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
——以惠州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

2020-07-21刘玉彬赵显贵陈益智杨水平

惠州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师范类惠州培养目标

刘玉彬,赵显贵,陈益智,杨水平

(惠州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为贯彻党建设教育强国的教育方针,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7〕13号)》[1],并同时颁布了《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及《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三个认证标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王定华司长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指南》的序中指出,建立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贯彻落实“建设教育强国”“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等党的教育方针[2],大力振兴教师教育,全面夯实新时代高素质教师培养的基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质量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近年来,在师范专业认证理念视角下对教学模式、专业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有了不少好的结果[3-7].

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依据,是落实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抓手和基本纲领.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必须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才等根本性问题[2].《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2](以下简称为“专业认证标准”)对师范专业培养目标设定从“目标定位”“目标内涵”及“目标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测评,要求做到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目标内涵设定科学,并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以评价结果为基础.

惠州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核心理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设定了本专业的目标定位、目标内涵及目标评价方法,遵循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制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专业认证标准,专业培养目标“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对标此认证标准,惠州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依据中学数学教育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立足惠州、服务广东,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具有较扎实学科专业基础和较强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能在普通中学从事数学教学和育人工作的校级以上骨干型教师”.

该目标定位依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精神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与《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和改革要求,把“新师范”建设作为推进专业内涵式发展的抓手,构建适应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接国家和地区教育事业战略需求.

培养目标贯彻了《惠州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以对本专业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的跟踪调研分析所得“本专业历届毕业生有着良好的从教意愿,能立足惠州、服务广东,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且具有较扎实学科专业基础和教强数学基础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能在基础教育单位从事数学教学和育人工作;毕业5年以后,大部分毕业生成了所在单位的教学骨干”等结果为基础,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2 人才培养目标内涵

经过系统思考和深入分析师范生的培养理念,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对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做了清晰的表述.培养目标很好地对接了目标定位,从价值观、师德情操、教学能力、育人能力及专业发展等方面,具体分解了可形成的知识、技能、情意及素养等要素,反映了毕业生对毕业5年后发展目标的预期,体现了本专业的特色与生命力及对本专业的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本专业内在价值的主动追求,能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具有丰富的目标内涵,符合中学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二级标准.

2.1 培养目能标反映本专业毕业生发展预期

根据专业认证标准,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能反映了毕业生对毕业5年后发展目标的预期.发展目标预期的设定不能凭空捏造,必须立足实际,建立在翔实的数据基础之上凝练而成.为此,惠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建立了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成立了由学院副书记、辅导员及学生信息员组成的毕业生质量跟踪团队.通过用人单位走访、用人单位调查问卷、毕业生调查问卷、校友座谈、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等方式对毕业生从业领域及发展目标预期进行跟踪调查.调查数据表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基本实现了充分就业及继续深造,主要集中在惠州市及周边地区从事数学基础教育工作,且大部分毕业生毕业5年后成了所在单位的教学骨干.基于此调查结果并结合学校的发展定位,本专业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凝练出了“立足惠州、服务广东”“能在普通中学从事数学教学和育人工作的校级以上骨干型教师”等培养目标的表述.

2.2 培养目标体现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特色和优势

根据专业认证标准,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充分体现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特色和优势.惠州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几十年办学过程中,通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专业历史悠久,综合实力强”“数学文化浓厚,学生数学涵养较高”“教学实践能力突出,创新合作能力较强”及“立德树人理念坚定,职业道德情操高”四个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本专业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充分结合了专业形成的以上四个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凝练成了“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具有较扎实学科专业基础和较强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表述.

2.3 采取多种途径让培养目标为利益相关方接受和认同

专业认证标准还要求人才培养目标要能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惠州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了让广大教师、全体学生以及社会各界都接受与认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充分利用学校及学院提供的各种平台、创设新的平台途径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对培养目标进行宣传.

