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思考

2020-07-16钱艳芬唐劲松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3期
关键词:顶层设计师资队伍课程思政

钱艳芬 唐劲松

[摘 要]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举措。该文界定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了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推进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教学改革;师资队伍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大思政背景下的公共艺术课程改革研究”

(18SZB—21)

[作者简介] 钱艳芬(1968—),南通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3-0034-03    [收稿日期] 2020-01-10

在2019年3月18日召開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相统一”,其中之一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是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以来,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再次强调。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们在看到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有待增强”。加强研究实践,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更好地发挥好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是当下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应直面的问题、应承担的职责。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及价值

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高校的育人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而是所有课程都应承担起的职责。自此,“课程思政”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研究和实践。实践表明,“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对包括高职在内的高校“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较多,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要义、具体实施措施等的实践和认识还在不断的深化中。上海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德育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总结提出:“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在高校增设一门课程,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从先行者们的探索及实践中我们可以将“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为: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凝练公共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创新各类课程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思政”的全面推进,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是“孤岛”,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也不再是“孤军作战”。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

(一)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在包括高职部分教师在内的人们的认知中,高职教育就是要教给学生一技之长,让其在社会上立足生存和发展。“重技能、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的现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被认为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高职教师中对“课程思政”的知晓度不是很高,理解上也有误差。有人将之与思政课程混为一谈;听说过但不知其为何物者有很多。国内某高校调查结果显示,72.7%的专业课教师只是单纯从事专业教学工作,86.8%的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在自身职责范围内,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的仅占专业课教师的28.1%。由于“课程思政”理念的缺乏,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将“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重“教书”轻“育人”,重“授业”轻“传道”,导致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脱节,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综合素养课教学及学生日常管理中“缺位”。

(二)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不明晰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大致分为三大类:专业课、思政课及综合素养课。虽然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后,“课程思政”的理念开始被人们接受,但部分人还停留在概念的认知上,对如何推进高职的“课程思政”建设及“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途径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片面的理解。有人认为“课程思政”就是要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外另外开设一门或几门新的课程,专门讲授思政内容;有人认为就是所有的课程都要讲思政课的内容;有人认为就是在专业课或综合素养课中讲几个思政的专用名词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等,或者讲几个正能量的故事就是“课程思政”;也有人提出每节课留出3到5分钟专门讲思政课内容……高职“课程思政”实际上是高校思想政治思想工作的一种新的理念,其实质是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载体从思政课的一元变成专业课、综合素养课等的多元,是从思政课显性育人体系延伸到专业课及综合素养等课程的隐形育人体系。

(三)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不健全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工作理念及教学理念,其有效推进需要建章立制,做好顶层设计。但据调查显示,许多高职院校认识到“课程思政”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但却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有些学校只是宏观地出台了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文件,但缺乏具体可行的方案,无法落地实施;有些学校进行了“课程思政”的工作试点,但缺乏配套的措施,如教学团队的组建、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考核、经费的保障等;更多的学校则是提倡、鼓励,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是否体现思政元素,与教师的评优评先及职称评审无关联,做与不做无区别,无法调动和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

(一)做好顶层设计,是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

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统筹谋划,用好多方面的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此需要学校做好顶层设计。推进“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构建协同育人的格局,需要专业课、综合素养课与思政课教师的共同参与,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之间协同配合,需要区域内各高校资源的共建共享。从学校内部来讲,需要建章立制,将“课程思政”的理念和要求渗透到学校的管理制度中,贯穿于学校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具体而言,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从教学计划、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从老师和学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从组织机构的设置、常规工作的安排,都要体现和服务于“课程思政”的建设,且用制度文件细化明确职责,将“课程思政”的建设纳入到学校的考核指标,作为教师教书育人、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的依据。从学校外部讲,各高校尤其是区域范围内的高校,应基于各自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共建共享“课程思政”资源,如可借鉴上海地区高校开设的“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南通地区高校可围绕“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张謇精神”、作为“建筑之乡”建筑行业的“铁军精神”、蓝印花布传承中的工匠精神等加以凝练,建设区域共享的“课程思政”资源。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

