲附着在肩膀上。经进一步考证又有惊人发现:该盔甲曾被记录在1585~1603年西班牙皇家军械库的库存物品清单中,系日本“天正遣欧少年使节”赠送给菲利普二世国王的外交礼物,后来转送给了西班牙瓜达拉哈拉(Guadalajara)的英凡塔多公爵(Duke of Infantado),再后来便不知去向。

德川幕府赠予英王詹姆斯一世盔甲之一,制作于1570年,1610年改装(摄于伦敦塔军械库)

德川幕府赠予英王詹姆斯一世盔甲之二,制作于1610年

有关“天正遣欧少年使节”的历史,日本和欧洲均有大量资料记载。公元1582年(日本天正十年),在耶稣会意大利籍传教士范礼安(Alessandro Valignano)的建议和安排下,日本九州地区基督徒大名大友宗麟、大村纯忠、有马晴信派遣了一个以4名少年为中心的使节团出访欧洲,目的是代表日本基督徒大名向罗马教皇和西班牙、葡萄牙国王表达敬意,以期获得他们对在日本传教活动的支持和援助,同时让日本少年亲身体验欧洲的繁盛与强大,并将亲眼目睹的事实带回来告诉本国人民,使传教事业更加兴盛。“天正少年遣欧使节”到达欧洲后,历访罗马、威尼斯、米兰、巴塞罗那、里斯本、马德里等城市,受到教皇和国王的热情接待与赏赐。此次出访历经八年半的岁月,不仅开阔了视野,也将日本文化介绍给西方各国,加深了欧洲人对日本的了解。使节团携带回国的印刷机、地图、绘画、乐器、器具等欧洲物品给日本社会带来不小的影响。由于此次出使活动意义重大,英国皇家军械库意外获得的这套盔甲也被公认为“伞欧洲最有历史意义的日本盔甲”。

德川幕府赠予英王詹姆斯一世的盔甲,承载了17世纪英日贸易的一段历史。1613年,英王詹姆斯一世为寻求与日本建立商贸关系,派东印度公司的代表、丁香号船长约翰·萨里斯(John Saris)前往日本,拜会德川幕府将军。抵达日本后,约翰·萨里斯先到骏府城拜访已经隐退的德川家康,再到江户谒见时任将军德川秀忠,递交了詹姆斯一世的亲笔信和礼物。德川秀忠将两套日本盔甲作为外交礼物回赠詹姆斯一世国王。回程时,约翰·萨里斯再度拜访德川家康,这一次他们如愿获得了准予英国与日贸易的朱印许可状。赠予英王的两套日本盔甲均为胴丸,是当时显耀贵族穿着的盔甲类型,现分别陈列于伦敦塔军械库和利兹皇家军械博物馆。前一套盔甲制作于1570年,原属于武田胜赖,此人为日本战国时期甲斐战国大名,“武田二十四将”之一,“日本国内首屈一指的武将”(出自《三河物语》),只可惜时运不济,在长筱之战中被德川家康击败,后于1582年在天目山被困自尽。1610年,德川家的盔甲工匠“岩井与左卫门”对这件盔甲战利品做了改装,上面仍保留了武田胜赖的家纹。有关这件盔甲还有一个小插曲。1661年,该盔甲在伦敦塔展出,不过其历史已被人遗忘,当时的展品说明是“蒙古盔甲”,“来自莫卧儿帝国的礼物”(a present from the Great Mogul),最终被知晓盔甲来历的有识之士给予了纠正。另一件在本博物馆展出的盔甲制作于1610年,完全出自德川家盔甲工匠“岩井与左卫门”之手,系英国皇室的藏品,出借给博物馆展出。

马具与马饰

马具是为便于骑乘而佩带在马身上的各种用具,马饰则是用来装饰马匹的,多缀于马具之上,因此也算作马具的一部分。马具由辔头、鞍具、马镫、马铠、鞭策等组成。由于大多数日本人是佛教徒,他们很少吃肉或不吃肉,用来生产马具的坚固皮革十分短缺,因此很大一部分马具是使用装饰性更强的织物制作的,皮革和铁质材料在其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一套江户时代的马具和马盔甲被安装在马匹标本上展示,上面带有镶金莳(shì)绘装饰及制作者“胜尾长次”和“伊势贞広”的铭文标记。其中的马盔甲被称为“马大铠”,包括马面甲和马身护甲,是使用纺织物、皮革和少量金属材料制作的。这种类型的马盔甲最初出现在16世纪,直到19世纪后期江户时代仍在继续制造,但已不具军事用途,主要被用于祭祀活动和庆典仪式。展品说明还附带了一幅绘画,描绘的是1615年大阪围城战中一位身着盔甲、手持薤(tì)刀的骑马武士形象,可以看到坐骑的马面甲与展出的这个马面甲有几分相像。

安装在马匹标本上展示的一套江户时代的马具和马盔甲,其中马盔甲包括马面甲和马身护甲

安装在马匹标本上展示的一套江户时代的马具和马盔甲,其中马盔甲包括马面甲和马身护甲

一套特别豪华的传统马具,马鞍使用红橡木制作,采用传统的“四块木”结构,上面带有孔雀、鯉鱼图案的金饰浮雕,马颈和马身护垫带有鲜红色的丝织流苏。这种类型的马具通常在日本传统骑射运动“流镝(dí)马”中使用。1860年,日本德川幕府第十四代将军德川家茂将一批制作精良的日本兵器和马具作为外交礼物赠予维多利亚女王,这套装饰豪华的马具系其中之一,赠予的马具中还包括两对精制的马鞭和饮马用的柄杓。

