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文创产业的地域文化优势初探

2020-07-19吴尚君彭梦吉

湖南包装 2020年3期
关键词:湖湘文创湖南

吴尚君 彭梦吉

Wu Shang-junPeng Meng-ji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School of Fine Art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0)

主持人语: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品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文化艺术设计和商品生产的结合,是人的知识、智慧在特定行业所呈现出来的高附加值产品。中国文创产业现在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得到国家政策、经济、社会、科技等条件的支持,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推崇产业创新和激发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社会经济的支持和推动作用。面对技术创新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消费升级,文创产业需要聚合政府资源、智力资源、金融资源和企业资源,形成要素资源与市场协同驱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壮大。

湖南文化创意综合资源有着独特的优势,创意产业发展有着具大潜力。文创产业战略设计、文创产业品牌设计、科技创新与文创、传统文化与文创、文旅文创、乡村振兴与文创、高校专业教育与文创、湖湘设计与文创等等视角,有待深入,需集聚合力,深入设计实践与学术探讨。以下这组文稿正是基于此旨义。

主持人:吴尚君

文创思潮产生于20 世纪中后期的部分发达国家并迅速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经济效应、文化传播影响力的国家新型支柱产业。2004 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数据表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产值在GDP 中的比重在全世界范围内以超过10%且增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我国创新产业近年来不断表现出快速发展趋势,文创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鼓励下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愈加迅速。湖南文创产业在全国范围相比较而言,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在诸多领域长期处于领先水平,具有产业发展的本土优势。

1 湖湘文化优势

文化对于产品的情感注入,使产品外在功能性充分发挥的同时,也能让人们通过产品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与独特性,从而赋予了产品以本土文化立场。湖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作为一个文化大省,文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三湘大地博大的文化精神和深厚的历史人文。

1.1 湖湘文化精神为文创产业塑魂

湖南是古代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湖湘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也不断受到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明显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鲜明特性。“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精髓,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湖南文创产品开发以发展国民经济为核心,以实用为目的,为人们生活便利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兼容并蓄”是湖湘文化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湖南文创以一种极具包容性的姿态为各类设计思想提供了展示的空间和发展的平台。“敢为人先”是湖湘文化敢于创新精神内核的重要凝练。在以程朱理学和王陆心学为主流的思想束缚和精神禁锢之下,王船山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辩证法思想和唯物主义思想的崭新哲学体系,将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率先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发声;在西方列强利用坚船利炮和鸦片肆意瓜分中国、企图侵吞中国国家利益的时代背景之下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首次将中国人民的视野投向大洋之彼岸,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原动力,不管对于广泛的文化创意领域,还是对于文创设计师而言,创意是根本,是生命。以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为代表的湖湘精神深深地刻在了湖南文创产业发展的每一个足迹上,为湖南文创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1.2 湖南历史人文为文创产业提供独特的视觉符号

纵观历史长河,无数来自湖南的俊杰英豪登上历史舞台书写中华民族历史篇章。人才的发源与培养离不开教育的重视。谈及湖湘文化就离不开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道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岳麓书院同时也是楚湘人才的聚集地和发源地,近代便有曾国藩、左宗棠、熊希龄、毛泽东、程潜等人物出现。湖湘学人对先民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积淀的拓展都表现出了独立的思考方式。屈原到周敦颐,王船山到魏源、毛泽东,对文化的传承既不因袭守旧、也不抱残守缺,而是以一种勇于进取、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思考进行吸收传承。他们代表着楚湘文化、湖湘精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以视觉化的人物形象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所崇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以不同的视觉表现方式出现在文创产品中,譬如在毛泽东故居韶山、刘少奇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旅游景点,不仅有以雕塑、陶瓷、湘绣等传统手法制作而成的文创产品,也有以现代新媒体生产方式设计的文创IP 形象。独特的地域文化、丰富的人文历史极大地丰富了湖南视觉符号的宽度和广度,同时也赋予了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独特的创作维度和创新方向。