为了教师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创设各种平台和途径让教师全过程参与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在基于内外部需求确定培养目标过程中,全体教师通过培训、教学研讨会等确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进行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课程教授等,并根据跟踪和评估结果完成各环节并持续改进.全体教师在全过程参与中强化理解了培养目标.

为了让学生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创设多种渠道和措施:一是发放录取通知书时同时发放宣传资料,介绍专业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和优势,供学生了解专业培养目标;二是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方式进行宣传,详尽介绍本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培养目标认识;三是借助课堂教学进行宣传.通过课堂教育教学、专业实践、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四是通过日常培养过程进行宣传.通过学生日常培养过程中的网站、微信、班会、团会、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实现了贯穿大学四年的培养目标宣传.

考生、家长和社会可以通过本专业的招生简章、招生宣传手册、招生网站、高考咨询热线、校园开放日、网上答疑等传统方式与新媒体模式相结合的形式在全年度获得培养目标相关信息.同时,通过校友介绍、专家咨询等方式向社会宣传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同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通过定期组织教师走访、调研以惠州市为主的基础教育学校,充分利用教师挂职、教学示范基地、实习基地、U-G-S协同育人平台、中学名教师进课堂、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论证会等多种渠道和多个平台,加强惠州市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学校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的理解与认同.定期利用上述平台与渠道以及问卷调查等途径收集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情况及修订建议,让用人单位、专任教师等利益相关方深入参与本专业培养方案修订.

3 人才培养目标评价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需要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社会发展需求及学生情况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不断完善.要回答好“是否需要修订人才培养目标?”“从哪些方面进行修订?”等问题,切实有效地做好培养目标的修订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使之真正能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反映社会发展需求及学生具体特点,需要有扎实的数据支撑.因此,定期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必要,这也是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

惠州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了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适应学校定位、社会需求变化、专业发展特点以及保证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制定了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机制,建立了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的评价制度,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成员包括专业负责人、系主任、专业骨干教师、辅导员、在校生、应届毕业生、惠州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数学教学名师的评价小组,定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进行评价.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小组采取社会需求调研结果、行业专家意见、用人单位调查、毕业生和在校生座谈、教师讨论等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来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方式如表1:

表1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方式

(续表1)

4 人才培养目标修订

“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一个核心理念.基础教育大环境在不断变化发展,需不断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更好地引领专业的人才培养.为此,惠州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制定了培养目标的修订制度,定期修订人才培养目标.以下是培养目标修订制度的基本内容: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要求以及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在学校教务处组织下,采用“每四年一次大修订,每年微调”的原则对培养目标在内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参与修订的人员包括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数学基础教育专家、本专业教师等.

培养目标的修订由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组织,院长负责,组织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和骨干教师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调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对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参考合理性评价结果和毕业后5年的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情况分析结果,按照下述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及有关教师结合基础教育数学教师需求和期许,根据制定培养目标总体要求拟定培养目标初稿;第二阶段,专业负责人根据培养目标初稿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培养目标具体细化二级指标,学工部门发放问卷对培养目标合理性进行调查,系主任和专业负责人根据调研和调查问卷汇总修改意见,并进行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第三阶段,根据修改建议和合理性评价结果,专业负责人、教学副院长、系主任、专业教师进行研讨,进一步优化,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第四阶段,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校内外专家进行审议,教务处审批后执行.

在培养目标修订工作结束后,根据培养目标,进一步修订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和课程大纲,调整课程安排,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性地位.

5 结语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高校加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建设,增强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和责任,逐步形成质量意识清、质量目标明、质量管理严、质量责任强的质量制度文化,真正让自我保障、自我评估、自我监测成为师范类专业履行职能和担当使命的内生动力,让持续改进涵盖人才培养全周期、全过程,并内化为一种文化自觉,不断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基本纲领,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抓手.依据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设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的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目标,让培养目标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更好地引领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猜你喜欢

师范类惠州培养目标
奔跑惠州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惠州一绝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