1860年,德川幕府赠予维多利亚女王的豪华马具

日本马镫,17~19世纪制作

德川家的儿童用马鞍、马镫,为日本东照宫的收藏

1860年,德川幕府赠予维多利亚女王的马鞭和饮马柄杓

集中展出的4对马镫,系17~19世纪不同时代的产品,其造型与人们常见的环形马镫不同,均为“开边平台式”,它可以使骑手在马镫上平稳站立。常见的普通环形马镫最初出现在中国,在7世纪时由朝鲜传入日本,而这种“开边平台式”马镫则是纯粹的日本发明,现如今在日本举办的祭祀和传统庆典活动中仍使用这种马镫。

一套儿童马具,包括一个马鞍、一对马镫,来自于德川家族,上面带有家纹和金色的梅花图案,采用的装饰方法为日本特有的莳绘漆艺(日文:梨地),极具民族风格。这种高品位的古代儿童马具十分罕见,它是日本日光市(位于日本关东地方北部)东照宫的收藏,出借给利兹军械博物馆展出。

弓箭

一组日本弓箭类展品,包括长弓和不同类型的箭矢、箭筒,还有较为特殊的弓箭套装,均来自于18-19世纪日本江户时代声名显赫的权贵家族。据介绍,从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后期到镰仓时代(公元1185~1333年),弓箭A是日本武士的主要武器,日本的军队也是由装甲骑兵弓箭手和步兵组成的,步兵一般都围绕和辅助弓箭手作战。这种排兵布阵,在描绘12世纪“源平合战”的古代绘画中可略见一斑。

两把长弓①②,弓臂采用薄竹片与桑木叠压成型,外缚藤条加固,涂黑红色油漆,握柄处用鹿皮包覆,弓的拉力约309N。握柄设在弓臂自下而上1/3处,这种结构看似不够平衡,但完全能够保证弓的两端产生均衡拉力。两把弓的质量分别为0.72kg、0.9kg,全长分别为2190mm、2195mm。在10世纪,日本长弓的长度被设定为2200mm,后来制作的长弓也基本参照这个标准。

两个装有箭的箭筒③④,构造不尽相同,它们可以与—对长弓组成弓箭套装,在队列中配带。这两个箭筒上都带有桑叶标识,是多治比的家纹。另有一个装有箭的箭筒。带有梅花标识,是松平家的家纹。

两个被称为“空穗”的封闭式木制箭筒⑦⑧,是16世纪后出现的新的箭筒样式,能防止箭在雨天被淋湿变形,使用时可打开箭筒下部的封盖将箭取出。这两件展品,一个外涂黑漆,带有福泽家的九星纹;另一个外覆熊皮,底部漆有德川家的蜀葵纹。

十字弓(弩)在日本极少,展出的一把19世纪江户时代十字弓⑩,是为德川家制造的,适宜在室内使用。

肩舆弓箭套装⑾,一种特制的在肩舆(轿子)里使用的小型弓箭套装,产于18世纪江户时代,弓和箭筒使用鲸鱼骨制作,箭杆涂有斑驳的红漆,加装动物角箭尾。这种弓箭亦属于十分少见的类型。

日本弓箭① 、②长弓,19世纪早期江户时代制作;③ 、④箭和箭筒,与一对长弓组成弓箭套装,19世纪制作;⑤镝矢,19世纪制作;⑥箭与箭筒,19世纪制作;⑦空穗(封闭式木制箭筒),带有福泽家的九星纹,19世纪制作;⑧空穗(封闭式木制箭筒),底部漆有德川家的蜀葵纹,19世纪制作;⑨羽箭,18世纪制作;⑩十字弓,来自德川家,19世纪制作;⑾肩舆弓箭套装,18世纪制作;⑿迷你型弓箭套装,19世纪制作;⒀手突矢,19世纪制作

描繪12世纪“源平合战”的古代绘画,日本冈山市林原美术馆收藏。可见,步兵一般都围绕和辅助弓箭手作战

迷你型弓箭套装⑿,包括一把弓、一套可替换的组件,以及两套带有1~4数字编号的箭,供室内射箭游戏用。

镝矢⑤,带有中空的箭头,射出时会发出响声,因此也叫鸣镝或响箭,作战时用它来发号施令,另外还用于神道祭祀等仪式。

一组羽箭⑨,总共11枚,箭头为铜质,带有鹰的羽毛,是在皇家狩猎仪式上使用的。

展品中还有一个被称为“手突矢”的特殊箭矢⒀,既可以作为飞镖投掷,也可以挂在腕上用于突刺,尤其适宜在室内或轿子等有限空间使用。

编辑/吴潇

【下期预告】

下期将继续呈现英国利兹皇家军械博物馆展出的日本古代刀剑、长兵器、火枪等展品。

猜你喜欢

德川盔甲江户
身体的盔甲——皮肤
奥拉夫的盔甲
穿盔甲的大蟀哥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德川纲吉:不爱江山偏爱狗
德川时代的艺术与浮世绘
用死尸训练儿子
江户日本的情报分析及世界认识
地图所见江户日本的国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