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根生活 发掘情感

2020-07-20张翔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26期
关键词:日记情感文章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写真人真事的记叙文,因为它主要是凭借人物或事件的表象来思维的,所以它在总体上属于形象思维。通过回想和联想的加工使其更富有自身的典型意义,然后把它再现出来。可见思维品质提高与生活感悟是息息相关的,文学的创作过程即是文学作者用形象思维来认识生活的过程。因此,我们作文教学要植根于生活,发拙内心的真实体验。

1.感动基于生活真实

写真实的生活。越是真实的,越会真挚动人。越是真实的,越是能引发读者共鸣而产生动人效果。那如何真实呢?其实很简单,观察——提炼——表述。观察我们的生活,它是亲情产生的源泉;提炼我们所观察的事情,使之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在作文中用诚挚的语言将之表述出来。

作文感染力来自然流畅表达,禁忌端起架子,我要写文章了,假大空堆砌,力尽真朴实,多方巧迭材,新意扑面来。元代陶宗仪对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这样表达过:“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啊亮。”说明中间要充实,根基在生活的丰富多彩的感受。也就是说表现作文要言之有物,持之有据。记叙文写作六要素要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表现材料真实可信,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物真景,写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反映生活的本质,即使要艺术加工,也是真实生活的缩影。语至真情处亦深,真实的生活情节,真实的语言描写,真实的情感流露能使文章朴实无华,生动感人。唯有真,才使文章高于生活,唯有真,才使读者感受至深。

2.敏感捕捉生活中感动瞬间

生活是一件很笼统的事情,千头万绪;作文重在表达情感,情感是一个很泛化的概念,不管大事小事都能体现。对于学生而言,抓小事,以生活中的小细节见深情感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情感,总是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之间。所以,我们要启发学生要有一颗柔软的心,学会感动,随时捕捉到身边感动的瞬间,以细节显情感,从小落笔、以小细节见深情。如一学生习作中,学生写自己母亲关心自己学习时,写感知母亲拿过来的牛奶用了“温度刚刚好”这一细节,真的是幸福到心头去了的感觉。

写细节一定要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要精细,如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时,要注意人物的神情、心理,甚至周围人的反应等;二是要融入情感,学会选择感动过自己的、具有浓郁感含量的生活细节人文,因为,只有我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3.点亮生活中情丝的触点

写作冲动,是由生活情景瞬间引起内心情感的一震,要保证作文将这种即时感情表现得浓度,必须做到言为心声,情真意切,细致入微,爱憎分明。写作就是为了表情达意,对生活的深透感悟的深透感悟。写作不仅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耳朵听,还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去体会回味,将郁结于胸的爱恨与情仇、乐苦与喜忧、崇拜与蔑视、向往和讨厌等情感经历一吐为快,语言表达是离不开思想情感的。对生活的深切感悟,一句普通话语也能打动人。歌唱得好,因是唱的自己。有时感情真挚比章法技巧更重要。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明天一定记着开窗》写发生在“非典”期间的一次“开窗”,使“我”从内心受到强烈震撼。文中有些句子,例如“窗子开了,不仅是房间上的,还有我心灵上的”,比较深刻精妙,读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尾处作者写道:“她现在还在为我开窗,我的泪淌在脸上,滴在心里: 明天一定记着开窗”,既照应了开头,点明了题意,又蕴含着深厚的感情,给文章添了亮色。 很好地表达了主题:有时往往因为感情的疏远而不能很好地认识一个人,所以往往会伤害一颗心。

4.理性关注社会生活

建议每天20分钟左右看新闻、杂志是必要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社会。学会提炼生活。尽量联系社会现实,挖掘社会意义。亲情不是独立的、自己独有的情感,作文也不能关起门来“闭门思过”,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从现象到本质。

要写得思想深刻,必须用理性之光照亮生活,穿过生活的表象,透视其潜在的精神内核,发掘出丰富而深邃的内涵。惟其如此,才能显现出思维动作的纵深性与宽广性,使思想具有恒久的价值。因此要善于思考,对事对人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能在写作时凭自己的“才智”去“思考、构想、发挥”;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思想认识水平。

发掘深意有基本思路。发掘深意,始于审题,定于立意,成于表达。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多侧面的,对生活的认识应多加思考,从中发掘出有积极意义的本质属性,形成理性的认识。生活中不缺少哲理,只是缺少探究哲理的思维。换一种思维方式或角度。也许就能使记叙文的思想内容既深刻又富有新意。

揭示本质需情理相透、探究人情物理。好的作文需有高人一筹的立意,即远见卓识,但有了远见卓识不等于就有了好作文,作文中好的立意需情理兼美,既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又昭示作者对生活的理性哲思。大凡优秀作文,往往有深邃的思想内容,又饱含诗情,情理相透。它的思想内容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记叙类文章常常寓情理于“物”或“景”之中,以强烈的感性形象激发读者的理性思考。