创意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文化,湖湘文化千百年来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历久弥新、不断发展,给予了当下湖南文化创意产业以巨大的想象空间。春秋时代的青铜器、西汉马王堆的漆器、唐代唐三彩和釉下彩及宋代岳麓书院都是湖湘文化在发展与传承之中同当时的时代背景所结合的产物,它们是被物化的文化,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文化发展与创意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湖湘文化为湖南文创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提供了优良范例和文化导向。

2 文化产业优势

湖南文化产业是由影视传媒、视听出版、文化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和商务会展服务为基础产品的文化产业。2017 年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 112.08亿元,占GDP 比重6.2%,首次迈上2000 亿元的新台阶;2018 年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 916.26 亿元,占GDP 的比重达6.35%[2]。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更是率先提出“文化创新体系”这一概念,把文创工作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湖南省文创产业的发展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竞争力、产业规模、产品创新以及影响力等诸多方面,与其他先进省市相比较还明显存在差距。因此,我们更应找准自身定位,把握自身优势,凝聚湘军力量,努力进取与开拓。

2.1 凝聚湘军力量,打造文创产业新高度

2.1.1 影视湘军 影视产业一直是湖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中国的第一家省级广电传媒集团是湖南广播影视集团,集团下辖15 个电视频道(其中4 个上星频道);一个电影子集团;8 个广播频率;一家综合性新闻网站;十几家全资或控股公司。全省已有湖南广电集团、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长沙天心文化(广告)产业园等影视产业文创集聚中心。本文仅以湖南卫视为例:湖南卫视收视排名长期以来都居于前列,早在2006 年就跻身于全国50余家卫星频道竞争力排名的第4 名;在2018 年,湖南卫视更是以巨大优势名列我国影视收视率榜首。湖南卫视除了在卫视收视率和竞争力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在打造自身独特竞争优势过程中也表现十分出色,在电视剧产业、大型活动策划、综艺节目创新等多个方面综合发展,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等3 档综艺节目跻身全国十大有影响力活动和栏目,全国十大品牌主持人之中也占据了三强;正是由于人才的不断涌入和节目不断创新,使得湖南卫视在收视率和覆盖率方面继续领跑全国省级卫视频道,有效覆盖人口逾6 亿。“影视湘军”一直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引领行业潮流,以“兼容并蓄”的胸怀落实创意的呈现。近年播出的《我是歌手》和《声临其境》,带给观众的不仅是视听上的享受,其审美更是以一种精神文化形式隐射于人们的生活场景中。湖南影视产业以其独特的创新驱动、重点发展和贴近群众生活领跑全国,湖南更因此被誉为“娱乐之都”。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数据表明,文化娱乐消费在文创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2013 至2016 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为8.68%,而同期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达到9.15%,超越了全国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速,成为消费支出中的一大亮点[3]。可以看出,湖南强大的消费市场为影视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影视湘军也为湖南文创产业的发展铺砌了坚强的基石。

2.1.2 出版湘军 出版业可以被称为文化输出口,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湖南出版产业发展领先,被誉为“出版湘军”。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类传媒公司,是湖南省省属国有大型一类企业。目前已经在纸质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报刊杂志以及短视频等多个领域取得全面发展,集团规模与综合影响力逐渐扩大,如今已经拥有子公司25 家,在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旅游、新闻出版以及文艺演出等多个文化产业方面居行业领先地位。湖南出版集团坚持优质出版及阅读服务,整个集团在业态、战略、产品矩阵方面,都已经逐渐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连续十一届入选文化企业30 强。中南传媒图书目前已经连续7 年进入上市公司价值百强阵营,与在出版上市公司市值方面的增长相对应的是,中南传媒图书在市场占有率上持续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在文学、艺术、科普、心理、传记以及作文等多个模块处于行业前列。湖南美术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湖南民间美术全集》《齐白石全集》等精品巨帙,分别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与第三届国家图书奖。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全集》《船山全书》等精品图书,成为中国古典名著图书在零售市场中列全国同行第一,在全国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此外,湖南出版业积极开创国际市场,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增强。湖南的出版业为湖南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对外品牌窗口,为文创产业的文化输出、扩大文化影响力拓宽了渠道。

