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施路径

2020-07-22陈建红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劳动教育高职

摘要: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国家颁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上了新的历史高度。当前,高职院校部分贫困生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缺乏战胜困难的理想信念等问题。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是帮助贫困生解困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厚植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加强劳动育人课程建设;深挖劳动教育内容;深化新时代劳动育人内涵等途径,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勤劳、肯干的接班人。

关键词:高职;劳动教育;资助育人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就明确提出要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特别强调要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多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不断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已基本解决了高校贫困生的“助学”问题。但“育人”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部分贫困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缺乏战胜困难的理想信念。把劳动教育与资助育人有效融合是扶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他们磨炼意志,树立勤劳致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劳动教育是促进贫困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主要是通过劳动获得经验和知识。可见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劳动创造,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阶段,更需要通过劳动来创造财富,通过劳动教育来促进贫困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劳树德,以劳动教育促进贫困生养成勤俭、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的优良品质。以劳增智,劳动是创造的基础,劳动教育可以培养贫困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养成尊重劳动的优良品德。以劳强体,只要是劳动,都需要付出努力与精力,具有坚强的毅力才能获得劳动成果,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贫困生的自信心及责任心。以劳育美,通过劳动促进贫困生树立以“劳动为荣,懒惰为耻”的劳动审美观,在劳动中不断发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二)劳动教育是进一步拓展资助育人教育路径的需要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始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来培养贫困生。在资助育人工作中,不仅要对贫困生进行“助学”,还要通过各种育人手段,提升贫困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党的重要教育方针。高职院校资助育人通过劳动教育,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贫困生自身抗压能力。通过集体劳动磨炼他们的意志,锻炼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感、荣誉感,感悟劳动带来的获得感、成就感,让他们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资助育人过程中树立“大思政”工作理念,将思政教育浸润到资助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多角度、多层次拓展资助育人渠道,有利于实现资助全过程育人。劳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提高资助育人效果。除此之外,劳动还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是带领家庭高质量脱贫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体系面临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2020年,国家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明确规定,在大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课要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并且不少于16学时。但是,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体系和配套制度还不完善,还在不断探索,例如,实践场所的拓展利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和安全保障这些问题都还在摸索中。缺乏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体系的配套制度,课程体系及实践场所。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内容还需进一步挖掘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少家庭劳动教育,常常对学校的劳动活动不感兴趣。很多高职院校把劳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打扫一下教室、校园卫生、实训室卫生就是劳动教育,没有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没有对劳动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造成劳动教育的简单化、单一化,劳动教育内容过于狭隘、片面,劳动教育效果差强人意,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劳动教育要把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创新创业、专业,以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劳动意识,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奉献精神。

(三)高职院校贫困生劳动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

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新形势下,资助育人工作要不断创新育人形式,不断拓展教育方式,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供学生自由发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但现实中,高职院校的劳动育人存在思想观念认知片面化,劳动课程设置边缘化,劳动教育平台扁平化,劳动教育形式化等情况。实际上,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贫困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良品质。在资助育人过程中,把劳动教育纳入其中,对弘扬中华劳动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引导贫困生的全面发展,树立社会主义的劳动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如何让劳动教育成为资助育人的推手,是我们值得探索的问题。

三、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劳动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传承优秀劳动文化,厚植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019年,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坚持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一直以来,中国人民勤劳朴实,创造了雄浑深厚的中国文化,一直浸润着我们的精神,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也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绘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体现了诗人由衷地同情劳动人民与尊重、歌颂劳动人民的情怀。这些诗歌都展现了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热爱劳动的精神。在高职院校贫困生中通过经典诗词,大力宣扬劳动精神,让贫困生领会劳动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時曾说过,任何成功的道路都离不开劳动,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辛勤、诚实、科学的劳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家庭劳动教育缺失,养尊处优,劳动意识不强,不喜欢劳动、不会劳动。因此,在高职院校贫困生中用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引导贫困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的理念,营造崇尚劳动、尊敬劳动的氛围。从精神层面对贫困生进行扶志,激发贫困生对劳动产生兴趣,进而传播劳动精神。

