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灰树花1号工厂化生产栽培技术*

2020-07-23赵敬聪杨成梅杜宝胜秦存宝刘孝利王振利李晓博谢红艳刘存博万鲁长

中国食用菌 2020年6期
关键词:发酵罐菌袋树花

赵敬聪,杨成梅,杜宝胜,秦存宝,刘孝利,高 霞,王振利,李晓博,谢红艳,刘存博,万鲁长**

(1.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 邹城 273500;2.微山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微山 277600;3.邹城市农业农村局,山东 邹城 273500;4.山东福禾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邹城 273500;5.山东恒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邹城 273500;6.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废弃物基质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 俗称“舞茸”,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1]。其子实体肉质,柄短呈珊瑚状分枝,重叠成丛,其外观婀娜多姿、层叠似菊;其气味、清香四溢;其肉质脆嫩爽口,百吃不厌[2],同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很高的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欢迎[3-4]。

目前国内灰树花工厂化栽培尚未实现大规模生产,主要制约因素是:出菇温度一般要求15℃~20℃之间,工厂化栽培需配备空调设施;出菇期间要求CO2浓度较低,需控制在0.1%以下,高于此浓度范围,灰树花畸形率高,甚至不开片;出菇过程菇房需要较大通风,该关键因素与温度、湿度、CO2浓度条件形成矛盾。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选育中温“灰树花1号”,出菇温度为18℃~20℃,采用侧排风空调、LED灯带、3 μm超声波加湿器等设施,解决了灰树花工厂化周年生产的瓶颈问题,其栽培关键技术如下。

1 供试材料

菌种来源于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

2 灰树花1号外观形态和生物学特性

2.1 外观形态

灰树花1号子实体肉质、短柄、呈珊瑚状分枝,末端生扇形至匙形菌盖,重叠成丛,菌盖直径3 cm~4 cm,菌盖厚2 mm~3 mm,褐色[5]。表面光滑,有反射性条纹,边缘薄,内卷。菌肉白,菌管长1 mm~2 mm,管孔延生,孔面白色至淡黄色,管口多角形,平均每毫米1个~3个。孢子无色、光滑,卵圆形至椭圆形。菌丝壁薄、分枝、有横隔,无锁状联合[6]。

2.2 生物学特性

灰树花1号属于中温恒温结实型木腐生型食用菌类[7-8],好氧,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2℃~24℃,出菇最适温度18℃~20℃。栽培基质最适水的质量分数为64%~66%,pH自然,出菇阶段最适空间相对湿度85%~90%。CO2的体积分数为0.1%以下,光照强度为白天 300 lx~500 lx[9-10]。

3 栽培技术

3.1 菌种制作

3.1.1 母种制作

液体培养基配方:土豆20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 5 g,磷酸二氢钾 3.0 g、硫酸镁 1.5 g,水1 000 mL,pH自然。

将称量好的土豆去皮,切片,放入水中煮软,取其过滤水,加入以上称量好的试剂,溶解后分装到1 000 mL三角瓶中,每瓶装液量600 mL,盖好硅胶塞,放入灭菌锅,121℃,30 min,灭菌结束后,待三角瓶冷却至23℃,接入灰树花1号菌种,放入摇床,170 r·min-1、25℃培养,13 d后即可接入发酵罐中,发酵完成原种见图1。

如图1所示,发酵完成菌种,菌球大小均匀,静置后菌液不分离。

3.1.2 液体发酵罐制作

液体发酵罐配方:豆粕粉3.0 kg、酵母膏2.5 kg、白砂糖 10.0 kg、磷酸二氢钾 1.0 kg、硫酸镁 0.5 kg,水800 L,pH自然。

将称量好的物料投入发酵罐中,封闭好后,通入高温蒸汽,125℃灭菌60 min。灭菌结束后,待罐温降至23℃,接入发酵完成的原种,23℃培养10 d后为发酵完成的菌种,即可接入菌包中。

如图2所示,发酵完成的液体菌种,菌球大小均匀,发酵罐进气关闭后,菌液不分离。

3.2 菌包制作

栽培配方:棉籽壳42%、硬杂木40%、麦麸16%、红糖1%、石膏1%,pH自然,含水量65%。

按照配方比例称取各种原料,逐一加入到搅拌机内,木屑和棉籽壳提前24 h预湿,混合均匀后,传入培养料冲压机内,装入规格17 cm×38 cm的聚丙烯塑料袋,每包重量 1.2 kg~1.3 kg,料高 19 cm,套好盖子套环。装袋结束后立即放入高压灭菌锅内,125℃灭菌3 h,灭菌结束后进入冷却车间冷却,菌包中心温度降至23℃,进行接种。