2.1.3 动漫湘军“动漫湘军”曾享誉全国,湖南的原创动漫产量早年就稳居全国第一,成功打造了众多享誉全国的动漫IP 形象,如:“虹猫蓝兔”“蓝猫”“山猫”等。湖南省原创动漫《蓝猫淘气三千问》标志着中国步入新世纪原创之路的开端,也创下了国内动漫收视奇迹,品牌IP 家喻户晓。近年来,动漫湘军力求“二次崛起”,积极推动新旧媒体的融合,进行多方面多维度的产业创新,逐步形成了出版、电视、电影传统媒体和网络、手机新媒体同步迈进的立体发展格局,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2016 年重新跻身于全国动漫产业收入前十名,动漫产业收入逾140 亿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秀成绩;湖南省在动漫文创产业发展方面也步入了百家争鸣、共同进步的新局面。“蓝猫”一直以来是深受广大少儿群体喜爱的动漫形象,三辰卡通以“蓝猫”为品牌IP,开发各类周边产品,目前周边产品的门类已经覆盖了玩具、文具、动画以及图书等十多个领域之中;与此同时,山猫卡通以《山猫9000 原创MTV》音乐儿歌系列产品为出发点,在玩具、文具以及图书等多个领域共同发力,不但在国内市场取得良好反响,其生产的卡通彩盘也已远销墨西哥等国家。湖南动漫游戏产业在产业规模、作品质量、品牌建设、跨界融合、人才培养等领域均取得了新成绩。我们可以看到,湖南动漫产业依靠政策、技术、人才平台的优势,依托产业政策环境,必将迎来产业发展良好态势,为湖南文创产业取得更大的成果。

2.1.4 特色旅游资源“文旅产业”是近几年来的一个热门词汇。湖南的旅游文化是位居国家前列的,是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大省,既有天门山、武陵源、崀山、衡山等自然遗产,也有历史氛围浓郁的湖南省博物馆、岳麓书院、长沙马王堆等文化名片,还有韶山、花明楼等红色革命圣地。湘绣、长沙窑瓷器、湘西土家织锦、蓝印花布、竹刻等手工艺纪念品,湘菜、安化黑茶、雪峰蜜橘等特色产品,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湖南省博物馆作为长沙市的文化地标,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前来参观,最多日接待游客1.5 万人次。作为全国首批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单位之一,大力发掘馆内IP 资源,推出“养生”文化、“服饰”文化、“餐饮”文化三大产品系列, 以及结合湖湘地域文化特色全新推出一系列的文化衍生品, 将架上文物遗珍与现代生活实用产品结合起来,保护、传承和创新传播,努力探索了文创产业发展之路。新华联文旅发展公司依托有着1 200 多年历史的长沙铜官窑遗址,斥资百亿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地铜官窑古镇, 位于长沙望城区,占地3 000 亩,以陶瓷文化为魂、以古韵建筑为形,制作以唐代商船“黑石号”出航、交易为主题的装置场景以及大型演艺节目,集博物馆、演艺中心、星级酒店、民宿客栈、人文景点、顶级游乐项目等旅游要素于一体,再现了长沙铜官窑陶瓷沿“海上丝绸之路”交易的盛世风采。著名山水画家王金石教授创作团队历时3 年,完成了《锦绣潇湘·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图》72 米国画长卷,南岳72 峰,以回雁峰为首,岳麓山为足,横亘盘旋湘中八百里,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底蕴深厚,气势恢宏;并将以景观浮雕与卷轴文创旅游产品的形式深入传播,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在湖南旅游文化同文创产业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这是湖南建设“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品牌的又一重要举措。湖南文旅资源丰富,文旅产业以文化为内核,以旅游为载体,以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支撑,文化特色突出,地域风情浓郁,将是文创产业中一股强大的推力。

