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疾病患者免疫治疗后的感染因素分析

2020-07-21贺远罗湘蓉王麟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9期
关键词:系统疾病免疫治疗感染率

贺远,罗湘蓉,王麟辉

(1.贵州省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4;2贵州省人民医院 检验科,贵州 贵阳 550004)

0 引言

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治疗中往往需要使用大量化学药物,极易对患者免疫功能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导致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情况[1]。感染对于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危害极大,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必须予以重视。因此,在血液疾病患者的免疫治疗过程中,尽量降低感染率,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延长患者生存期[2]。基于此,本次研究收集了998例血液疾病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可能引起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降低今后治疗中的感染几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98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99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98例患者中男513例,女485例,年龄8-86岁,平均(49.35±15.47)岁;其中急性白血病251(25.15%),慢性白血病177例(17.73%),多发性骨髓瘤164例(16.43%),恶性淋巴瘤234例(23.45%),骨髓异常增生172(17.23%)。纳入标准:998例患者均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确诊为血液系统疾病;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收集整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血液疾病患者发生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住院时间、放置导管、侵入性治疗等。

1.3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型数据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型数据以()表示,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统计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免疫治疗后发生感染情况。998例血液疾病患者共发生感染244例,感染率为24.45%,详见表1。

2.2 单因素分析与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比较显示,与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55岁)、住院时间(>45d)、放置导管(是)、侵入性治疗(是)、化疗药物(是),P<0.05,有统计学意义;性别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表对感染无相关性,详见表2。

表1 统计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免疫治疗后发生感染情况

表2 单因素分析与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导管放置、侵入性治疗、使用化疗药物均为引发血液疾病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单因素分析结果相同,详见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血液、血管、心脏共同组成了血液循环系统,而血液中包含了血浆、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糖、脂肪等,以及少量化学物质,其中任何一项出现病变均可引发血液系统疾病[3]。临床上已经得到共识,认为对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命安全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感染[4]。该病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力降低的情况,而与免疫力降低相对的是,感染几率的升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感染,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同时也会带来各种隐患,甚至威胁生命。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该病患者的治疗方式已经有更多选择,效果也越来越好,但有效控制感染发生率仍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5-6]。

本次研究选取了998例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现,有24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情况,感染率高达24.45%,尤其是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感染率在所有感染患者中更是占到了25.15%,应予以特别重视;同时发现年龄>55岁、住院天数>45d、放置导管、服用化疗药物、侵入性治疗均可引起感染率大幅升高,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相一致。年龄对感染率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自身免疫下降,化疗药物同样会降低免疫力,从而导致感染几率升高。

综上所述,血液疾病患者免疫治疗后发生感染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年龄、住院时间、放置导管、服用化疗药物、接受侵入性治疗,今后的工作应以此为依据,采取更为妥善的医护方案,从而提高整体医护水平,减低治疗风险,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系统疾病免疫治疗感染率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肠道微生物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及展望
良好睡眠,健康同行
更 正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836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肝细胞癌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及挑战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