(二)注重公益劳动育人,加强劳动育人课程建设

国家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服务性劳动是劳动教育的内容之一。公益劳动是指服务于公益事业、不取报酬的劳动,属于服务性劳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奉献思想。在高职院校加强公益劳动课程建设,将公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对全面提升贫困生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由专门负责公益劳动的带队教师负责考核工作。考核主要内容为劳动态度、出勤情况、劳动任务完成情况。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一定的奖励方案,对劳动课表现优秀的班级、学生进行表彰及奖励。鼓励更多的同学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增强大学生的劳动荣誉感。二是加强劳动教育组织管理。带队教师全程参与公益劳动,班团干协助班主任管理公益劳动。带队教师全程进行业务指导。三是公益劳动教育常态化。学校要建立公益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参加公益劳动,完成公益劳动学习。公益劳动全程化。把公益劳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分学期、分岗位、分工作内容满足不同时期大学生对公益劳动的需求,使公益劳动达到供需平衡,提高公益劳动教育的实效。公益劳动多渠道化。将专业教育、勤工助学纳入公益劳动范畴,如在学校实训基地的一些助理岗位,让学生深入认识专业,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增强本领,提升职业竞争力。例如,通过勤工助学岗位,培养贫困学生的自立意识,体验劳动改善生活带来的获得感,体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幸福感。将公益劳动考核结果作为评奖、评助的重要依据。从而引导高职院校贫困生自发参与公益劳动,摒弃懒惰、等靠要等错误思想。

(三)直面育人本质,不断挖掘劳动教育内容

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立德树人”。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资助育人不仅要培养贫困生的劳动技能,还应关注贫困生的劳动素养,关注贫困生的成长和未来生活需要。贫困生劳动教育应明确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目标。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体验劳动创造价值的真理。挖掘各课程的劳动教育内容,使劳动实践内容相互融合,使劳动教育常态化。例如,农学类院校可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参与作物栽培实训,从选种、翻地、作畦、播种、修建、扦插、水、肥、病虫害管理都让学生亲自管理、亲身体验,更容易理解并掌握作物生产栽培技术。让学生参与畜禽养殖管理,熟悉饲养、疾病预防等一系列养殖程序,便于掌握畜禽养殖技术。将生产劳动教育和非生产劳动教育相结合,将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劳动自立意识,体验持家之道,注重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意识的培养,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类劳动教育内容有效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荣辱观,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四)强化资助育人,深化新时代劳动育人内涵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通过“扶困”,达到“扶志”“扶智”。“扶志”即理想信念教育,“扶智”即能力培养。通过“扶困”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资助育人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支撑意义。一是在贫困生中进行劳动理想信念教育。在贫困生中树立劳动、职业平等的理念,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正确的职业态度,推崇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举办职业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讲座,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学习榜样,丰富贫困生的精神生活。二是在贫困生中培养劳动感情,在劳动实践中激励学生踏实肯干、爱岗敬业。重视推进职业精神向职业实践的转化,培养敬业、勤业、创业、立业精神,结合家庭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三是在贫困生中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以专题讲座为渠道,以专项劳动技能训练为辅助手段,设计贫困生劳动教育方案,因人、因时、因地开展劳动实践,进行多维度劳动教育。四是在贫困生中塑造创新的科学劳动观。习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所有的创新都是从劳动中来,教育引导贫困生学好基础知识,扎实训练技能,努力成为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四、结语

总之,贫困生的成长成才事关脱贫攻坚,事关人才培养质量。将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中,在贫困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以劳为荣、以劳为乐的劳动思想。加强公益劳动课程建设,将劳动教育常态化,体验劳动带来的获得感与成就感,摒弃懒惰、等靠要等错误思想,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不断挖掘劳动教育内容,培养贫困生的劳动素养,深刻领会新时代资助育人内涵,做好贫困生理想信念教育与能力培养,引导贫困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勤劳、肯干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担当有为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燕萍,宋丽丽,资助困难生工作的教育功能分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1).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

[3]吴吕福.学校劳动教育育人价值的缺失与复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4).

[4]肖绍明,扈中平.新时代劳动教育何以必要和可能[J]教育研究,2019(8).

[5]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j hsj k.people. cn/article/23277634,2013-10.

[6]陈宝生,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J]時事报告,2018(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新时代广西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效果调查与对策研究”部分成果,项目编号:2019ZJY139。

作者简介:陈建红(1974-),女,广西兴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李琳)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劳动教育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