2.2 文创产业出口不断拓展,促进经济增长新态势

湖南省的文化产业出口发展迅速,长沙跻身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2018 年,长沙1 138 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 455.6 亿元,同比增长8.6%。台北101 跨年焰火秀,2018 欧洲歌唱大赛无火药智能喷花机燃放……湘产烟花绚丽绽放全球上空。据统计,2018 年湖南出口烟花爆竹21.7 万吨,出口额32.7 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5%、20.8%,出口量值均创历史新高,烟花出口量占全国烟花爆竹出口的57.3%,主要出口到欧盟、美国和东南亚地区[4]。近年来,湖南文创产品多次绚丽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以湖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人面方鼎、牛尊、象尊、豕尊和铜兕觥为原型创作的5 个动漫形象,以魔方、创意公仔以及各类生活用品的形式出现在“文化中国·湖南文化走进德国”系列活动的“魅力湖南”文化展之中,以时尚、实用的产品形式呈现出文化性和创新性特色,获得了当地人民的追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湖南文旅产业提供了发展特色,同时也使其自身和现代社会接轨,获得更好的发展,解决非遗产业淡出视野、无人继承等历史遗留问题。湖南省文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为促进湖湘文化“走出去”和文创产品卖出去,扩大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总量和质量,推动湖南文化走向世界,湖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了对外文化出口贸易的支持力度,促进了文创产业的经济增长。

3 文创人才教育优势

约翰·霍斯金曾在其著作《创意经济》一书中提出:人类是有创意的,也就是说文化创意人才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5]。新时代下,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提高、经济的全球发展、文脉的缺失与文化的趋同带来了新的设计文化的兴起,设计教育也承担了新的教学责任。学校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人才输出重要支点,也是文化的传承使者。湖南省作为教育大省,仅美术类考生的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一直都居于前列。2016 至2018 年湖南省美术类高考生超过1.4 万人,其中2018 年超过1.7 万人参考,约占同年参考人数的4.5%,2019 年高达2 万人[6]。湖南具有艺术类专业的大学40 所,还有众多高职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和层次,随着时间的积累,湖南省的美术类院校教育不仅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批量的人才,也相应形成了老中青的艺术人才梯队,为湖南文创产业的发展培育了众多后备力量。

3.1 新时期文创设计人才教育的变革

新时期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推动设计教育的变革,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文化的趋同、文脉的缺失、新时代下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所带来的新的设计文化的兴起,国家急需实战型设计人才、综合型设计人才、研究型设计人才、战略型设计人才、服务型和管理型设计人才,无论是实战能力教学、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设计教育层次、加强产学研合作、注重设计职业素质培养诸多方面,湖南设计教育已经承担了新的历史责任。