5.在生活中历炼思想

作文要有深度,文章在思想和内容上就要给人以思辨的力量,一般而言,思辨可以分为横向或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是指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相关的事物,“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由此及彼,这样会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立意自然深刻;纵向则是由某种现象生发开去,对现象进行深入地剖析,分析其原因,挖掘其本质。

深度就是作文的见解深刻,即作者对生活感悟的程度要高,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能揭示问题的根源,具有深邃的洞察力、敏锐的观察力、深广的思维力。记叙性文章是形象生动、思想深刻。高考作文鼓励见解深刻,并且鼓励多种多样,或是深入本质,或是揭示原因,或是说明结果,或是指出规律,或是预见发展,或是抓要害,或是給人启发。同学们如只知道在辞藻技巧上下功夫,在叙述中不具有深刻的批判性,针砭时弊,也不会在恰当地方抒情议论,画龙点睛,那也不能感人,因为打动读者的是文章所表达真挚感情和睿智深刻的思想。

6.以教材为例,丰富情感体验

教材是最好的范本,准确把握有意义的表达,明确意图,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要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选取精要、典型的、最能表现中心的素材,这是一种以少胜多的方法。学习教材中选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的片断来反映事物本质,舍去一般性片断,选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迹、最典型的经历都可以使文章精彩充实,中心突出。如《小狗包弟》记叙中的人性关怀的流露,《荆轲刺秦王》叙述中价值取向的表现,都会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情节的思索。如2009年一考生写四川高考作文中《熟悉》,就借用了阿累《一面》中写鲁迅的手的手法。写他父亲在他读小学到高中时来送钱的时候,他感受到的手的变化,表现父亲的辛苦和对父亲的爱戴。

7.教师家长丰富学生生活感受

教师家长一起帮助学生丰富生活体验。学生本身生活经历浅,圈子窄,阅读量少,要求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分享发掘身边的感动。有时自己可以写点范文引导学生。如我讲到在脑海里留下的激动片断时就有“月光”“小鱼”“甘蔗”“木屋”,它们在我心中是意象,能表达我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情感,是成长里程碑。同时,我将生活感受与她们交流,以引导他们做一个心软的人。如听郭兰英唱《南泥湾》,我哭的故事,看《搭错车》搭错车我哭的情景。我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家里至少买一本文化含金量高的杂志,家长将读过的作品作旁批,推荐给孩子看,孩子看后,将故事中收内容记住,几天后,家长可督促孩子,也可与他一起回顾文章内容,这样积累下来,学生就可以在模仿中提升记事的能力,也可将经典生活片断提炼折射成自身的经历。

8.固化生活感知,形成素材积累

生活感知稍纵即逝,我们必须让学生养成习惯,留住自己的感动痕迹。一般可采用日记、旁批、读后感形式。日记是一种用书面语言记录自己比较有意义的所见、所感、所思、所闻的一种短小灵活的文体。从内容看,以记观察的所得为主,为观察日记;以记旅游历程为主,为旅游日记;以记某工程、事件为主,为工程日记、事件日记。日记是心灵的记录,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是自我鞭策的警钟,是人生道路长跑的轨迹。它的内容,可写对象十分丰富,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科学世界、人生体验,凡是觉得有意义的人、事、物、情、理都可入笔。在语言运用上也有相当大的自由,或豪放,或婉约,或粗犷,或细腻等,话题作文采用这种形式,能使作文显得真切、自然,能使读者感觉到作者跳动的脉搏。同时,是平时情感的真实流露,没有任务性,作为学生积累丰富多彩的素材是很好的形式。

日记要不仅做到 “记”,还要“析”。日记记录的是最真实的生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但只拥有素材还不行,还要学会提炼和挖掘,看出素材背后的意义,因为一篇作文的优劣不光看你写的事是否有趣,写得是不是生动,最重要的还看你是否写出它的意义、价值。因此,同学们写日记时可以试着一边记事一边分析。

日记可以同作文任务联系起来。会发现“珍珠”,更要会拿着“磁铁”录宝。生活中偶然遇到有意义、有意思的事及时记录下来,自然值得高兴,但有时我们会发现,每天发生的事太多,而且事与事之间往往缺少联系,每件事都要想想有什么意义,不仅累,而且由于思考的问题太多,很验证想得更深入。此时,我们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主题,然后带着它到生活中寻找有关的事件。因为是有备而来,不仅能使记录的事件更集中,而且记起来也容易一些。

日记要学会选材,以小见大。要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片面——通过生活中一瞬间的景象来刻画人物,表达感情,小中见大。只要细心观察现实中的小素材,一定會发现其中的妙处,那表达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昆明实验学校(天娇校区)张翔

猜你喜欢

日记情感文章
情感
台上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