如图3所示,经灭菌后的菌包,放置在冷却间,冷却至23℃后,菌包高度一致,菌袋上无水珠,即可进行接种。

3.3 接种

接种室内采用40 W紫外线灭菌灯进行消毒灭菌。经过灭菌的塑料袋必须冷却至23℃左右时方可接种。接种前要先做好2项准备工作。

1)选择质量合格的液体菌种。经检测确认菌种无隐性污染,菌球浓密和菌种气味正常,无臭味、酸味等异味。并且菌种未老化之前使用,菌种纯度降低不能使用。

2)接种前工作人员双手戴无菌手套,接种时在风机过滤机组FFU下严格无菌操作,正确掌握熟练的接种技术,动作力求准确迅速。接种枪头以及接种管道用124℃,0.14 MPa的蒸汽灭菌30 min,冷却结束后可以正式开始接种。将已接种菌袋放在24℃培养室培养。

如图4所示,采用自动接种机接种,每包接种量一致,菌包后期生长速度一致。

3.4 培养发菌

接种好的菌袋在运往发菌室前,先对养菌室进行消毒,采用0.15%消毒水喷洗养菌室内棚架及地面。将接完种的菌袋放入发菌室,温度控制在24℃,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避光,定期观察记录菌丝生长情况。培养过程应尽可能保持培养室内温度的稳定。培养10 d左右,菌包内菌丝在蔓延过程中降解培养基,产生生物热,菌包温度会比室温高出2℃~3℃,此时,温度控制在22℃为适宜,在培养过程尽可能不开灯,保持培养室的黑暗。培养期间CO2体积分数控制在0.3%以内。

采用液体菌种的菌袋一般情况下25 d左右菌丝可长至袋底,此后再后熟10 d左右,让菌袋的菌丝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生长阶段就可移入出菇房。

如图5所示,在培养室培养的菌包,菌丝强壮,发菌速度一致。

3.5 栽培管理

3.5.1 催蕾阶段

1)割口处理:用75%酒精棉擦拭手术刀,用酒精灯火焰灼烧后,待冷却至常温,选择侧面菌包菌丝浓密部位,割“V”形口,边长1.5 cm~2.0 cm,割口处的塑料袋揭开再放下,割口完毕后,平铺至床架上,割口处向上卧式放置。

如图6所示,采用床架卧式出菇的方式,菌包划“V”口。

2) 调控管理:菇房温度设置为18℃~20℃,湿度保持85%~90%,CO2体积分数控制在0.2%以下,白天光照强度300 lx~500 lx,晚上黑暗处理。5 d左右,割口处菌丝泛黄,开始出现原基,见图7。

如图7所示,灰树花的原基最开始为浅灰色,原基稍微大些为深灰色。

3.5.2 出菇管理

菇房温度17℃~22℃,湿度保持90%~95%,CO2体积分数控制0.1%以下,白天光照500 lx~1 000 lx,晚上避光,培养17 d~19 d,等菌盖呈扇形,形成菌孔,七分~八分成熟即可采收。

如图8所示,灰树花随着原基的长大,先形成密密麻麻的小疙瘩,之后随着生长,每个小疙瘩开始分化为片状。

3.6 采收

采收要根据每朵灰树花子实体的发育情况判定,当菌盖边缘稍向内卷,菌盖背面刚形成菌管深度不超过1 mm,尚未释放孢子,单朵产量可达250 g,子实体达到七分~八分成熟,散发浓郁菇香时,即可采收。采收时要戴手套,手扶住栽培袋套环部位,一手托住菇体的底面,向上抬起即可将灰树花折下,再用小刀切除基部,轻柔码放至托盘上。

3.7 包装及保藏

采收后的灰树花放入冷库预冷后,装入蔬菜包装盒内,放入泡沫箱封好,于2℃冷库保藏。灰树花也可晒干品。

猜你喜欢

发酵罐菌袋树花
感恩生活,给生命一树花开——读《花田半亩》有感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送你一树花
家用酵素发酵罐的开发现状及研究进展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陌上花开文学社:播撒文学之种,静待一树花开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白腐真菌发酵罐产漆酶条件的优化
固定菌袋插杆
重组猪抑制素的高密度发酵生产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