培养实战型设计人才,重视涉及实战能力教学,服务社会导向型、创新型特色人才的教学定位,改革设计教学模式。湖南相关专业美术院校就培养实战型设计人才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教学举措,加强产学研合作。其中湖南大学与华为、三星、诺基亚、微软、联想、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国际有影响的大企业均有设计合作项目,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院校与国内大、中、小型企业以及政府机构、专业研究机构均有设计合作项目,在社会合作中提升实践能力。众多高校先后探索、开设文化创意设计专业;开设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与发展等课程,多所大学双创园正在打造与完善;其中长沙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开设文创设计专业正在实施之中,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与设计研究”列为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此外,各高校在设计教学中紧接市场,积极配合湖南各类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举办,致力于文创产品的设计、积极打造“湖南特色”“湖南博物馆元素”“红色文化元素”“湖湘名人元素”“非物质文化元素”等校园文创品牌;一大批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与企业合作开发,使产品推向市场,极大地推进了校园文创产品与社会市场接轨。例如:湖南大学于2009 年在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横岭村建立“新通道”研究基地,“新通道设计创新项目”于2010 年获日本优良设计,美克美家·新通道项目于2012 年获得日本G-Mark 大奖公共领域的“社区研究特别奖”,2016 年王巍博士与季铁教授在国际设计领域顶级刊物《国际设计学报》发表的研究论文Using Community Engagement to Drive Co-Creation in Rural China,也源自“新通道”暑期社会创新项目的研究成果。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院校开设了“文创+扶贫”项目,分别将茶叶、米酒、富硒大米、莲子等土特产打造成文创产品,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供了很多家门口就业的岗位,同时也将文化艺术和生态融合发展的项目实施展开,促进了地方特色产品的推广以及精神生活的提升。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创新了“长效造血”扶贫新模式,以地方企业产业转型为契机,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协同发展,在过去5 年的时间里,完成超过69 个校级产业扶贫项目的立项。此外,还同多家民族工艺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建多个新型人才队伍和产品研发团队,促进了当地的文旅产业发展。

湖南高校设计教育通过到农村去、到企业去,逐步形成了以重视设计创新、协同合作为新特征培养高素质创新设计实用人才的教学模式。

3.2 湖南美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湖南美术、设计教育人才的培养,近四十年来,一方面,其毕业生诸如在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中南大学等200 多所高水平院校从事科研、教育等相关工作,为我国美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在社会生产中,湖南美术、设计学院的毕业生就业于国内外各类大型企业之中,其中包括华为、美的、LG、海尔、东道品牌战略以及通用汽车等,成为了设计主管和设计骨干力量,并涌现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艺术最高成就奖获得者的设计大家。近年来,学生在法国ST-ETIENNE 国际“ECO-DESIGN”设计竞赛、大阪国际设计竞赛、杜邦国际设计竞赛、博朗国际设计大赛、英特尔设计大赛、德国红点奖(传播设计奖)、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大赛、亚洲设计学年奖、英国大使馆主办的“思·策·行”设计大赛、全球大学生24 小时创意生存大赛、国内专业设计大赛中取得了200 余件奖项,在国内设计院校中名列前茅。

3.3 研究型设计人才优势、设计教学层次提升

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一直以来受到众多美术设计院校的高度重视,尤其在985、211 的多所大学里,在其设计的理念传承和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品牌设计、本土文化设计、产品设计等多个国内高水平研究方向,并在研究专著、研究论文以及各类教材的出版方面取得良好成绩,形成了“科学与艺术结合、产学研协调发展”的学科特色。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还在各类科技攻关项目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如:“973”“863”项目以及“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等。近些年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国际合作交流和联合培养项目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合作院校涵盖伦敦艺术大学下属6 所世界顶级艺术设计学院,在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教育方面开拓了又一国际性教学基地。聘请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的26 名外籍专家和18 位有全国影响力的国内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前主席、设计大师麦文(Mervyn Kurlansky)先生应邀针对研究生举办了工作坊,国际高度的实践课题以及工作坊成果展示的形式使学院师生受益匪浅。与学院协同创新的后湖国际艺术区,现已发展成为国内首家最大规模的国际艺术区,集产、学、研、设计、创作交流于一体,学院十余名知名教授工作室签约入住,也形成学院高层次学术研究的最佳工作实践场所。在国际影响力方面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作为创始成员加入“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联盟”与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成为CUMULUS 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的成员,这对于院校设计教学研究是一种高层次的提升。此外,湖南设计艺术家协会文创设计专业艺委会近年来在学术研究上先后举办了文创产业学术年会、文化产业前沿论坛、创新设计论坛等各类学术会议,以及“致敬我的同乡英雄——文创在行动”主题活动,扩大了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