一是明晰职责,构建同向同行育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八个统一”的要求,为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强调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为“课程思政”的推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处理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高校人才培养涉及的多学科、各类型的课程共同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与树人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高校的立德任务主要通过思政课教学来实施,树人则主要通过“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来体现。思政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四个自信”,体现了立德和育人的相结合;“课程思政”则主要通过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的教育教学,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体现了树人与育才的相统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既有机结合,又各司其职,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二是多元实践,探索“课程思政”融入途径。“课程思政”并不是在现有课程体系外另外开设一门或几门思政课程,而是在统筹研究、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在不同课程中,凝练思政元素,结合课程特点及生源特色,采取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综合素养课,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效统一。总结借鉴兄弟院校“先行者”的经验,立足高职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可采用“统筹规划式”“知识点导入式”“总结凝练式”“隐形渗透式”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统筹规划式——选取专业核心课程或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基础课,组建专门的教研团队,通过集体备课、专题讨论等形式,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统筹,总结凝练相关章节可以融入的思政元素,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具体体现、明确要求,在教案撰写及教学课件制作中将相关的思政元素完整展现,在教学中,既不显突兀,也不会牵强附会,无痕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和价值的引领。

知识点导入式——专业课、综合素养课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引入思政教育内容。这需要教师的事先充分的准备。如公共艺术课程中的“音乐鉴赏”课程,可通过爱国歌曲的推介,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和报国志;英语教学中可运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英对照)》作为学生补充阅读材料,并引入外媒对此书的评价,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了解我们的国情党情,了解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学生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总结凝练式——专业课、综合素养课教师在讲解某些知识点时,可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进行总结,总结时可将相关思政元素进行渗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经管学院老师在讲授“管理学概论”课程“企业决策与计划”章节中讲解“企业决策方法——盈亏平衡法”时,会举例讲解盈亏临界点的概念,讲授中会涉及到为了盈利避免亏损会采用一些办法,有些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如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等;有些则是不合情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手段。借此,教师在总结时可将“诚信”“遵纪守法”“社会公德”等思政元素融入,实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養和法律素养。

隐形渗透式——“课程思政”是通过“漫灌”式进行渗透,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日常教学、言行举止等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如教师可以通过自己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作风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学生的关爱、交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人走关灯等日常行为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传递爱岗敬业、节约资源等良好品格。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推进高职“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课教师、综合素养课教师的育人能力、育人水平直接关系着“课程思政”建设的水平及成效。

二是完善考评体系,增强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意识。据不完全统计,高职院校教师中80%以上是专业课教师,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80%以上是专业课,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时间中80%以上用于专业学习实践,为此,要推进“课程思政”落地生根,必须充分调动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积极性的发挥除了加强职业道德尤其是师德建设,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内生动力外,还可通过完善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外在动力。如学校在对二级学院的考核评价中将“课程思政”体制机制建设及实施效果纳入考评指标体系,并将其作为重要指标体系加以激励;二级学院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中,将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及“课程思政”建设中实际成效的取得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此激发所有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去思考、去钻研如何在教书的同时更好地发挥育人的功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进行价值的引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課程思政——从传略高度构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邱开全.从思政课称到课程思政,路该怎样走[N].中国教育报,2017-3-21(10).

[4]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析[J].学科与课程建设,2018(03):64-69.

[5]李如占,张冬冬.课程思政:各类课程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J].高教论坛,2018(6):14-16.

[6]李雪萍,马发亮.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问题及对策探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8(4):73-75.

Rational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QIAN Yan-fena,TANG Jin-songb

(a.College of Marxism;b.Public Teaching Department,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Nantong,Jiangsu 226001,China)

Abstract:"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 new teaching concept and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aise the level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puts forward the way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uch as strengthening top-level design,deepening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top-level design;teaching reform;teaching staff

猜你喜欢

顶层设计师资队伍课程思政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