当今世界发展的核心为人才发展战略,人才数量的多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者一个产业的整体发展。纵览世界文化强国,无不在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上占有优势,“以人为本、以人才为本”的时代已经到来,能否吸引大量优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加入已经成为了文化产业间竞争的关键因素[7]。文化素养对于培育优秀人才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湖南丰厚的文化底蕴对于人才文化素养的培养较其他地区有明显的教育优势。可以看见,湖南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不断为文创产业输送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优质人才,为中国文创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4 新媒体之都优势

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在于人人都是信息的受体和信息的发出者,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予了全民多渠道、全方位和多视角的信息交互能力,不但将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界限彻底抹除,更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的传播途径。2017 年,长沙是亚洲唯一一个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项目申报的城市,最终获得“媒体艺术之都”称号。可以认为,优秀媒体艺术产品的背后,是文创产业的崛起。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艺术传播形式,使信息获取便捷程度大大提升,新媒体艺术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推动力。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宏森表示,坚定走差异化、特色化的新媒体创新发展之路。首先,在媒体发展层面,坚持以湖南日报、湖南出版、湖南广电“三驾马车”错位发展、立体融合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芒果TV、新湖南和时刻新闻“三足鼎立”格局;在战略布局层面,响亮提出“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的发展愿景;在信息技术和创意经济的发展上必须紧跟时代潮流[8]。湖南日报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新潮流,将原有的品牌影响力、资源整合能力通过新媒体方式延伸至网络领域,同时发展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以及搜狐等平台,极大地拓展了原有受众群体;湖南广播电视台以湖南卫视为依托,借助网络平台全面推出“芒果”媒体生态圈,走向移动互联新媒体道路。湖南第一纸质媒体潇湘晨报借助新媒体多方面拓展用户受众面,推出了主打移动终端的潇湘晨报移动网,同时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强大流量导向作用开展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社交平台的运营。湖南虽地处我国腹地,经济上不及沿海地区发达,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湖南设立了文化产业专项资金“长沙数字烟花产业升级及出口”项目,支持鼓励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5G 时代的来临,传统文化与数字文创产业也将呈现出一个新状态,传统的艺术展览就是一个陈列式展览。5G 技术赋予了人们了解传统文化更多可能的方式,沉浸式展览、虚拟场景等技术在不久的将来都有可能成为现实[9]。湖南有着以凤凰古城、张家界、武陵源、炎帝陵、韶山等一系列全国闻名的历史古迹,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导览服务一体式APP 以及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平台等诸多方式让其可以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通过深入开发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与大型创意展示活动也可为其增添新的时代色彩。湖南的湘绣、织锦、花鼓戏、釉下五彩、皮影戏、篆刻等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段以更具表现力、感染力和多元化的传播形式向受众群体进行展示,这也使文创产品的设计语言进一步丰富、设计局限进一步减少、设计思维进一步开阔。

5 结语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崛起的缩影,中国经济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转换同时必将伴随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崛起,中国文创产业的振兴离不开湖南文创产业的发展。湖湘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创人才教育资源、新媒体行业的领先发展、湖南政府的政策协调支持以及相对成熟的文化消费市场,佐证了湖南文创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巨大发展优势和增长潜力。文创产业发展可类比五指,五指各有所长,紧握显力;拇指为大,中指为长,食指当先,无名指隐藏,幺指为巧;即可释意为创意为核,文化见长,食指为市场指引方向,无名指潜心研发与生产,幺指小巧见大美;智珠在握,自显力量。发展好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要以湖湘文化为根基、以地方特色产业为重心、重视文创人才培养、利用新媒体构建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充分发挥湖南文创产业的发展优势,为中国的文创事业贡献湖南新力量。

猜你喜欢

湖湘文创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陶溪川文创街区
湖湘文化的统一战线价值分析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三线建设在湖南
岁月
略论湖湘诗歌史上的近现代女诗人—— 《湖南女士诗钞》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